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汝明为毛主席做饭22年,除夕贴心准备葱油饼,主席:不要再做了

烟寒若雨吖 2024-11-25 22:33:45

出生于山东掖县贫苦农家的少年程汝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仅13岁便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天津谋生的道路。

那时的他,尚不知自己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却已然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

刚到天津时,程汝明听闻一家西餐厅新开张,正急需杂工。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应聘,竟有幸成为了西餐厅的一名学徒。

在那里,他不仅有了遮风避雨的住所,还能果腹充饥。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穷苦孩子来说,这已是莫大的福气。

西餐厅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程汝明并不觉得苦。他用心揣摩每位大厨的手艺,努力学习每道菜肴的做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厨艺日渐精进,渐渐得到了大厨们的赏识。他们见这少年勤恳好学,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他各种烹饪技巧。

就这样,程汝明在西餐厅一待就是几年。期间,他掌握了诸多西餐烹饪方法,对中餐的制作也有了独到的见解。他的厨艺之精湛,早已在天津西餐界传为佳话。

不少餐厅都慕名而来,想高薪聘请他担任大厨,但程汝明谢绝了所有邀请。他深知,自己还年轻,需要更多的历练。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程汝明的烹饪才华很快被组织发现,调往铁路专武运输处,为出入中国的外国专家和政要提供餐饮服务。

从铁路餐车到专列餐厅,程汝明以其精湛的厨艺和过硬的品质,赢得了中外宾客的交口称赞。

就在大家认为他即将平步青云时,1954年的一个机缘,彻底改变了程汝明的命运轨迹。那一年,他被调派到毛主席的专列上,担任主席的专职厨师。

当得知自己要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烹饪膳食时,程汝明激动地语无伦次。

此后,程汝明便用自己的匠心和汗水,写就了一段鲜为人知但感人至深的红色佳话。而他与毛主席之间的点点滴滴,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用心呵护主席健康的日日夜夜

自从担任毛主席的专职厨师后,程汝明就把主席的饮食起居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

他利用一切机会观察主席的饮食习惯,并向身边的工作人员仔细打听主席的口味偏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程汝明摸清了主席在饮食方面的诸多喜好:主席酷爱吃鱼,尤其是武昌鱼;主席偏好家常菜,对红烧肉情有独钟;主席嗜辣,湖南家乡菜永远是餐桌上的主角……

然而,让程汝明没想到的是,主席竟然不爱吃酱油。

起初,他精心烹制了一道红烧肉,期盼主席能喜欢这道菜。可当程汝明捧着红烧肉来到主席跟前时,却发现主席连看都不看盘中的肉一眼。这让程汝明十分苦恼,不知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妥。

机缘巧合之下,程汝明从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主席小时候在一家酱油坊打工,亲眼目睹了酱油发酵时的情景,从此对酱油敬而远之。

了解前因后果后,程汝明恍然大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良红烧肉的做法,以迎合主席的口味。

经过反复试验,程汝明终于找到了不用酱油的红烧肉烹饪秘诀——先用白糖翻炒至起焦,再加入佐料调味。

这样炒出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肉质酥烂,味道鲜美,很快征服了主席的味蕾。看到主席吃得津津有味,程汝明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除了悉心钻研菜肴做法,程汝明在生活中也处处为主席着想。

有一次,他得知主席即将启程前往武汉视察工作。程汝明知道,主席最爱吃家乡的武昌鱼,却苦于无法将新鲜的鱼储存至主席抵达武汉。

他灵机一动,将几条武昌鱼净背处理,再小心地放入自制的"冰柜"中,采用冰镇的方式保鲜。等主席抵达武汉,一道香喷喷的武昌鱼就端上了餐桌,让远在他乡的主席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

在程汝明的精心照料下,毛主席的饮食有了充分保障。但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主席还肩负着无数的公务在身。

为了让主席安心工作,程汝明对每日的膳食菜单严格保密,生怕有心之人从中捣乱。即便是对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也绝口不提。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主席对他愈加信赖有加。

两难抉择

1959年至1961年,全国多地粮食严重欠收,人民群众陷入了缺衣少食的困境。

面对这场空前的困难,毛主席心系人民,号召全党全国上下一心,共克时艰。

在中南海,主席对厨师们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粮食紧缺的特殊时期,一律不许做肉类食物。

他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鼓舞士气。作为主席的专职厨师,程汝明自然坚决执行主席的指示,将肉类从主席的餐桌上撤了下来。

然而,程汝明发现主席的身体状况日渐欠佳。从前红光满面的主席,如今却是面色憔悴,人也消瘦了许多。看到敬爱的主席因长期吃素而营养不良,程汝明的心里十分不忍。他深知,在如此烦忙的工作之余,主席更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维持体力。

转眼到了1960年的除夕,程汝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悄悄地准备了主席最爱吃的葱油饼,但在和面时加入了一些猪油,饼里还私自放了一些肉沫。

程汝明想,这样一来,既保持了葱油饼的原汁原味,又能为主席补充些动物蛋白,可谓两全其美。

当晚,程汝明满怀欣喜地将葱油饼端到了主席面前,期待主席能多吃几个,补充些营养。主席看到心爱的葱油饼,脸上难掩欢喜之情。他一连吃了好几个,把程汝明乐坏了。

吃着吃着,主席突然放下了手中的葱油饼,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严肃地问道:"老程,你在葱油饼里放肉沫了?"

程汝明一愣,心想主席怎么发现的如此之快。他赶忙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主席,我是想着您太累了,想改善改善您的伙食……"

没等程汝明说完,主席就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严厉地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挨饿受冻,我们怎么能优先享用肉类食物呢?你的一片好心我心领了,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搞特殊化。"

程汝明听了主席的话,顿时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这才真正理解了主席坚持吃素背后的深意。那一刻,他对主席愈发敬佩,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主席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此后,程汝明始终严格遵照主席的指示,再未给主席做过一顿荤腥。即便有时看到主席饿得脸色发白,他也强忍着心痛,把"放一点肉沫"的念头打消。

在程汝明眼里,无论是枯水年月还是丰衣足食,主席那份坚守信仰、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都不会改变。

此后,程汝明对主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再一味地想方设法改善主席的伙食,而是更加注重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执行主席的指示。

他明白,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光荣的政治任务。唯有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才能不负主席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然而,主席那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却永远镌刻在程汝明的心中。即便是在主席逝世多年后,程汝明仍对主席念念不忘,时常向人们讲述自己与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

每每谈到主席的音容笑貌,程汝明总会泪眼婆娑,哽咽难言。在他的记忆中,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领袖,更是亲切的师长、慈祥的长辈。

主席的关怀和教诲,不仅指引了程汝明的人生航向,也为他留下了最温暖、最宝贵的记忆。

0 阅读:0
烟寒若雨吖

烟寒若雨吖

我有玲珑酒一壶,山月为枕,薄露作被,温一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