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本提效,某造车新势力近日开启新一轮裁员!
失业君小编 | 文公共图库 | 图
2025年3月,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以“闪电裁员”之举在业内掀起波澜。据多家媒体披露,其终端销售、售后客户服务、门店运营及售后门店等多个部门均遭遇裁撤,裁员比例达10%,深圳地区更是高达50%。部分员工从接到通知到办理离职手续仅用时20分钟,这场被冠以“降本手术”的行动,不仅凸显了该车企长期积累的运营难题,更映射出新势力车企在行业洗牌中的集体忧虑。
近期,网络上频现该造车新势力启动新一轮裁员的爆料,各大社区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员工离职记录,印证了这一行动的真实性。

该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裁员举措绝非偶然发生,而是在多重严峻压力交织影响下,所做出的必然抉择。
❶从财务层面来看,巨额亏损与现金流困境如两座大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截至2024年三季度,该企业累计亏损金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且单季亏损状况持续恶化,已连续四个季度突破50亿元。尽管目前企业账面上仍留有422亿元现金储备,看似有一定缓冲空间,但短期债务与应付账款却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达300多亿元。若按照日均亏损5600万元的速度计算,现有现金流仅能维持企业运转21个月,时间紧迫,形势危急。
❷重资产运营模式更是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尤其是换电站等高成本项目,已然成为财务黑洞。以北京地区的换电站项目为例,仅年租金就接近4000万元,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76家门店,其运营成本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额的场地租赁、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同样惊人,单座建设成本超过300万元,且要实现盈亏平衡,需日均服务50单。然而,实际运营中,换电站的利用率远低于这一标准,大量设备闲置,资金无法有效回流,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困境。
❸在市场销售方面,企业同样遭遇滑铁卢。2025年1 - 2月,企业累计交付车辆仅2.7万辆,与全年44万辆的销售目标相比,完成率仅为6%,差距巨大。子品牌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月均交付量仅6000辆,与预期的1.5万辆相差甚远。如此低迷的销量,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足够的收入,还导致产能闲置、库存积压等问题,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裁员成为企业为求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
此次裁员的核心目标聚焦于服务体系:取消门店运营及售后门店店长职位,运营人员从8-9人缩减至3-4人,部分服务(如免费理发)被取消,喷漆、洗车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此前,有部门曾以“海底捞式服务”打造高端形象,但因职能重叠、考核形式化导致人效低下。深圳地区50%的裁员比例,直接对用户体验造成冲击。此外,销售团队因销量低迷被迫精简,深圳子品牌车型销售人员月均销量仅2台,效率远低于预期。
该造车新势力的困境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的一个缩影。理想汽车凭借聚焦爆款车型实现单季盈利28亿元,小鹏汽车砍掉冗余SKU后销量突破3万辆,而该造车新势力仍深陷多品牌战略与换电模式的高成本泥潭。其CEO曾预言“两三年后仅少数企业能存活”,如今这一预言正逐步成为现实。
总之,该造车新势力的裁员是一场迟到的觉醒,也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标志。当“长期主义”的光环褪去,生存成为第一要务,车企能否在效率与用户体验间找到新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幸存。正如其CEO所言:“竞争已容不得任何短板。”这场裁员或许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仍在路上。
议
网友热议
@李焕焱Leehuanyan(IP京):早该砍掉那些华而不实的门店!在商场里烧钱搞图书馆、咖啡馆,真当自己是星巴克+特斯拉综合体?务实点学学理想的产品经理思维吧!
@阿姨keikei(IP沪):
看看人家小鹏ALL IN超快充,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技术路线选择真的致命。

@FerrariLaa(IP粤):
朋友被裁了,说是服务冗余,但用户APP里投诉响应时间从2小时变成8小时。降本不能只砍人力不补系统啊。
@隗伟996(IPHK):
422亿现金听着多,但每天烧5600万太吓人了。资本市场早用脚投票了,股价从最高点跌了85%,现在裁员不过是亡羊补牢。

@韩浩focus(IP粤):新势力淘汰赛比想象中残酷,月销不过万,子品牌卖不动。今年估计要看到首家头部车企倒闭了。
@孙觉夏jue(IP苏):
现在专属顾问变成AI客服,预约保养要排队3天。高端品牌的核心到底是服务还是PPT?

最后一条,就问你PPT好看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