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我爱问糕妈」栏目。
都说宝宝头 3 年很重要,是抓住机会给娃立规矩,还是让 ta 自由成长呢?有妈妈最近正为这个问题而苦恼,我们就借机来聊一聊。
糕妈说:
娟娟,你问了一个好问题。
如果你经常看我们的公众号,你会发现我们发过的教养类文章中,多次提到宝宝 1 岁前就该立规矩了。
与此同时,我却在发糕生日那天念了海桑的一首小诗:“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以上两种说法不是矛盾了吗?
我先来说说我们家的情况。
你肯定看到过,发糕也像其他小孩一样,有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一边吃米饭一边在餐桌上“播种”,还经常把饭从一个碗倒到另一个碗里。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没有规矩”,需要好好管教。
在我们家,“好好吃饭”是提倡,但不强求。更没有“不准弄脏”这样的规定。
你也会看到我们家孩子光着脚丫子跑来跑去,把客厅的地板弄得乱糟糟,但我不会为此生气,不会禁止孩子自由玩耍,更不会觉得这样乱糟糟是“坏了规矩”。
我很清楚,2 岁的孩子,饭吃得不干净是受手指精细动作发育所限;玩弄食物也是他探索、学习的一部分。
事实上,对于 6 岁前的孩子,玩是 ta 的天性,也是学习的方式,家不仅是游乐场也是早教教室,一定要去立“干净整洁、不许搞乱”的规矩,就是典型的你说的“失去了做小孩的特权”,也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立规矩如果脱离了宝宝当下的实际能力和发展需求,那么只会让妈妈生气,孩子痛苦。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从小立好规矩”这两件并不矛盾,难的是父母在这中间找到合适的边界,用以维护家庭的价值观。
对我们家来说,给孩子立规矩的两大原则是:
第一,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比如,过马路一定要等绿灯,晚上 8 点要上床休息,饭前不吃零食);
第二,做一个正直善良、不被讨厌的人(比如不能贪小便宜,超市试吃不要一而再地去拿,还想吃的话我们可以买)。
仔细盘一下,我们的家规也还是有一些的,这里就举几个小的例子。
到了饭点,不管孩子在玩游戏、做作业还是看书,都要和家人一起吃饭。
在我们家,晚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已。奶奶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上桌是对奶奶的尊重;屏蔽所有的电子设备,全家人趁此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增进彼此的感情,是一天中很有仪式感的事。
甚至我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全家一起吃饭天数竟然和孩子心理疾病发生率成反比。经常在餐桌上闲聊,有利于纾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减少孩子抑郁的概率。
JAMA Pediatr. 2014;168(11):1015-1022。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4.1223
不管孩子饿不饿,吃不吃,都要上桌,大人也是一样的。
比如有次朋友送了比较贵的虾饼,家里正好一人一份,年糕吃完了还很馋,奶奶就想把自己的那份给年糕吃。
我们阻止了奶奶,并告诉年糕:“你的份吃完了就没有了,不是所有好的东西都会让给你。”
大人没必要牺牲自己去满足孩子,这样的牺牲换不来孩子的感恩。孩子也应该明白,世界不是绕着他转的,他是家庭的一份子,但不是家庭的中心,更不是全部。
为了不让丧偶式持家/育儿的状况延续到下一代,我们家所有的男性都是要做家务的。
爸爸要和妈妈一起承担家庭琐事,年糕也是从中班就开始帮忙擦地、整理房间、洗弟弟的奶瓶了。
我们不会说来“帮忙”做什么,而是强调“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这样我们的小家能够更好地运转下去,孩子们也能成为心中有责任的人。
乐于和家人相处、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分担责任……你会觉得这些家规教育之下的孩子,丧失了天性吗?我想是不会的。当然,随着孩子长大,这些规则会不断调整变化。
回到今天的问题,立规矩会不会限制孩子自由成长,取决于你立的规矩是什么,以及你立规矩的初衷:是为了驯服 ta、让他“听话”,还是帮助 ta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娟娟,看完这些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最后我再次引用海桑那首诗,它的结尾写道:
“他(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而不是朽坏下去。”
守规矩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家庭成员一起遵守的准则。也许当我们修正了自己,孩子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大问题了。
你们家有什么家规吗?欢迎留言区跟我们分享。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