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是不是单纯依靠国力强大碾压匈奴人,问题是有些人依靠强大的国力,还整天被匈奴人碾压,而且还被传唱为千古名将。
卫青究竟有多厉害,他我国骑兵战的第一人
古代的中原王朝,虽然非常重视骑兵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王朝军队作战,都脱离不了步兵作战的模式,比如强大的唐军,虽然骑兵已经是当时的顶尖水平了,但是军队作战的主力依然是步兵,而骑兵的作用更多是担任战场侧翼的掩护和追击人物。
我国古代,真正能够掌握大规模骑兵作战技能的将领,是非常少的,古代军队有一个名词叫“骑在马上的步兵”,很多时候所谓的骑兵战术,大部分都是如此的,无疑在古代的众多名将中,卫青相较于中原王朝的骑兵作战,是有开创作用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质疑,说率领赵边骑的李牧,才是骑兵战最早的将领,这种认识就稍微有点偏颇了,李牧的善用骑兵,是相较于以步兵战为主的战国时期。
而李牧真正在雁门边郡,与匈奴人作战是以防御为主,打破匈奴的战争也是以诱敌深入、步骑配合的战术为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骑兵战。
而卫青则不同,卫将军的成名之战,就是以一万骑兵,长途奔袭,奇袭匈奴人的龙城圣地,此后又数千里迂回,一举将河南地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包了饺子,夺回河套地区。
卫青的这种不以防御为目的,主动寻找敌人的弱点进行突袭,充分发挥骑兵的远距离、灵活作战的特点,后发先至、击敌不备的作战风格,才是真正的骑兵战,在这方面,卫青的外甥霍少爷,发挥的更加出色。
卫青、霍去病是超越同时代,前后数百年的超级名将
卫青和霍去病对于汉王朝的作用,完全是战斗力的人为拔高,如果没有卫青、霍去病这舅甥两人的横空出世,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只有夭折的份。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汉武帝时期,汉军的战斗力是无法出关与匈奴抗衡的,正是一位卫青和霍去病的存在,让汉军出塞从幻想成为了现实。
汉武帝最早的针对匈奴的军事作战部署是“马邑之谋”,结果因为匈奴人提前知晓,掉头返回,汉军将领不敢追击,致使利用地形围歼匈奴的战略构想流产。
元光五年,汉武帝的四路骑兵出塞,如果把卫青的战绩去掉,汉军可以说是惨败,三万骑兵出征,损失一万五千多人,李广部被全歼,李广自己也被俘虏,可说卫青出现之前,汉军是处处被匈奴压着打。
卫青、霍去病凋零之后,李广利成为汉军的头牌人物,出征大宛损兵折将,还得把国库带着去,才能拿下这个偏远小国,此后李广利多次与匈奴作战,丧师达十余万人,而收获却寥寥无几,最终在燕然山使七万汉军全军覆没,被卫霍打的元气大伤的匈奴逐渐恢复过来了。
卫霍之后,汉朝真的能拿得出手,进行长途奔袭作战的将领,也只有矫诏诛杀郅支单于的陈汤了,再往后能够率军出塞击溃匈奴的将领,也就只有东汉的窦固、窦宪了,所以说卫青、霍去病是整个汉朝四百多年都少有的千古名将。
卫青在士大夫中的名声不显,非常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相比于司马迁赞扬李广的话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士大夫中把能赞美话语,都给了一生战绩寥寥的李广。
而对于战功赫赫的卫青、霍去病,司马迁最后的评价就较为平淡
“君子豹变,贵贱何常。青本奴虏,忽升戎行。姊配皇极,身尚平阳。宠荣斯僭,取乱彝章。嫖姚继踵,再静边方。”
本身来说,将一个人记载进史书中,作者的个人感情和评价,非常容易混淆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司马老先生的对卫霍的评价,称不上赞扬,甚至有不认同的意思,自然后世对卫青的认可度就有所折扣了。
而且历史的舆论,自古就掌握在士大夫手中,汉朝当时卫青身为大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士大夫对他认可度不高,苏武老爹苏建,作为卫青的老部下,曾对卫青说过,“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建议卫青招揽门客,提升名望,被卫青拒绝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名望,是需要付出代价来买的啊,卫青不愿意在这方面付出,把皇帝赏赐的财物都给了部下和士兵,自然是得不到士大夫的认可啦。
汉朝的实力,真的足以碾压匈奴吗?
古代王朝,评价其国力强弱的一个基本因素是人口,其次是国土面积,但是人口是基础,因为古代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就是秦始皇统一的那么大一片土地,是中原王朝的核心生产区,在往外围扩张的土地,都属于边角料地区,属于赔本赚吆喝,装点门面的。
基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拥有越多的人口数量,就能获得越多的国力水平,府库才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才能够办更多的大事,我们属于农耕文明,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去耕种,才能养活军队,支持其作战。
所以古达大部分时间的抽丁维持在五丁抽一的水平,提高到三抽一的时候,基本上处于崩溃的边缘了,换算成人口数量的话,基本上就是十二到十五个人中有一个服役。
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总量大致是3600万人,此时汉朝能够供养的军队数量大致是30万人左右,算上汉武帝祖辈留下的家底,汉朝也只能供养十万骑兵了。
而对于草原民族的国力计算,与中原王朝完全不同,其国力的决定因素首要是领土面积,其次才是人口,而且草原民族的士兵比例一般是五口出一人,或者四口出一人,更重要的是草原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比马高的男子,都有参战的能力。
汉武帝时期,匈奴帝国也同样处于鼎盛时期,其部族人口达到了300万以上,疆域横跨整个塞北地区,向西翻越了葱岭,更有为数不少的仆从附庸国,匈奴的国力其实一点也不比汉朝弱,何来碾压直说。
提起古代的名将的天花板每次都离不开卫霍还有啥好说的
帝国双璧的高度,是千百年来武将的天花板了,没什么好争论的。
主要是当时的社会都很看不起外戚,极力贬低。即使是司马迁同样如此
卫青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司马迁被汉武宫刑,司马和李广孙子或儿子好,为李陵说话,汉武怒,宫刑司马,司马发奋作史记,极言项羽英勇,李陵英勇,细节详细,如在身边,言霍去病死,极简致使后人不知其死因,卫霍国戚,说史记忠于事实,应是司马也是有选择的,
卫子夫的嫁妆丰厚的吓人
司马迁真的算不上君子。[得瑟][得瑟]李广凭他一支笔才彪炳史册。而卫霍,就因出身不高被他贬,真的气人。古代名将,卫霍真的天花板。[得瑟][得瑟]
拿同时期的李广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得瑟]就知道卫霍有多么逆天了。。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其实我觉得步兵更刺激
当时的世家门阀看不起卫霍的出身,和外戚的身份,所以有再大的功绩都会被贬低。如果卫青的战绩是李广打出来的话,早就捧上天了!
这个有人是谁?你么?
这是史记司马迁的锅。。。 卫青霍去病两大名将放在一起列传,李广那种迷路王还能单独列一个。。。 最后评价卫青,居然和2000多年后评价李莲英一模一样,谁也忍不了
帝国双壁还需要吹?看看刘邦北伐啥结果?卫霍一生无败绩,这还不够?
司马迁也是人,他也有人际关系,他的最大贡献是编写史记,让后人能够对华夏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在史记中夹杂个人情感,个人好恶很正常!
卫青和李靖两个人用兵都是味同嚼蜡,可是你只能看着自己输
卫青是中国历史10大名将需要吹???
是项羽
那霍去病就是碰巧了,每次跑人家大本营人家军队都不在
因为李唐家族要吹他的先祖迷路侯李广!所以贬低卫青
既然国力那么强,李广咋打不赢
同时期还有个也是外戚叫李广利,那玩意差点把汉武帝给气死,古往今来外戚有很多,但是能达到卫霍这种的屈指可数
简直就是放屁!卫青霍去病死后,汉武帝打匈奴失败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