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迷茫时去天柱山求佛问道寻积极人生

云旅雾旅 2020-04-01 22:03:07

在中国历史上,道教、儒家和佛教长期共存,共同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前进,但这些教派多单独集中于某个地方。不过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却很特殊,那里佛道两派共存蓬勃发展,那便是安徽的天柱山。

她在成为天柱山以前,名叫皖公山,春秋时,这里便是古皖国的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简称皖即是来源于此。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皖山为南岳,后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便改为衡山,自此在民间,天柱山又多了个古南岳的名头。

古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她是山峰的佳丽,那些硬冷的石头在这里散发出诗意的风情,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的青山无需诺言,自然天成的景色,流水绵长,千年的树木,她的年轮长出辽阔的心境。我想这大抵是在佛道两教孕育滋润下的缘故吧。

早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便将天柱山视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道布经。而天柱山道教历史悠久。《黄帝内景经》称,天柱山下有洞,通一百里,司命真君之府。府有四门,中有五香飞华金瓶之宝,神胆灵瓜,食之者至元(“至元”即长生不老)。为追求这种境界,历代道家争相登临栖身,修炼不老之术。汉末庐江(今潜山县境)方士左慈因少时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入天柱山采药炼丹,既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又休炼体内的“精、气、神”。后来得道成仙,变化万端,不可胜记。

如今在天柱山地区的茶庄、马祖庵、良药坪还现存他的炼丹台、炼丹房遗址,雨后初晴的清晨,炼丹房前云雾飘乎,浓淡无常,犹如初升乍息的炊烟,又似丹炉飘香,苍烟缥缈,形成“丹灶苍烟”这一胜景。

此外天柱山还是道家的第14洞天、第57福地,同时也有佛家禅宗的三祖寺。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寺内觉寂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

千百年来的膜拜和香火让天柱山沉积了丰厚的宗教文化。我曾站在三祖寺门前,看那些远道而来想问卜未来的香客,身上还带着天南海北的尘埃,站在佛祖面前,虔诚地许愿,诉说。佛是否听得懂我们的心声?

其实,我们要的也不过是在佛前把灵魂的风尘洗净,瞬间歇自己一下疲惫的心灵而己。就像我们在天柱山的山道信步游走,累了,随便地靠在一处石阶上坐下来,仰望天空流云。或者看着那些庙宇古刹,每一座庙宇都被历经千年的高僧人生经历丰富得有血有肉,他们创造了佛界的传奇,给众生迷惘的心灵以安慰和指点。

0 阅读:21
云旅雾旅

云旅雾旅

以最专业的视角,在路上,看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