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之最(1):最早发行的“大龙邮票”

香波聊旅游 2025-03-08 04:07:49

1、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是什么邮票?何年发行?

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大清光绪四年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由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的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印制。

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衬以祥云和水。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票幅较后来发行的龙图邮票大,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上方印有“CHINA(中国)”,下方印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这套邮票共3枚,大龙邮票的面值用银两计算,三枚邮票的颜色和面值各不相同:一分银是绿色,用于邮寄印刷品的邮资;三分银是红色,用于邮寄普通信函的邮资;五分银是桔黄色,用于邮寄挂号信的邮资。

大龙邮票共发行了三版:第一版:“薄纸大龙”

1878年6月—1882年间印刷发行。图框间距大约2.5mm,纸薄,略带透明,故又称“薄纸大龙”。所用纸张主要为白色、半透明的硬性纸张,厚度在0.04到0.05毫米之间,齿孔光洁。薄纸大龙印制到最后阶段,由于很多子模损坏,加上纸张大小不一,邮票全张就从最开始的25枚(5x5),变成20枚(4x5,少有5x4),甚至还有15枚的(5x3)。薄纸大龙邮票发行时间最长,印刷量最大,价格相对其它两版较低一些。

第二版:“阔边大龙”

1882年印刷发行。这一版复杂一些,原因是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的印刷量不一样,用的纸也不一样。其中五分银桔黄色票印量最少,而且用的是法兰西产的葱皮纸,比较脆,很难保存。这一版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有所加宽,图框距离约为4.5—5.0mm,故又称“阔边大龙”。

在发行这一版的时候,正赶上邮寄量猛增,人们对邮票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先印的是用得最多的三分银,后来又印了一分银,到了印刷五分银的时候,前面的纸用没了,最后用葱皮纸先印了两万枚。面值5分银的大龙邮票,大多采用了一种法国薄纸。这种纸张柔软易脆,刷上背胶之后更难保存。所以品相完好的阔边5分银新票,是龙邮票中的罕见珍品!当时五分银一个整版全张是五乘五(25枚),发行量两万枚算下来也就八百张整版全张,而且阔边大龙“黄五分”不仅印得少,还卖得快,不到九个月就卖光了,所以如今“黄五分”存世稀少。第三版:“厚纸大龙”

1883—1885年印刷发行。这一版图框距离约为2.5—3.2mm。其主要特点是纸质较厚,无论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纸质都明显加厚,故这一版邮票被称为“厚纸大龙”。面值1分银和3分银的主要选用0.06毫米的更厚的纸张,少部分采用了水印纸,比如带有英文字母ON、CK、KT、KE等水印。

起初印制的厚纸大龙,齿孔相对光滑;后来打孔机的机针受到磨钝,齿空就出现了“毛齿”,所以厚纸大龙还有“光齿”和“毛齿”的区分。其中四边齿孔较光滑的称为“厚纸光齿大龙”,四边齿孔带有纤维毛的称为“厚纸毛齿大龙”。

作为一百多年前发行的中华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无论是单枚、小连张或是整版全张,在如今市场上都处于极度受追捧的地位,这是由其历史属性及稀缺性决定的。

1988年7月2日,邮电部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发行小型张一枚,J150《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设计者王虎鸣,雕刻者姜伟杰,北京邮票厂印刷,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刷成功,这在邮票印刷制史上罕见。

小型张的画面以蓝色为底色,画面正中并列着3枚清代发行的大龙邮票。龙票之上,一团熊熊火苗簇拥着一颗金色宝珠。龙票之下,是明清时期常用的“海水江牙”装饰图案。作者采用了中国古代装饰绘画中的技法,追求古典、庄重、和谐、富有时代感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及色彩的运用,都极好地表现了主题。在色彩上,作者采用了蓝色。蓝色为天空的颜色,而天是中国古人所崇拜的对象,皇帝被认为是真命天子。传说蓝色在清代代表苍穹,如清朝帝王前去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名胜古迹天坛,其中的祈年殿、皇穹宇都是用蓝色琉璃装饰其顶的。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史的开端,在中国邮票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艺术魅力、版本稀缺性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成为集邮界的瑰宝。它不仅是一张邮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吸引了大量藏家的关注与追捧。对于有幸拥有大龙邮票的藏家而言,珍藏这份历史记忆,无疑是一种荣耀与财富的双重收获。

《陇原天地》肖军编辑

0 阅读:0
香波聊旅游

香波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