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简介
作者简介
他 1928年 开始创作本书。1929年,他的所有作品被禁。1930年,他觉得此书毫无出版的希望,还会带来灾难,于是把已经写成的手稿统统烧掉。同年,他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一个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职位。
这本书手稿被烧毁,但是文学的力量还是督促布尔加科夫又重新写了一遍次数,足以证明此书的文学性。
辣辣书评
我本人买实体书多少带一点收藏的意味,所以我会尽量避开轻型纸的书,这本书的出版社虽然是请轻型纸大户果麦,但是是难得的胶版纸,而且里面的插画非常的荒诞迷离,很好看,所以纠结之下,我选择了这本
如果身在监狱之中,你会最想读什么书?
据《莫斯科时报》统计,俄罗斯的服刑犯最爱读的书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第二名是《罪与罚》。第三名是《基督山伯爵》)
这个观点也写在了这版书的书封上,我甚至就是在网购页面被这个书封的文字吸引,然后催促我买了这本书(奇奇怪怪的购书理由)
说起俄罗斯文学,其实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点畏难心理,毕竟它们的名字实在太长太难记,总是容易看得人云里雾里,这本书更是可以说是魔幻主义的开山之作,相比拉美魔幻主义文学更是要早
但是这本书真的非常好读,小说性质,加上没有特别多的人物出场,挺厚的一本我一个星期不到就已经看完了,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购入。
如果从书所传达的意义上来评,我觉得以我现在的阅读量以及文学素养很难给出多么准确的评价,毕竟书中所涉及到的宗教问题、耶稣、犹大、马太、撒旦,上帝等等,是我这样对基督教了解太浅的人难以有深刻感悟的,感觉要是信奉耶稣的人看这本书会有更强的心灵震摄,我本人来看这些终究有些雾里看花,水中看月的迷蒙感。
总的来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可归纳出三条线:撒旦在人间(莫斯科)、大师与玛格丽特、彼拉多与耶舒阿(耶稣)。
撒旦带者它的使徒来到莫斯科,将整个莫斯科搅得天翻地覆,动荡四起,会有种交响乐般的盛大狂欢般的感受,一桩又一桩难以解释的事情发生,搅乱人们的理智
大师与玛格丽特,可以说是作者与他的妻子的化用
企鹅典藏版《大师和玛格丽特》,封面化用了布尔加科夫的妻子伊莱娜的肖像
不停书写小说的大师,最后因为作品饱受争议在愤懑中将书稿焚烧,本人也走进了精神病院,是玛格丽特,也是体现在他现实中的妻子,与撒旦做出交易,参与了一场罪犯们的晚宴,最终将手稿救出,也让大师与玛格丽特HE(世俗意义上)
我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感情有些许奇妙,但是稍微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后,再去看书中的故事,就会比较明晰大师与玛格丽特所代表的意义了。
现实生活中,布尔加科夫这本《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也是多亏了他的妻子伊莱娜才得以出版,正如书中的撒旦所说:“这不可能。手稿是烧不掉的。”
彼拉多与耶舒阿(耶稣)那条线穿插在整个故事当中,显得那么奇妙又融洽。撒旦说彼拉多处死耶稣时他就在旁边,而彼拉多与耶稣的故事又的确是一个现实中常听到的故事,与此同时,彼拉多与耶稣在神殿的交流,彼拉多与耶稣故事的发展又是书中的大师所写的故事
把这些细节串起来,真的不得不为布尔加科夫的文笔功底与才华感到惊叹,如此多条线与细节的交叉融合,在书中向读者一一呈现,却丝毫不限杂乱,读者只能为他所塑造的这样一个魔幻世界所赞叹。
一些摘抄
“那你告诉我,你是一直用‘善人’来称呼别人吗?你对所有的人都是这么称呼?” “对所有的人,”囚犯答道,“世上没有恶人。” “我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彼拉多笑着说,“也许,我对生活很无知!…你们可以不用记录了。”他转身对书记官说,其实书记官早已不记了。
——引自第二章彼拉多与耶稣的故事
来客把脸一沉,举着拳头吓唬着伊凡,
接着说: “我是……大师。”
他表情严肃,还从大袍子的口袋里掏出了一顶油渍斑斑的黑色小帽,上面用黄丝线绣着字母“M”。他戴上帽子,侧脸让伊凡看看他的侧脸,又转身让他看看正脸,说明自己的确是大师。
“是她亲手给我缝的!”他又十分神秘地说。
“请问您贵姓?”
“我再也没有姓氏了,”这奇怪的来客用一种阴郁而不屑的语气答道,
“我放弃了姓氏,因为我已经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忘记我的姓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