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鲁班”走进杜尚别

中国新闻网 2023-05-11 22:29:20

中新社记者张硕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与中国天津相隔4000多公里,又因“鲁班”联系在了一起:由两地高校合作建设的中亚地区首家鲁班工坊,成为两国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在“一带一路”上搭建起了一座塔中技术驿站。

“鲁班”走进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校园内,城市规划与建筑系的大二学生博佐尔佐达拎着三脚架和水准尺走进实训场。他打开设备开关,按照屏幕指令,熟练地操作测绘仪器,顺利完成了一次测距实践。站在身旁的中方教师吴正鹏,正帮着博佐尔佐达总结实操经验。

这是中新社记者近日在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看到的一幕。这座中亚首家鲁班工坊就位于塔技术大学内,于2022年底正式启动,旨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和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人才。博佐尔佐达是其中一名学员。

走进占地1138平方米的工坊内,记者看到宽敞简洁的实训大厅、排列有序的仪器设备、设计精巧的操作台。中方合作学校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工坊配置了涵盖绿色能源实训中心、智能测绘实训中心的教学区域,还配备了双语教材、教学设备与信息化教学资源。

塔技术大学副校长沙赫里约尔表示,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操作经验都处于领先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教学条件,更有助于培养青年技术人才。

“中国仪器设计精巧、容易上手”,博佐尔佐达说,“在这里的学习将帮助我提升专业能力,使我有更大信心继续钻研我的学科。”

跨越语言障碍的煨弯计算

煨弯,是城市热能应用中一个专业名词,也是塔鲁班工坊培训中的难点。如何让塔方教师弄懂其中的原理,可难坏了中方教师魏旭春。

“有些内容专业性极强,两国在计算逻辑、数字写法上都存在一定区别。”发现问题后,魏旭春与中方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改在实际操作中讲解理论。课后,魏旭春的手写笔记被塔方教师“一抢而空”。

为跨越语言障碍,塔中教师团队使用中俄两种语言编写课程教材,得到各方认可。塔教师苏列伊蒙介绍,这本教材包括11个教学项目,36个工作任务,并配套52个视频资源。“书中配有信息化教学资源,我们的学生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知识,十分方便。”

在一名塔学生的课本上,记者看到不少手写笔记和备注。这名学生说,双语教材很有用,配备教师讲解,更易理解。

一座中塔技术驿站

86天建成场馆、17天完成物品运输并捐赠教学设备377套、教学资源84件……一连串的数字见证了塔中共建一座技术驿站的意愿。

“鲁班工坊作为国际人文交流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合作国实现共同发展。”塔鲁班工坊项目中方负责人李清彬说,“我们通过这座工坊和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培养更多服务当地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多形式交流中,两校师生增进了友谊与认同。李清彬表示,“我们就是‘一带一路’上的一颗螺丝钉,铆固彼此友好情谊”。

塔技术大学校长达夫拉特佐达指出,作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全方位机会。

“我们收获了丰富的合作经验。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把塔鲁班工坊建设成为领先的技能人才培养中心。”达夫拉特佐达说。(完)

0 阅读:6

中国新闻网

简介:中国新闻网—梳理天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