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图腾“玄鸟”
白圭战国时期洛阳(当时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著名的商人,在魏国做过官,后弃官游历诸国后决定从商。《史记.货殖列传》中言“治生之祖”,《汉书》中说“天下言治生者祖”,意思是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的对人群和行业的划分。白圭主张: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欠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援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没看错,这是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经济思想,也可以称为早期的《国富论》思想。正是在这种观点和理论的支持下,他认为这就是商人的职责。相比与其处于同一时代的商鞅一味地贬低商人、贬低商业在国家经济运转中的作用,显然白圭对商业的观点更为正确。
从商业的高度来要求商业从业者。商人显然不能等同于商业,所以为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白圭对商人提出了自己的标准:“智不能够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足以守”就无资格去谈论经商之术。在这样的标准之下,除了商人所应有的对商业机会的果断把握,还要求商人要保护商业循环中的各行各业,以实现良性循环的合作共赢,共同为国家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只不过在法律监察并不健全的古代社会,致使唯利是图的商人横行,才导致了对于“商”的歧视、贬低。
商人的谋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是白圭的从商理念。简单讲就是低买高卖,但是这又不同与一般的商人,白圭是懂得“仁而善于取舍,强而足以守”,就是不能只追求高额的利润,知道在什么时机进行交易,并能很好地保护流通环节各方的利益,这就是商人的“仁和强”。就像他所说,商人就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吕尚运用谋略治理国家,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一样谋划和决断自己的商业行为,从家国的高度去进行谋划去进行决断去进行取舍和守护。这很好地应和了现在的合作理念“合作共赢”的理念,其实这在战国时期已由白圭提出。
白圭选择了“欲长钱,取下谷”的经营项目。选择了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这有别于同时代其它大商人的选择,就比如吕不韦的选择: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这是从获利的角度审视商业行为,而不是从商业流通上来定义商人。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是白圭道出了商人的本质:流通天下货物。
白圭即是一位商人也是一位思想家,不仅仅是一位经济领域思想家,还是一位政治思想家。白圭认为:一个国家不去维护信用,不注重声誉,不注重仁爱,不注重生产,不注重人才的使用,那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诚然:信用立国(信用),名声立国(品牌),仁爱立国(救济)、发展立国(发展)、人才立国(人才),这样的政治思想也可称得上是我国政治思想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圭就是中华不世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