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一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
目前最早有迹可循的文字记载,藏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书中描绘,正月初五当日,苏州当地有着独特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虔诚地祭献五路大神,当地称之为“接路头”。

看到这儿,不少人心中难免泛起嘀咕:迎财神的习俗,难道出现得如此之晚?明清时期距离现在不过短短四五百年,在大家的认知里,这种传统习俗不应该是自远古时期便已存在的吗?
残酷的事实是,我们如今所熟知并遵循的绝大多数习俗、规矩和传统,都源自明清时期。那些更为久远的古老传统,在岁月的侵蚀和时代的变迁中,大多都已悄然改变甚至消失不见。
财神体系:形成年代的独特印记说起财神,当下主要有三大体系,分别是大五路财神、小五路财神和九路财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五路财神,成员包括比干、柴荣、关羽、赵公明和王亥。
但仔细探究便会发现,这其中关羽和赵公明的“财神”身份,与明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路财神——关羽
关羽,这位在汉末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明代之前,一直未能获得神位。历代朝廷对他的册封,也仅仅停留在王爵的层面。
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一生追随刘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关羽不仅对主公忠心耿耿,而且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信守承诺。
直到万历年间,他才被加上了“帝君”的尊号。虽说朝廷对历史人物的封神之举,往往会顺应民间的信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从整体发展脉络来看,关羽的封神之路,基本是在明代中期之后才逐渐开启的。商业活动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商人们希望在生意场上也能像关羽一样,坚守诚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北路财神——赵公明
再来看看赵公明,如今被尊为正财神的他,在早期的道门文献中,却是以瘟神鬼帅的形象示人。
即便到了元代,秦子晋所著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对赵公明的描述,依然将其主要职责定位在“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
不过,在这段描述的末尾,书中还补充提到,赵元帅在替凡人伸张冤屈以及保障商业交易公平公正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自此之后,赵公明神格的侧重点开始慢慢发生偏移,逐渐向掌管财富的方向倾斜,原本的副业一跃成为了主业。
传说他能驱邪辟恶、逢凶化吉,尤其能为人们带来财富和好运。在民间信仰中,赵公明被视为正财神,拥有强大的法力,能够保佑人们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东路财神——比干
比干是商朝末年的王室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官拜少师。
他为人正直,忠君爱国,敢于直言进谏。当时,商纣王暴虐无道,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比干心急如焚,多次冒死劝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恼羞成怒。最终,比干被纣王下令剖心而死。
因其忠心耿耿,且无心无私,在民间传说中,无心之人便不会心存贪念,办事公正,因此被尊为文财神。人们相信供奉比干能庇佑商业经营公平公正,财富往来光明磊落,故而许多商家店铺都会供奉比干的神像,祈求他能守护自己的生意,带来财富与好运。

南路财神——柴荣
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即周世宗。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柴荣还重视商业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繁荣的政策,促进了各地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增长。
由于他在位时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繁荣富足的生活,民间认为他具有非凡的聚财能力,能给人们带来财富和好运,所以将他尊为财神,尊称“天财星君”。在一些商业活动中,人们会祭拜柴荣,希望能得到他的庇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中路财神——王亥
王亥是夏朝时期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领,他是中国商业的创始人。
王亥驯服了牛,并发明了牛车,使交通更加便利。他带领族人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去进行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由于王亥对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尊称他为“华商始祖”。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王亥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越来越高,他被后世尊为财神,成为了商业繁荣和财富积累的象征。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常常会祭拜王亥,希望能得到他的庇佑,在商业道路上一帆风顺,获得丰厚的利润。

小五路财神是以赵公明为首,带着他的一众小弟;而九路财神中,同样包含了关羽和赵公明,甚至还有宋朝的道门北派五祖之一——刘海蟾仙师。由此不难推断,这套财神体系的形成年代,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久远。
定在初五,商业发展催生的民俗传统那明朝为何会将迎财神的日子定在正月初五呢?其实,答案就隐藏在冯梦龙的文字之中。
苏州府,在明代是商业最为繁荣昌盛的地区,人们都在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新年的假期,从除夕到初一、初二、初三,时间已经足够了,毕竟当时可没有如今的调休制度。到了初四,大家稍作准备,初五便要重新开门营业,投入到新一年的生意中。
新年第一天开门,为了祈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焚香祝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仪式。迎财神的时间太早,年还没有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太晚又会耽误生意,影响一年的财运。所以,正月初五这个时间点,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就这样,这一习俗从商业繁荣的江南地区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到了清代,正月初五更是被认定为财神的生日,迎财神的流程也与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相差无几了。

苏州 初五迎财神活动
唐宋财神与初五迎神的差异对比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唐宋时期不是还有“财帛星君李诡祖”吗?
他的全称为“都天致富财帛星君”,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册封的,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又加赠了“增福相公”的称号。相传,李诡祖是太白金星李长庚下凡,后来也成为了九路财神中的一员。的确,财帛星君出现的时间非常早,但与明清时期成体系、有固定时间的祭祀规矩不同,在唐宋时期,并没有一个明确规定祭祀他的固定日期。人们觉得什么时候需要,随时都可以将其供奉出来,进行祭拜。因此,在唐宋时期,自然也就不存在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概念了。

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一习俗,从明代苏州的“接路头”起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春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对财富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祈愿。尽管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但迎财神这一传统习俗依然被人们广泛传承和坚守。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人们都会精心准备祭品,举行庄重的迎财神仪式,用这种古老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文本来源@玄九尘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