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中,扬州被战火撕裂成江南和江北,江北那片地儿成了曹魏的,对曹魏来说,扬州就像个守门员,既要防着东吴,又要保护中原。每任扬州刺史都是这儿的关键人物,有的能打仗,有的会谋略,他们的生活就像这片土地一样起伏不定,也影响着曹魏的命运。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人在那波折岁月里的故事吧。
长江以南的扬州江南地区后来归了东吴,长江以北的江北地区则归了曹魏管理。
曹魏把扬州的总部放在了寿春县,这片地方现在差不多对应安徽的淮河以南,还有大别山和巢湖的北边。因为扬州是曹魏和东吴交锋的关键地方,所以那里的刺史在曹魏朝廷里可算是重量级人物,他们既要会打仗,还得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理智,这样才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在曹魏时期,五位扬州刺史相继守卫着这片重要的地方,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映照出那个动乱时代的起伏变化。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远房亲戚,从小就是个军事奇才,曹操都夸他是“千里马”。曹操讨伐董卓那会儿,曹休直接跳槽投奔了曹操,很快就被重用,成了虎豹骑的领头人,日夜守护在曹操身边,跟着他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勋。
曹丕当上皇帝后,曹休的官位一路飙升,最后当上了镇南将军,专门负责对抗东吴。他主动出击,在历阳和芜湖两次大战中都立了大功,所以后来还被封为征东将军,加上扬州刺史的职务,成了曹魏时期第一个担任扬州刺史的人。
这位历来战绩辉煌的将军,在太和二年(228年)的夹石一役却栽了跟头。他中了东吴的假降计,独自深入敌后,结果被陆逊设下的埋伏打得大败,损失惨重。虽然后来贾逵及时救援,让他得以撤回,但曹休身心疲惫,最后在石亭病逝,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留下了一段悲剧故事。
曹休死后,王凌接任了扬州刺史,他名叫王凌,字彦云,是东汉时期名臣王允的侄儿。曹休一去世,王凌就接管了扬州的军政事务,后来曹芳登基,王凌又被封为征东将军,仍旧负责守卫寿春,并且他的爵位也升为了南乡侯。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大权在握,这让一心忠于曹魏的王凌很不爽,于是他就偷偷联系了楚王曹彪,打算拉起队伍反对司马懿,把曹魏的威望给夺回来。
结果司马懿看穿了这一切,王凌的部队还没聚齐呢,就被司马懿的大军迅速剿灭了。王凌无路可走,只得绑着自己投降,然后在去洛阳的路上,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诸葛诞,也就是扬州刺史的第三位,他叫公休,是西汉时期那个当过司隶校尉的诸葛丰的后人。在曹爽大将军掌权的时候,诸葛诞被重新请出来,不仅成了扬州刺史,还被封了昭武将军的头衔。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杀了曹爽和他的手下,诸葛诞当时没马上反抗。之后他帮司马师镇压了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立了功,所以被封了高平侯,还加了征东大将军和司空的职位。
夏侯玄、邓飏等一众人的遇害让诸葛诞开始警觉,他看出了司马氏的勃勃野心,于是决定在寿春起兵公开对抗司马昭。为了对抗司马氏的强大势力,诸葛诞甚至求助于东吴。但毕竟人少力薄,在司马昭的大军围困下,寿春城被攻破,诸葛诞战败被杀,他的家族也被灭三族。尽管数百名部下宁死不屈,英勇牺牲,但这场悲壮的反抗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诸葛诞反司马昭时,曾做过扬州刺史的文钦也加入了起义军。文钦,字仲若,是曹操手下的文稷的儿子。
曹爽被宰了之后,文钦也紧张了,司马懿为了让他放心,就让他升了官,当上了前将军和扬州刺史。在位的时候,文钦和镇东将军毌丘俭关系好得不得了,他们还一起把吴国的大官诸葛恪给打跑了。
不过,司马家势力越来越大,文钦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到了正元二年(255年),他和毌丘俭在扬州拉起队伍,想推翻司马师,结果没成功,文钦只得逃到东吴,还被封了个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的官职。
后来,文钦跟吴军一块儿去帮诸葛诞,一起顶住司马昭的进攻。不过,因为两人之前就有点儿不对付,等到寿春城被围,诸葛诞就把文钦给杀了,这事儿挺让人感叹的。
扬州最后一位刺史是乐綝,这位大佬是曹魏时期的名将乐进的儿子。他性格坚毅,后来继承了父亲的广昌亭侯爵位,后来又一步步升到了扬州刺史的位置。
在他当扬州刺史的时候,碰巧遇到诸葛诞造反。那年是公元257年,乐綝在寿春城里被诸葛诞杀害,他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促的政治生涯。
看这五位扬州刺史的经历,他们很多人最后都成了曹魏内部权力斗争的炮灰,他们的起伏和曹魏的政局紧密相连。扬州是曹魏跟东吴对峙的关键地区,战略地位特别关键。扬州刺史的频繁变动,也显示了曹魏内部的不稳和司马家族的崛起,最终导致他们篡夺了曹魏的权力。这些故事就像是那个时代的镜子,也给后人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