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竞秀游刃乾坤|钩沉近现代海派篆刻史

文旅中国 2025-02-17 09:34:00

白文“气象万千”印(篆刻) 叶潞渊

朱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印(篆刻) 来楚生

朱文“下里巴人”牙章(篆刻) 陈巨来

一花一世界,一印一乾坤。篆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在明清时期迎来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至晚清,流派印异彩纷呈,大师竞出,让篆刻获得了足可与书画并置的地位。近现代的篆刻承晚清余绪,上海在这一时期汇集了大批篆刻大家,成为当之无愧的篆刻重镇,为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日,在程十发美术馆呈现的“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篆刻学术特展”,便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次对海派篆刻的大规模梳理。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此次展览,以包括260余件(组)篆刻、书画作品及文献的体量,在回望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大海派篆刻名家异彩纷呈的艺术历程之外,也带领人们一同领略中国近现代篆刻艺术流变中海上印坛先驱的熠熠星光。

来楚生是近现代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又一在书法、绘画、篆刻上都取得极高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篆刻上,来楚生继承传统印风,在“刻近二吴风范”基础上于历代篆刻经典中寻找出路,对先秦古玺、汉魏将军印、明清流派印皆有极深的研究。其纵横恣肆、浑朴雄厚、英迈隽爽的大写意印风,独辟蹊径,为后世印家开一法门。

“颉颃吴齐”作为来楚生作品展示的独立单元,展出了其篆刻精品三十余方。上海中国画院所藏的“东风得意”“大胆闯”等精品苍浑大气,雄厚古拙,其内容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来楚生的肖形印,在继承秦汉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其表现的视域,题材多样而广泛,除生肖、佛像、人像外,花卉、草虫及故事、成语等,时竞刀下,笔简意赅,神态毕具,妙趣横生。比之古代肖形印,来楚生的肖形印在形式、内容、数量上都有极大的突破与发展。他印路极广,偶以隶书、楷书入印,横向舒展、纵向紧凑,笔势向两侧伸展,拙趣盎然。展览展出的来楚生书法、绘画作品也极为丰富,为观者更深入而立体地品读其篆刻作品,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其理论著作《印学心印》的硬笔手稿,也部分展出。

陈巨来是20世纪杰出的篆刻家。其篆刻技艺初成于嘉兴陶惕若的启蒙。1924年,他拜于一代宗师赵叔孺门下,以《十钟山房印举》为学习基础,深入研究汉印,得秦汉玺印堂奥。1926年,陈巨来结识了海上收藏巨贾、著名画家吴湖帆。吴氏慷慨地将家中的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给陈巨来。据此为参考,陈巨来潜心研究七年,技艺愈发精湛,尤在“元朱文”一格上独树一帜。

陈巨来的元朱文篆刻在结字和布局上近乎完美,章法匀落、婉畅曼妙,在笔画上不随意增减,且空间排布匀称圆润,典雅大方。陈巨来取法古玺、秦印、汉私印、元押、封泥、唐官泥等印风,此外,还兼取明清时期篆刻家如汪关、赵之谦、黄士陵等人的印风。“雅静秀润”是陈巨来在《安持精舍印话》中提出的审美理想,他将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一并加入创作当中,逐渐形成了“篆书醇雅、刻印浑厚”的艺术风格。

展览的“第一希有”单元呈现的陈巨来篆刻作品多为首次展出。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院藏作品,其中“中国共产党万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印章,令人耳目一新。更有其名作“下里巴人”(牙章),此方印线条凝练、章法和谐,四个字笔画都很少,却分布均匀,“里”字和“巴”字稍大,在“下”字和“人”字之间挪腾穿插,空间分割恰到好处。正如张大千所言“多一分显肥,少一丝觉瘦”。此外,陈巨来严谨文雅而具高华气质的篆书作品,功力十足,静谧之气跃然纸上,直击观者内心深处的好古之怀。众多文献的展出,赵叔孺为其所定的润例、张大千题赠照片的原件等,约略勾勒出陈巨来的朋友圈,凡读过其《安持人物琐忆》的观者,当更有会心妙解了。

叶潞渊是近现代海派篆刻不可忽视的一位篆刻家,他与陈巨来共同师事赵叔孺,同师而异能。与陈巨来的精润不同,他的作品典雅而沉静,在皖、浙之间,又能参酌战国秦汉的众多面目。所作印章稳练安详,能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寸之内。叶潞渊边款苍劲中有秀逸之气,遒劲凝练,并善长款,为印林所赞。篆刻之余,他对于花鸟画亦造诣非凡,初取法恽寿平、华喦两家,进而学沈周、陆治诸家,笔墨酣畅,设色古雅,风格清新。叶潞渊一生简朴,淡于名利,治学严谨,奖掖后进,注重培养青年,印如其人,人如其名,可谓“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潞璋琼渊”单元集中呈现了叶潞渊的作品,主要是由其家属提供的众多自用印,形制非常丰富,有葫芦造型、天方地圆造型;有时候汉字本身也作为一种“装置艺术”发挥创意。叶潞渊的一组花卉册页,也是展览的一个亮点,因为可以从中看到属于中国古代书画特有的鉴赏方式——纸上雅集,也即书画题跋。

沿循三位大师的成名之路,本次展览还回顾了群星荟萃、大师云集的近现代海派篆刻的胜景,“西泠风来”与“谁主沉浮”展区便为人们钩沉这段篆刻史。前一个展区汇聚众多清代浙派等名家作品,如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为叶潞渊捐赠。西泠八家在篆刻史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巨大,海派众多名家,都受过其恩泽,为后来篆刻的发展贡献突出。这批印章的展出,在显示其历史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叶潞渊的格局与气度。后一个展区呈现的则是近现代海派篆刻名家林立、千峰竞秀的篆刻局面,涵盖赵之谦、吴昌硕、赵叔孺、王福庵、马公愚、钱瘦铁、邓散木、方介堪、朱复戡、钱君匋、单晓天、方去疾、吴朴堂、高式熊等大家的作品。由此,人们得以窥见近现代海派篆刻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

可见,本次展览虽是以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位篆刻大家的篆刻作品为展览主体,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三位大师作品的简单呈现,而是具有更广阔视野下的近现代海派篆刻史的呈现。方寸刀笔间,吴带当风;一印一章,背后是一段段文人雅集的鲜活故事,为篆刻展览的走向,打造出一个颇具借鉴意义的样本。

责编:武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