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和法并不局限于和解少阳,其实和阴阳、和表里、和脏腑、和营卫、和气血等皆为和法范畴,即“广义和法”。
《景岳全书·和略》为之释曰:“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中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贵也。”可见和法面广意深。
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法而设,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然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的范畴,它的外延向广义和法不断延伸,其内涵已融入了广义和法的许多内容。
和解少阳为小柴胡汤正治之法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7味组成,主治伤寒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证的主要见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白,脉弦细。
分析小柴胡汤的主症,其中往来寒热为少阳病特有的热型;胸胁苦满为少阳经脉不利所致;嘿嘿不欲饮食是肝气郁结不舒,木郁乘土,脾气不振之候;心烦喜呕乃肝气犯胃,肝胃不和之证;口苦、咽干、目眩则为足少阳胆腑胆火内郁,枢机不利的病症。
伤寒少阳病具有经腑同病的特点,即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腑同病,小柴胡汤的主证与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特点相吻合,故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之法。
小柴胡汤方重用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疏解、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人参、炙草、大枣甘温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调畅气机、为和解少阳法。
加减应用寓含中医广义和法内容在《伤寒论》第96条所书小柴胡汤主症之后,列有小柴胡汤的7个或然症: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探寻其或然症的病机,或邪热聚于胸膈,胃气尚未上逆;或木火内郁,津气受伤;或木邪犯土,脾络不和;或邪聚少阳之经,着而不去;或三焦不畅,水饮停聚,水气凌心;或病未深入,而兼表证未解;或肺中有寒,气逆而上。
上述病机虽然可在少阳病枢机不利的基础上变化而来,但已超出了单纯少阳病枢机不利的病变范畴。按照《伤寒论》原文精神,当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如果说小柴胡汤的或然症已非唯少阳病所能统辖,那么《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各篇中所论小柴胡汤诸证则更加明显地提示,小柴胡汤的运用已由狭义的和解少阳法向中医的广义和法渗透。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为三阳同病,而以少阳病为主。因少阳为枢,手少阳三焦与太阳之表相关,足少阳胆与阳明之里相关,故三阳同病,治从少阳,柴胡汤主之。
类似情况尚有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不和兼阳明胃热,小柴胡汤主之;伤寒差后复发热,小柴胡汤主之;热入血室(胞宫)见寒热交作者,小柴胡汤主之;湿热闭阻气机之黄疸,宜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之组方可谓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寒而不凝,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加活血药可治血分病;加补气药可扶正祛邪;加化痰药可化浊以畅达气。无论男女老幼,气血阴阳各种病变,使用它可有左右逢源的效果,小柴胡汤之精奥在于切中“和”之肯綮,堪称中医和法之祖方。
小柴胡汤的广义和法后世医家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许多发热疾病,如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热入血室寒热交作等,均有明显的疗效。
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扩大了使用范围,如现代已故名家蒲辅周老师说:“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苦辛分清,调和气血,皆谓和解。”
刘渡舟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亦有用小柴胡汤治疗精神因素或学习压力大而患抑郁症的成功案例;有用此方治疗脂肪肝、胆囊炎等多种肝胆疾病的,均获得好的疗效。
时至今日,小柴胡汤的运用日益广泛,其功效虽已超出了和解少阳的概念,但其法理仍归属于中医和法的范畴。诚如戴天章《广瘟疫论》所云:“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
和法之发扬光大小柴胡汤为临床常用常新的千古名方,其义奥,其理深,其用巧,其效神。
由小柴胡汤运用中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和”的理念,在《伤寒论》中随处可见。可知 “和之义则一,而和法变化无穷焉”。
除少阳病和法外,尚有太阳病桂枝汤的调和营卫法;阳明病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法;太阴病中桂枝加芍药、大黄汤通阳益脾,调理气血,和络止痛法;少阴病中四逆散调和气机法及黄连阿胶汤滋阴和阳法;厥阴病中乌梅丸的调和寒热法。
由此可见,张仲景开和解法先河,为后世医家创制新方,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蒿芩清胆汤、逍遥散、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等名方,都是对医圣和解法的继承和发展。
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中医精髓,以和为贵!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