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有一个县,面积有20.23万平方公里,几乎有两个浙江省那么大,这里是“楼兰古国”的故地,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这个县就是若羌。
从乌鲁木齐到和田,走沙漠铁路的话,把沿途的县城一一列出,公共交通基本不方便,就是基本上没有从火车站到县城的公交车。能查到公交车的若羌,每天也没几班,可能跟若羌站本身车次就少有关吧。
新疆很多县都地广人稀,居民都集中在城里生活,大部分的地区原是荒地和沙漠,不过这些年治沙成果显著,火车经过的时候,想看到成片的沙丘并不容易,大量的防风固沙的植物生长在沿途。非常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荒漠都变成良田。
到若羌碰到了一件挺巧的事情,在微信上认识三四年的一位旅游博主正好也在若羌,而且我翻朋友圈正好看到三分钟前他在“楼兰博物馆”发了条状态。好巧不巧,给他发了条信息,原来他正在我酒店附近500米,中饭赶紧约起来。
中午并不想大鱼大肉,一顿拌面和炒面让我们初步领略若羌的美食。
过油肉拌面,算是这一带的代表之作了吧。羊肉干脆中带有一丝嫩,浓郁的汤汁跟面条一拌,一顿饱腹而又美味的午餐就如此轻奢。
炒面的话,墙上餐牌上各种不明就里的取名,什么丁丁炒面,节节炒面,还有干煸炒面。
丁丁和节节可能是根据面条的长短来定义的,干煸的会通过“煸”来激发配菜的风味。炒面比较清爽,辣椒煸出了干干的椒香,弹弹的面条颇为劲道,吃上去很结实,也很顶饱。
在新疆,不要小看打着“快餐”招牌的饭店,他们只是出餐快,但是美食的品类和丰富程度,一点都不输大饭馆。也不要小看面馆,也许这家面馆能吃到正宗的椒麻鸡、大盘鸡、甚至手抓。拥有烧烤架仿佛是很多小店的基本技能,一碗面端上,再烤几串地道的新疆羊肉,岂不美哉。
万万没想到,在一家名为“艾散江手擀面”的面馆吃到了超级棒的烤肝子和烤腰子。
我们先点了一碗羊肉皮带面,点完后又发现出餐口写着“特色手工面”,想着多拍点素材又来了一碗。
两碗面的浇头略有区别,酸辣咸的汤汁调配的恰到好处。不同的是面条,手工面条吃起来更为柔滑,软软的又有些韧劲,那种滑溜溜比皮带面更爽口,面条也会薄一些。在新疆吃面很少会失望,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面条不容易坨,所以裹满了浇头的面条入口更美味。
不一会烧烤也上桌了。个大饱满的肉串,7元一串,量真的足,一口一大块地撸下来,饱含肉汁的烤肉充分地诠释了什么叫“新鲜”。
肉串已经很惊艳了,但是当我吃到烤羊肝的时候,简直要激动地叫出声来。
肝子很嫩,嫩得很鲜甜,我也算跑过新疆不少的地方,如此新鲜和火候拿捏恰当的烤肝子,实在惊艳。
等我们买单走到店门口的时候,发现玻璃橱窗里面的肝子和腰子,真的是鲜嫩的可以掐出水来。难怪他们服务员介绍的时候,挺自豪地说,他们主打食材新鲜。
这家店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而且全是本地少数民族,这么一看,我在店里反倒是少数民族了。
既然看到了这么水灵灵的腰子,第二天又去专程点了一串腰子。
一串腰子有一对羊腰子,两个切成了四块。烧烤师傅仿佛认识我似的,给挑了一串最大的,因为个头太大,一顿好烤才烤熟。
腰子的腥臊味完全没有,上面的油块一点都不肥腻,而且很香。一口咬下去,那种鲜嫩扑面而来,腰子非常的弹爽,口感简直绝了。每片腰子都有小手掌那么大,吃完我基本就已经饱了。
不得不说这家店真是我在若羌最大的惊喜了。
“云端牛肉汤”,本以为是本地口味,结果一进店里,贴着“淮南牛肉汤”的介绍。经过本地的改良,用的是当地牛肉,加上有我喜爱的牛肉米粉,也就既来之则安之。
十五块钱的粉,牛肉片铺满了,这种肉量的诚意,加上爽滑的米粉,也算是解了我这个“米粉爱好者”的馋了。
在牛肉汤馆附近有一家新店,是吃抓饭的,叫“边疆福抓饭”,你可别小看抓饭店了,这里架子肉、大盘鸡、椒麻鸡和烤肉串都有。不过我还是只吃了吃这里的抓饭。
羊脖和羊排都煮得很烂,几乎不费什么劲就从骨头上咬了下来。吃不饱的话,老板娘会问你还要“加米吗”?加米就是加饭的意思。
在若羌的团结路,路边有一条摊子,是楼兰夜市,到了晚上都是本地人在这里吃饭。我盯上一家羊排汤店很久了,因为每天晚上数他们家客人多。
羊排一大块20元,送半个馕。还有牛排汤,也是20块。
不得不说,这羊排看上去挺嫩,但是很难嚼。我用筷子夹着,牙齿扯都扯不断。然后我就看对面的维吾尔族兄弟直接上手抓着啃了。
顾不上形象,我放下筷子,手抓起来羊排就塞进嘴里,手往右边扯,脑袋往左边歪,羊肉终于被我撕咬下来。
旁边的大叔,要了一碗牛骨汤,慢悠悠地双手抓起一根牛排骨,细细地啃着上面的牛肉。
夜市上馄饨飘香,烧烤弥漫,翻滚着的烤鸡,汩汩冒泡的羊汤,面肺子、馕、麻辣烫,各式各样的美食,汇聚成了楼兰美食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