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舰载运输机,来了!

福建舰第七次海试之前,一架与空警-600预警机十分相似的新机出现在了福建舰的甲板上,与空警600相比,新机并没有圆盘状雷达罩,如果不出意外,这应该就是国产新型舰载运输机!
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中国发展舰载运输机的意图早已有之…

2022年,海军航空大学就组织了运输机陆基模拟着舰测试,当时模拟着舰的机型运-7,2025年2月份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报道过一则名为《“海天雏鹰”领路人:自我加压 迎难奋飞》的新闻,又出现了解放军海军航空以运-7轻型运输机,模拟未来某种新型舰载机进行航母起降的画面。

航空母舰是现代战争的集大成之作,组成异常复杂,舰上拥有数不清的机械、电子设备、战机零件和舰员,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物资补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
同时航母空间有限,舰上的维修部门又只能提供基本的维修和生活设施服务,一旦战时需要承担重要运输任务如: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元器件、高优先级货物、邮件和乘客时,就必须依赖岸基基地的大型舰载运输机,保障航母需求,同时固定翼舰载运输机的速度、航程以及载重优势,也是普通舰载运输直升机无法抗衡的存在!因此,其也一直是航母大国的重要追求。

美国海军现役的C-2A“灰狗”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约27吨、最大载重达4.5吨,可以运输一台舰载机发动机或者28名舰员,快速往返于基地以及航空母舰之间,最大航程接近3000公里!运载能力远超SH-60F“大洋鹰”、MH-60S“骑士鹰”等舰载运输直升机,因此,其从1966年到1990年底时一共制造了仅3批约70架,是美国海军航母运输的主力。
C-2运输机每次抵达航母,也是航母舰员们最欢迎的日子,航母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航行就是数月,来自全球各地的包裹自然就“抵万金”。尤其是在圣诞节这样的重大节日来临之前,当满载着货物抵达航母的甲板上时,总会看到一批批喜气洋洋的人们…

不过,现在美国海军对C-2运输机的态度却非常复杂,一方面其已经服役近半个世纪,平均使用寿命超1万个小时,机队老化严重。因此,美国海军计划从2020年开始用“鱼鹰”倾转旋翼机替换这些家伙;而另一方面“鱼鹰”在航程、载重和可靠性上较C-2运输机都存在差距,未来能否完全取代,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中国来说,在可能的未来,太平洋将是中美两国交战的最大可能区域,我们的潜在预设战场基本在“第二岛链”附近,而受制于海外盟友和军事基地设施的缺乏,解放军航母战斗群的长时间持续作战行动能力,将十分依赖于类似901型快速综合补给舰的支持。但快速综合补给舰的物资携带量也是有上限的。在大规模且高强度的海空决战中,综合补给舰只能优先携带武器弹药、燃料和食品等物资,很难有足够的余力携带航母舰载机的备用航发和其他紧急物资。
一旦“福建舰”等航母的舰载机出现战伤并需要更换发动机,那唯一可行的办法恐怕就只有使用舰载运输机,将损坏的航空发动机运向后方送修、运回完好的发动机以供更换,从而确保接受维修的舰载机能尽快恢复作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款货舱尺寸和载重能力能装载航空发动机的舰载固定翼运输机,显然是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

另一方面,海军正在测试的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用途明显比较狭窄,在空警500机队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滞空时间短的空警600用作陆基预警机的概率微乎其微,而我航母固定翼预警机的最大可扩充量也就是20多架的规模,数量太过稀少,而短期内又无法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其单价必定十分高昂!因此,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讲,空警600的未来一定会走衍生路线,成为一种多用途平台。
话又说回舰载运输机上,尽管空警600的性能参数暂未公布,但根据卫星照片比对分析也能估算出部分数据:长度18米,翼展25米,高度5米,空重或超过20吨,预计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0吨,最大飞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000米,航程2500~3000公里,其和美军舰载运输机C-2机长17米、翼展25米、高度4.8米的数据基本相等,甚至略大!

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以空警600为平台改装而来的舰载运输机,其能力都不在C2“灰狗”运输机之下,而一但其未来真的走上多平台衍生路线,由其开发而来的远程加油机、专用电子战机和反潜巡逻机,恐怕才是最令另外一个航母大国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