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今年74岁了,一直以来他都坚信“8小时睡眠论”,每天都得睡上8个小时,可是最近这半年,李大爷每次躺在床上都睡不着。
有时候,躺两三个小时也睡不着,好不容易眯了一会儿,半夜又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时间长了,李大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搞得家里的气氛都变了。
有次在楼下散步,遇到了邻居老王,一聊起来,老王也苦着脸说:“老李,我最近也睡不好,这年纪一大,睡眠就成了大问题。”
听到这话,李大爷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老年人都逃不过失眠的魔咒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8小时睡眠论”是否适用老年人呢?科学的睡眠时间究竟是多少呢?
01最佳睡眠时长被颠覆!很多人都睡错了
尽管每天“8小时睡眠”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这一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一传统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
2023年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广东医学科学院合作的研究显示,睡眠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最佳睡眠时长集中在7至8小时。
这项发表在《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A》的研究强调,不是每个人的最佳睡眠时长都固定在8小时,而是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有所不同。
另外,2021年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研究涉及超过32万名成年人,结果表明每天保持7小时的睡眠可以将死亡风险降到最低。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对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人的睡眠时长建议尤为关键。
它们提醒我们,老年人的睡眠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8小时标准,而应该更注重睡眠的质量和适宜的时间长度。
02老年人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五点起,是正常现象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自然影响到睡眠模式。
老年人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五点醒来,在医学上并不罕见,实际上这种睡眠模式在老年群体中非常普遍。
一方面,老年人可能由于生理原因而经历睡眠周期的缩短。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夜间睡眠中断的情况也可能增加,比如夜间多尿、慢性疼痛或呼吸模式的变化等。
研究显示,老年人晚上睡眠时间减少,白天可能需要补充短暂的休息或小憩来保持白天的活力。
《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的研究也表明,晚上10到11点入睡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而《健康中国行动》建议成年人每晚保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这些研究结果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具体和科学的睡眠时间建议,帮助他们根据自身条件调整睡眠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03半夜总醒,是身体出问题了?小心是疾病的暗示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提到,2021年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其中有高达42%的老年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失眠率达到21%。
老年人睡眠差,可能和下面这些疾病有关:
1、脑血管缺血
这种状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夜间,当血流速度变慢时,脑血管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狭窄或痉挛,引起头痛或头晕,导致患者醒来。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引起内分泌和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夜间频繁醒来。
3、心脏疾病
夜间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影响心脏供血,增加病症风险。
4、肺部疾病
患有肺部疾病的老年人,比如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可能在凌晨因为气温下降或气道痉挛导致窒息感,进而醒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关注睡眠质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远比盲目追求8小时睡眠更加重要。
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模式,享受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