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张治中乃赫赫有名的“和平将军”,其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始终极力反对内战,力劝蒋介石与我军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蒋介石命令他剑指我军时,他却选择另谋他就,得罪了蒋介石。他的从未伤过我党人员的一丝一毫,简直就是国民党中的另类将军。
1949年春,三大战役后,我军把蒋介石调往北方的精锐部队打得一败涂地,国民党军队被击退至长江以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e328761cf85ea35fb735cbc22d3ddb.jpg)
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均陷入绝境,蒋介石也知晓,仅凭长江防线根本无法阻挡我军进攻,我军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蒋介石兵败后虽心有不甘,然为塞悠悠众口,只得辞去总统之位,由桂系李宗仁接任,自己则幕后操控。
他一方面向我党发出了一封和谈声明,称不是自己打不下去了,而是愿意为了和平放弃争权夺势,假惺惺将选择权交给我党,但是这只是他在形势得逼迫下的无奈之举,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促进和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346915663004fb869140c3130244fb.jpg)
蒋介石想将这次谈判变成第二个“重庆谈判”,为了自己东山再起,以后再扩充和壮大队伍,实施下一次反攻,乞求划江而治。
极力促成和平毛主席也发布声明表示愿意进行和谈,于是蒋介石方派谈判代表团乘专机飞往北平进行和谈,首席代表张治中,代表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等人。
我方为了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和诚意,特意派了我党极有威望的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等一众领导人组成谈判代表团,为了国家的和平和对方进行谈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7f9167e4d4acb887cf5c31b4c61933.jpg)
在谈判过程中,周总理逐渐觉得对方是假意求和,毫无诚意,虚与委蛇,在双方进行长达十五天的谈判之后,谈判的最终成果被拟定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由国民党方面送往南京,然而,南京方面在最后期限内未在协定上签字,国共谈判破裂,我军遂发动渡江战役。
这便是张自忠在国民党军中最后一次为促进祖国和平的最后一次效力,在这之后他就在周总理的劝说下,留在了北京。
当时张治中知道回南京肯定是凶险万分,但是自己的妻儿还都在南京,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便一直和周总理强调自己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必须回去复命。周总理当值知道他的担忧,就命令潜伏在南京的我党成员秘密将张治中的妻儿安全遣送到北平,才得以将他留下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174796f1d65a645619497efacfba6d.jpg)
那为什么周总理会极力劝说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留下来呢,他不怕张治中对我党不忠心吗?
原来,二人已是二十余载的挚友,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他们便已结识,由于政治见解相仿,二人很快就结为好友。
张治中还和周总理提过要加入共产党,但是那时候他已经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如果他加入我党不仅会引起双方不必要的麻烦,还会使他的仕途不顺,就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两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50bcba83bc90de17a8ccbd7e965570.jpg)
虽然他是老蒋的“八大亲信”之一,但是由于他和周总理的关系,不免让老蒋有所怀疑,所以私下里一直派特务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每次和我党需要联系时都派他出面。
三上延安张治中曾经就三上延安,第一次是蒋介石在重庆大设鸿门宴,邀毛主席赴重庆就两党相关事宜进行和谈,那次就是张治中一众人乘专机到延安来接毛主席。
他受周总理之托,必须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他特意将自己的府邸借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暂住,还在周围让自己的亲信扮成警察保证环境安全。
“双十协定”签订第二天,张治中亲自护送毛主席回到延安,扫清了路上的一切障碍,极大的保证了毛主席的安全,这便是他第二次到延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6a925c813a40d2caf99a26d360ea03.jpg)
第三次是一九四六年初旧政协会议后,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签订了整军方案,飞赴各地视察,最后到了延安。
他在欢迎大会上还说,“你们共产党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写下“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呀?”
当时毛主席幽默的回复他,“将来你也许还要四到延安呢!怎么只说三到?”
态度的转变张治中始终与我党保持友好关系,且与我党站于统一战线抵御外敌,然而,他对我党的政策与情况却并不明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a3eba7ffb30da83d38596a2b9e3b6a.jpg)
他在北平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从他自己的所听所见所闻中他发觉在共产党治理下的北平处处都透露出一种新的转变,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整个民族的氛围欣欣向荣,种种现象都显示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已经显示出新的希望。
1929年9月,受毛主席和周总理所托,几次致电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劝导他起义,促进新疆的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在这个令全国人民激动人心的日子里,张治中受邀到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
之后就一直为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添砖加瓦,1958年,毛主席邀请他一起去江苏视察,当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是江渭清,他就和毛主席说起了两人的渊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25d0a6cb45976f8ba1ac5c82ba8b00.jpg)
当时张治中担任湖南省主席,江渭清为了解决军中战士的温饱问题,就想到了张治中这个我党的老朋友,于是就向他借了3000元,只是两人之后因为战事吃紧,都把这件事忘了,这才想起来,就当作趣事和毛主席说了。
谁知道一到江苏,毛主席就替他给江渭清要钱,他连忙推拒,就当自己为抗日战争出的一份力。
但是毛主席坚持要还,他表示不管是干啥用的,共产党借了钱就一定要还。江渭清赶紧请下属将欠款还给他,才结清此事。
参考资料:
张治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