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3年,普京帮中国牵制住美国?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沧海阅览 2025-02-14 14:46:4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前言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近三年,外界对其影响的分析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普京此战,一定程度上会帮中国牵制美国。

如果我们抽丝剥茧,从国际格局、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看法不仅片面,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俄乌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而中国反倒需要为普京的“失误”承担额外的代价。

首先,必须承认,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从俄罗斯的战事中坐收渔利。

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边利用战争不断消耗俄罗斯的国力,一边趁机强化对华战略围堵,将欧洲重新拉回了自己的阵营,另一边借机操控全球产业链和资本流向。

这直接压缩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使外部环境的挑战陡然升级。其实,我们不妨做一个系统性的复盘,看看拜登时期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都采取了哪些关键操作。

从大局来看,美国可以说是精准利用俄乌战争,对欧洲施压,让欧盟在能源和军工领域对美国形成更深层次的依赖,彻底修复并强化了因前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优先”政策而裂痕初现的跨大西洋联盟。

这不仅巩固了美国对欧洲的主导权,也让欧洲国家在安全层面更加仰仗华盛顿的决策。

与此同时,美国还趁势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去风险化”为幌子,在高科技产业链上对中国施加更严厉的限制,试图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全面围堵中国。

可以说,俄乌冲突不仅没有让美国“疲于奔命”,反而成为其重新掌控全球秩序、加紧遏制中国的绝佳机会。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让全球经济动荡不安,能源价格波动、粮食供应链受阻,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贸易战和技术封锁,还要应对外部市场萎缩、能源价格不稳定等多重挑战。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没有因俄乌冲突得到好处,反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去稳住外部环境,维护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美国的算盘打得可谓是非常好:一方面让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一方面利用这一局势来削弱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而更关键的是,普京并没有真正为中国争取到任何战略优势。

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仍然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优先,其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帮”中国牵制美国,而是为了恢复俄罗斯昔日的大国地位。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多次试图与欧洲某些国家展开幕后谈判,希望在不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为自己谋得喘息空间。

这一点与冷战时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完全不同,当时的中国在美苏之间有战略腾挪空间,而今天的中俄关系虽然密切,但俄罗斯绝不会把自己的战略选择完全押在中国身上。

更现实的是,俄罗斯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但它绝不会让自己成为中国的“小弟”。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操控极具策略性。开战之初,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会迅速拿下乌克兰,但现实的发展证明,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对美国的好处越多。

通过战争,美国成功重塑全球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全球霸权。反观俄罗斯,它的国际影响力并未因此增强,反而被西方的制裁逼得更加依赖中国。

有人或许会说,俄乌冲突起码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让它无法集中全力围堵中国。

但问题是,美国并没有因为支持乌克兰而削弱对中国的遏制,相反,美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对华政策仍在不断升级。

拜登政府不仅继续推动“印太战略”,强化美日澳印“四方机制”,还不断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地区制造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美国更是利用俄乌战争大赚军火生意,一边用旧式武器援助乌克兰,一边要求欧洲盟友大量购买美制先进武器,而中国则需要面对一个更加强势的美国军工复合体。

事实上,俄乌战争的最大赢家只有一个——美国。战争拖得越久,美国赚得越多,欧洲越离不开美国,俄罗斯越被削弱,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就越复杂。

而那些认为“俄罗斯在帮中国”的论调,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现实是,中国反倒在不断填补俄罗斯经济受创后的空缺,为其提供市场、技术和供应链支持,而美国却躲在幕后,操控全球局势,一边消耗俄罗斯,一边遏制中国。

所以说,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并不是普京在帮着中国牵制美国。

如果一定要问谁在牵制谁,那么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在帮助俄罗斯维持局势稳定,以防止美国借此机会彻底压垮俄罗斯。这才是更符合现实的国际格局。

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精准研判形势,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屡战屡胜。

0 阅读:0
沧海阅览

沧海阅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