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每天都困得睁不开眼,吃完饭就想躺着,早上起来还是累得不行?”
“是不是肝不好?还是缺乏锻炼?”
别急,先别乱对号入座,你可能是脾虚了。
脾虚,不仅仅是吃不下饭、拉肚子,它更狡猾,能让你变得又累又懒,整天昏昏沉沉,嘴巴发黏,舌苔厚腻,甚至一到梅雨季节就浑身不舒服。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脾虚了还不自知,把疲惫当成“年纪大了”“工作压力大”,殊不知,你的“阳气”正悄悄透支。
而中医讲,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要让脾气足起来,关键在于“升阳”!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中医妙招,帮你健脾祛湿,重拾精力满满的状态!
你以为的“累” 可能是脾在求救
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是喊累?
有的人甚至一觉睡够八小时,还是精神不振,白天瞌睡连连,晚上却睡不踏实。还有人老觉得嘴里发黏,舌苔又厚又黄,吃点油腻的食物就胃胀难受,甚至大便不成形,长期下去,体重起起伏伏,脸色也变得暗淡无光。
这些表现,其实都是脾虚的信号。
脾在中医里相当于人体的“运输站”,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并输送到全身。如果脾虚了,身体的“动力源”就不足,气血生化乏力,导致人越来越没精神,湿气也会趁机作乱,让你浑身沉重、精神萎靡。
更麻烦的是,脾虚还会影响免疫力,让你变得容易疲劳、感冒,甚至出现过敏性疾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过敏、湿疹反复,其实和脾虚、湿邪作乱脱不了关系。
脾虚为何越来越常见? 这些习惯是“罪魁祸首”
有人可能会疑惑,自己以前挺精神的,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丧”了?其实,很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在慢慢掏空脾气!
第一,吃太多生冷寒凉的食物——奶茶、冰可乐、西瓜、刺身……这些东西虽然爽口,但长期吃会损伤脾阳,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湿气越来越重。
第二,久坐不动,运动过少——中医讲“脾主四肢”,如果长期不运动,脾的动力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整个人就会越来越懒,恶性循环。
第三,熬夜、作息不规律——脾最怕晚睡,晚上11点后,脾胃应该进入自我修复阶段,如果长期熬夜,脾气越来越虚,第二天自然没精神。
第四,情绪郁结,压力过大——你有没有发现,一生气、一焦虑,就容易胃胀、没胃口?其实,脾和情绪关系密切,压力大、情绪不佳,会影响脾的功能,让你越来越疲惫。
补脾不能乱补,关键是“升阳”!
很多人一听到“脾虚”,就开始各种乱补:吃补品、喝人参汤、乱用各种养生茶……但很多人补了半天,发现不仅没精神,反而更容易上火、长痘,甚至腹泻。
这就是因为,脾虚的根本在于阳气不足,补脾的关键在于“升阳”。
什么是“升阳”?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脾胃把气机升起来,让它恢复正常的运作能力。
如何让阳气升起来? 这几招简单又有效!
1. 早起一杯温热的姜枣水
很多人早上习惯喝凉水,但如果你本身脾胃虚寒,建议换成温热的姜枣水。姜能温中散寒,红枣能补中益气,搭配起来,可以帮助脾阳升腾,祛除体内的寒湿,让你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2. 饮食上少寒凉,多吃健脾食物
脾虚的人,饮食上要少吃生冷寒凉,多吃温热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茯苓、莲子、薏米、小米、红豆、陈皮等,这些食物能帮助脾胃运化,减少体内湿气,让你恢复轻盈状态。
3. 每天搓搓“小太阳”穴位
脾虚的人,可以每天早晚各搓一搓“足三里”穴。这个穴位被称为“健康长寿穴”,对提升脾胃功能非常有效,每天坚持按摩2-3分钟,能让脾胃的阳气升起来,缓解疲劳感。
4. 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
熬夜是脾胃的头号杀手,想要恢复精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在11点前睡觉。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排毒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脾胃的修复能力会大打折扣,第二天自然容易疲惫。
5. 适当运动,特别是“升阳”运动
脾虚的人,最适合做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快走、八段锦、太极、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会过度消耗身体能量,还能促进气血运行,让脾的动力增强,湿气排出。
6. 调整情绪,别总是“窝”着不动
脾最怕郁闷,情绪不好,气机不畅,脾气就容易下陷。所以,不要总是窝在家里,适当多晒太阳、多和朋友交流,学会释放压力,脾气才能旺盛起来。
别小看脾虚,它会让你越来越“丧”
很多人觉得,脾虚不过就是胃口不好、容易疲惫,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长期脾虚,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不仅容易湿气重、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肥胖、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所以,如果你总是觉得累、困、懒、湿气重,不妨从健脾升阳开始,让身体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资料
1. 《黄帝内经》
2.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脾胃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