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满族,生于北京,清朝最后一个皇帝,1912年宣布退位,1917年被张勋安排复辟,1932年充当日本 扶持的伪满洲国 执政、傀儡皇帝。1945年后服刑,1959年特赦后积极投入社会工作。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 》。
抢吃抢喝溥仪从小就有胃病。6岁那年,一次吃多了栗子,撑着了,隆裕太后(光绪的妻子)就每天只许他吃糊米粥。溥仪天天嚷肚子饿,谁都不管。有一天,他在中南海游玩,太后叫人送来干馒头让他喂鱼玩。他饿得不行,几口就把干馒头都塞进自己的嘴里。太后知道后,命仆人更加严格地看管他的饮食。溥仪吃不到东西,就越发迫不及待地要抢吃抢喝。正月初一到了,各王府给太后送来的贡品停在西长街上,恰巧溥仪路过看到了,出于一种本能,他狂奔过去,猛抢过一个食盒。里面是满满一盒油光光的酱肘子,馋的溥仪抓起一只就咬。跟在他后面的太监大惊失色,上前抢夺。溥仪拼命喊叫、抵抗,但毕竟人小力单,就这样,好香好香的一只肘子,刚到嘴边就被抢跑了。以后,溥仪经常趁人不备时急忙往嘴里多塞几口吃的。太监们发现后,竟异想天开想出消食绝招,每逢这时,两个太监就左右提起他的双臂,像砸夯一样在砖地上蹾他一阵儿,说这样就撑不着了。
败火妙方“小皇帝”六七岁的时候,闷在宫里常感到无聊、烦躁,有时便乱发脾气,拿仆人们撒气。总管太监张谦和、阮进寿就做出这样的诊断和治疗:“万岁爷心里有火,唱一唱败败火吧。”说完,就把他推进一间小屋里,倒插上门。溥仪被单独关了禁闭,无论怎么叫骂,踢门,求饶,哭喊,都无济于事,没人理睬,直到他哭累了,嗓子喊哑了,用太监们的话是“唱”完了,“败了火”,才被放出来。这种“败火治病”的疗法,并不是太监们擅自发明的,也不是隆裕太后的个人专断,而是皇族家庭的一种传统,长期沿用下来的。溥杰他们也都“享受”过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