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十二年,蒙古鞑靼部首领小王子率军进犯明朝边境,正巧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关,朱厚照随即调集长城一线的军队进行作战,两军在应州交战,此战最终以蒙古鞑靼部失败告终,此战后蒙古人十余年不敢进犯明朝边境,史称“应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秋八月,明武宗朱厚照在江彬等人的怂恿之下,溜出居庸关,来到边防重镇宣府,这次出关朱厚照是想和先祖朱棣一样,威震塞北建立武功的,结果到了宣府,就没看到几个蒙古人。
于是朱厚照决定到真正的边境去,来到了边防前沿阳和,他还给自己整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名号,化名朱寿指挥于蒙古人作战。
说来也巧,两个多月后,蒙古鞑靼部可汗小王子率军进犯明朝边境,进攻阳和,攻掠应州,在朝臣和边将的一片紧张和劝退中,朱厚照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战争。
朱厚照命令大同总兵王勋率领北部兵马立即集结,北上迎敌,王勋此时内心是骂娘的,自认为面对蒙古的大军,能守住就不错了,主动出击如同找死。
但是皇帝的命令他不得不听,而且皇帝还比他靠近敌人,皇帝有闪失,那是诛九族的大罪,灰溜溜的带着军队上去了。
此时比王勋还紧张的是他的前同事,如今皇帝的宠臣江彬,大同军什么尿性,江彬一清二楚,反对朱厚照率领大同军北上迎敌,朱厚照同时调集了辽东、宣府、延绥等地的军队,限定十日内赶到阳和、平虏、威武等地。
鞑靼首领小王子得知明军的动向后,率军向南直扑王勋的大同军,朱厚照随即做出相应调整,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火速支援王勋,延绥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尾随鞑靼军,不得擅自作战。
又调集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率军驻守阳和,保护前线行宫的安全,毕竟这里还有不少朝臣,要是被蒙古人给一窝端了,也是非常大的损失的。
两军在应州展开大战,王勋兵力明显不足,虽然猛攻蒙古大军,但还是被逼迫退入应州城中,而且大雾天,跟踪鞑靼人的朱峦也退入城中,两军合兵实力大增,再度进攻鞑靼人,但兵力仍然不足,反被包围。
正巧在这时,朱厚照亲自率领张永、魏彬、张忠的援军从阳和南下支援应州,朱厚照的即使出现,打乱了鞑靼人的如意算盘,三支从各个方向赶来的明军会合到一起,朱厚照指挥明军与鞑靼人交战,最终小王子败退。
本该来说,我国古代是十分重视王朝的军功的,所谓的盛世,并非指的是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而是王朝威名远播,对外开疆扩土、不断胜利,古代所有的盛世莫不如此。
自古就有“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说法,主要是对外军事的成功,也是综合国力的反映,因此文臣的谥号以“文”为尊,讲的是内政贡献,而皇帝的谥号以“武”为尊,讲的是开疆拓土的军功。
按理来说,明武宗朱厚照取得了应州大捷的胜利,而且是皇帝亲自指挥的,这对于树立皇朝的威仪非常重要,遇到这种事情,应该多往脸上贴金,大书特书彰显功绩。
但是“应州大捷”却非常奇特,朝廷上下对于此战的态度非常微妙,史书中对此的记载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且朝臣都认为朱厚照在吹牛逼,很多地方都在从侧面说这是一场败仗。
史书中,不副实的“大捷”
关于这场战争,在《明武宗实录》中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但是关于此战战果的记载,却令人笑掉大牙,“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者,折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从史书中的这段记载来看,明显是明军吃了大亏了,但是此战的结果是鞑靼军队“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鞑靼部首领小王子,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尊号为“达延汗”。
小王子在应州大捷的同年去世,年仅四十四岁,没多久他辛辛苦苦统一起来的蒙古各部,又陷入新一轮的内讧争夺之中,虽然无法将小王子的死与应州之战联系在一起。
但是一定是应州之战造成了小王子鞑靼本部的惨重损失,才造成蒙古各部短期内的争权夺利,否则仅以十六人的损失,蒙古各部的实力均衡不会被打破,直到其孙俺答汗时期,才再度强大起来。
在明朝的时候,明军的斩首数,要远远小于敌军的伤亡损失,这种记载在明宪宗时期出现了很多次,当然那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无法与应州之战比,双方将近十万人,在一起聚会推搡,造成的损失都不仅仅只有十六人。
明军斩首较少,主要因为明军火器的大量装备,明军的惯例是接战之前,先是好几波远程火炮的打击,这样的战术本来在交战之前就造成了对方的巨大伤亡。
而且明军近战火器以散弹为主,打过去能让对手很快失去战斗力,但是不大容易立马死,逃走后重伤身亡的几率大。
而且古代军功记录体系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完善了,战场上抢夺死尸人头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不是自己亲手斩杀的,一般是不能上报斩首数的。
冒领战功是违反军法的大罪,而且下次打仗自己被作为炮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明军一般的斩首数特别少,不是战斗力不行,而是战争形式更加讲究团队作战,战争更加成熟。
文官集团为何不热衷于颂扬“应州大捷”
明朝的文官是典型红眼病患者,看不得别人比他牛逼,袁崇焕的“宁远大捷”,稍微了解点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汪直主导的“成化犁庭”却少有人知,自土木之变后,文官掌权后,文官集团宁愿丧权辱国,也不愿看到政敌建功立业。
典型的就是两次“复套”事件,成化事情,大明国力逐渐恢复,以汪直为首的军事集团,极力主张出兵河套,收复因土木之败丢失的领土,以解除蒙古对大同、宣府和京师的威胁,但是因为此次作战有武将抬头的趋势,被文官集团打压了,汪直最终郁郁而终。
另一次是嘉靖时期,宣大总督曾铣向内阁首辅夏言再度提出收复河套的议论,这项策略提出的初期着实让嘉靖帝高潮了一波,但是随后严嵩的“党争”议论,指责边臣与阁臣勾结的阴谋,使夏言和曾铣身首异处。
这就是明朝的严重的党争事件,党争最初不是文官内部的党同伐异,而是文官对武勋、宦官的反对,这种斗争完全走向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局面,刘大夏为了反对出海的议论,将郑和的海图和造船图纸全部焚烧,还被文官交口称赞,一时名气大振。
在这群文官的包围下,朱厚照是典型的坏孩子,而且朱厚照出京被定下的基调就是吃喝玩乐、欺男霸女、戕害百姓,这样一个典型的坏人竟然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所以这次“大捷”自然就被黑掉了!
人生如逆旅
十万人的会战,别说互殴,病死加意外等的损失的估计都不止16个。[汗]
用户79xxx05 回复 11-29 05:34
当年范弗利特的儿子驾驶轰炸机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击落,最后也只算失踪。[笑着哭]
哈哈哈 回复 12-30 19:57
美军阵亡标准非常高,必须是当场被打死才算阵亡,被打之后没死基本上都不会算阵亡
☀️
明朝毁于文人士大夫
常想一二 回复 01-10 15:36
明朝毁于东林党
野猪包衣屠宰员 回复 12-29 16:47
噗嗤,人云亦云
慎妄
最主要的是武宗自己都砍死一个
万物守护者 回复 01-15 10:32
我只是引用明粉的说法,明粉说了,明史都是满清篡改的,不能信,关于朱厚照更是被文人集团和满清双重黑,更不能信[笑着哭]
万物守护者 回复 01-14 09:42
呵呵,“明史都是满清篡改的一个字都不能信,明武宗更是被文人集团和满清双重黑”,不都是你们说的吗?怎么现在反过来有了你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了,又把史书拿出来当证据了?双标玩的好啊[笑着哭]
素手抚琴 心r为谁牵
应州之战说只死了十多个,朱厚照亲手砍了一个,打得蒙古人十几年不敢犯边黄金家族至此一蹶不振。反正我是不太信没战果
云动 回复 12-07 16:28
看看作协的那个啥作家的!下线是啥玩意,他们知道吗?
老羊 回复 01-07 21:15
说到底主要是武宗没儿子
锐士
这十万人就是在一起开个演唱会,乱起来死的就不止这么几十个人
寒尘归土 回复 06-15 12:17
MJ直呼内行!
用户15xxx89 回复 寒尘归土 07-03 23:28
那是肉搏,十几万人啊,聚在一起肉搏
吕小布
虽然没有大书特书,但是还是给了谥号“武”[呲牙笑]
大飞 回复 11-01 19:46
这是后世评价而非当时人的看法。否则以曹丕的个性会把武给他老爹而把文留给自己?至于汉武帝,文帝是他爷爷,他还能把文抢回来?[横脸笑]
Dust_2 ♥ 回复 01-09 12:16
武宗的谥号好像是毅,致果杀敌曰毅
淡描余音未央ㄟ
拿板砖拍都不至于死十几个
用户53xxx42 回复 06-14 00:29
没打,把鞑靼吓得10年不敢犯境。这操作真的是66666 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哈哈笑]
火星用户95xxxx27 回复 用户53xxx42 06-14 09:43
小王子回去没多久死了,是不是被吓死的,这个也可以吹几年[呲牙笑]
董……
估计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也就这位真砍过敌人。
野猪包衣屠宰员 回复 12-29 16:50
巡边三千人打三万蒙古人,自己去搜一搜
蚍蜉 回复 01-08 08:58
你说的是朱祁镇吧?人家说的是砍人?留学生砍过敌人?还有这么多人赞,服了。
正阳山搬山大圣
欧洲杯球迷斗殴都不止死十六个人[得瑟]
砖家的大爷 回复 07-11 03:50
[笑着哭]两百俄罗斯球迷大战四千英国狗,居然大捷
正阳山搬山大圣 回复 06-16 06:53
乌拉!
小恐龙皮套
原来明朝是这么亡的,我一直以为明军打不了胜仗呢。
zl88485211 回复 10-29 02:38
因为大明战神土木堡一战直接把勋贵集团给团灭了,后面文官集团独大,也造成了后期宦官集团兴起,武备废弛
雷霆之主杨永信 回复 zl88485211 11-05 10:05
扶持宦官集团是为了制衡文官集团。看看崇祯上台搞垮宦官集团,把大明玩崩了。是头猪上台都比崇祯好,
起点作者酒中狐
最主要把小王子打得众叛亲离,落马而死!
成四行!
十万人拿着刀枪弓箭,说不定还有火器,对打一天,只死十几个人?[笑着哭][笑着哭]
艺艺 回复 06-14 16:07
拿到人头的才算。你肯定没看完
牵我貂蝉來 回复 艺艺 12-28 03:40
真的对阵杀的话 不要说是十万 就是五万 战死的都不止这个数
云中漫步
历史以来文臣以宋明最坏,也最无耻
网友 回复 10-30 19:19
还有现在的专家教授
荞麦麸
明武宗绝对不像满清修改的史书说的那么不堪,最少他自土木堡后唯一一个抓住军权的明帝
诺。越平淡越好 回复 12-24 12:51
明实录不要开玩笑了!别的不说朱见深不一样被巨黑[得瑟]
30oC的仰望 回复 12-23 18:59
明武宗活的少就是他想拿兵权造成的
tb514251001
十多万人,双方用石头互扔,都不止这点伤亡[笑着哭]
贡梨 回复 09-17 07:41
十几万人踩踏性事件都得死个千儿八百的[得瑟]
在?不在& 回复 06-16 04:32
别说动手了,十几万人对骂急眼了赤手空拳干起来都不止这些
海胆
武,用在谥号上是好的,但是正德他这个是庙号,那就纯粹恶心他骂他了。
浮光掠偏影 回复 12-02 00:58
正德年号是朱厚照登基时,那些辅政大臣取得,跟朱厚照死的时候不在朝堂有啥关系?
海胆 回复 浮光掠偏影 12-04 15:36
这个。。。你先弄明白我说的是年号,庙号,还是谥号吧
彼岸花开
明史是谁修的?
矮人族 回复 孤剑走天涯 10-30 09:53
文盲一个……
孤剑走天涯 回复 10-29 07:55
汉人修的也要满人审,何况还是旗人修的
凌梦蓝奇儿
朱厚照才是明君,表面去玩,其实巡视,不滥杀大臣,对外敌敢于应战,
随风招摇 回复 10-29 02:22
只能说照照是有能力的,但是他心思都花在玩上面了[笑着哭][笑着哭]
飞锅
十来万人,互相吐口水都不止淹死十多个人吧!
淡看 回复 06-20 22:33
前段时间几十个印度瘪三怎么死的还用问吗?那只是短兵相接的效果,弓、弩、长矛还没登场呢!真拿古时候打仗当过家家呢?
扫奸除俄 回复 06-16 20:54
继续做你的春秋大梦!
用户56xxx62
明史清朝用了几十年来修唉
用户47xxx88 回复 06-28 21:53
三代人一百多年
流浪的鱼 回复 用户47xxx88 07-10 22:16
四代
董……
威武大将军自己还砍了个敌人呢!
扫奸除俄 回复 在?不在& 06-16 20:51
你以为打仗就是一窝蜂冲上去乱砍?电视剧看多了吧!
在?不在& 回复 06-16 04:33
十几万人对骂急眼了赤手空拳打起来都不止这些
带你飞
武宗死了,没有儿子,是堂弟继位。一般后人写前任历史,多数都是儿子夸奖老子。那有堂弟夸奖堂兄的?
爱情钥匙
这段记载本身也有意思只记斩首数
SleeP3NO
说了多少次了,清朝修明史
神本无相
就这么说吧,一二十万人的大会战斥候估计都是成千上万的了,两军交战之前斥候肯定是相互绞杀的,除非是几十万人一起来吃饭喝酒的不然谁信一场大战下来死了这么点人?正德时期京营是烂了但是边军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更何况这场大战之后蒙古十年都没有大规模的南侵。
孤剑走天涯 回复 10-29 08:00
就算是吃饭喝酒,二十万人一起喝死十几个都不意外[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鸢飞戾天 回复 07-11 09:49
那时候是12团营
云动
想想武宗怎么死的!在结合朱由校的死法,你们心里没结论?
不管我就是要种草莓
来。带武举个不牛逼的
神本无相 回复 06-28 10:58
谥号为武是美谥,庙号为武就是不好不坏。
孤剑走天涯 回复 10-29 07:58
庙号能混个武也都是狠人,虽然庙号里武不是好字
用户16xxx75
看来文人实属该杀,文人才是坏国家的人,文人可用但是有罪的必须的得灭多人。
槐花 回复 11-07 18:13
就跟如今的砖家一样
professor xiong
砍死的16人中,朱寿亲手干掉一人,在众众保护下的情况下亲手击杀一人,那是多么的凶险,明亡于东林就是这么来的。
用户17xxx94
皇帝说:老子亲手砍了一个[呲牙笑]
背负着大梦想的胖子
明朝就是毁于这些自命清流的文官手里。
我的ID有几个字我没数过谁来帮我数一数啊
这仗打的小王子回去直接就没了,肯定是在应州被打得受了重伤挺不住了,不太可能生病死。
灯神
可能是指挥部被端了,死了16名大将[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35xxx92
明史是清人写的,整个朝代都被黑出翔了
地动山摇
《冲出狼围》一部借用达尔文进化论剖析中华民族历史的动物冒险哲理小说,历史爱好者了解一下
甲寺提司
十分之六
专治大尾巴狼
十几万人互相吐口水,运气背呛死的都不止十几个
叼著奶瓶惪丶天使
明史是清朝修的
伊莉雅斯菲尔
估计是没近战 明军主守 背城列阵 蒙古军进攻 被远程武器大量杀伤 伤亡太大然后撤退了 明军也没大规模追击
一天 回复 06-29 11:42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记住两军发起冲锋十余起这是重点
波比 回复 06-19 07:27
没有大规模追击,那战果就不可能那么大。这都直接打掉了蒙古人滚雪团的势头
wuwoo
明史,文人,呵呵
倪远颜
[横脸笑]满人改了的明史可信度几乎为零
wx1345
关键是武宗无后
贡梨
这战果肯定是假的,几十万人战斗,哪怕是集体踩踏性事件,都得死个千儿八百人[呲牙笑],怎么可能就死这么几个[得瑟]
垃圾系统
东林书院就是彻头彻尾的明朝掘墓人
一条神鱼
皇帝都砍死了一个,其他人难道只打死15个
富民文和
想想棒子挤都挤死上百人群。就算不用刀几十万人也不止死这点人
冷天星
空谈误国
英白罗
不严谨的质疑,就是胡说八道
用户59xxx50 回复 06-13 21:34
什么叫严谨,你对严谨二字的定义在哪儿
贡梨 回复 09-17 07:45
一场肉搏战争,死十几个[得瑟]?你用屁股想也不可能,并且随后十来年蒙古都没有大规模入侵了。如果不是损失惨重,何至于此[得瑟]?
岁月如歌
笑死,朱厚照只砍了一个,你信吗?[得瑟]
用户50xxx82 回复 06-26 13:19
武宗亲自上前砍人了,当时战况多激烈
vvvvvv
死了十六个人,然后敌方被吓得十多年不敢犯边[得瑟]。
雷霆之主杨永信 回复 11-05 10:11
我看是十六个首领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孤剑走天涯 回复 10-29 08:02
敌方最高统帅,回去就莫名其妙的死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春雨
历史都是文人写的,都知道明朝文人对正德极度不友好,明朝的文人,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文人道德品质很差,谁知道这事是怎么编的。
风的影子
武宗还亲自捅死一个
随缘承虚
古代杀死的不一定拿到人头,你品
迈克尔.安阿星希
讲礼仪道德的文明最后都得了多重人格精分同归于尽,崇尚功利竞争的野蛮却能始终如一精神正常生生不息。是药三分毒,有时候人应该知道礼义廉耻只是生存工具,而不是生存的全部意义,活着的核心就是活着,不是道德也不是野蛮,做人有时候要脱下人皮看自己,先是自己后是人。
用户46xxx03
十万人发生踩踏!更何况是拿刀互砍[吃瓜]
忧伤的背影
明毁于文人特权政治和土地搛并及小冰川纪
东风镇雪妖
文章写得好的时代不是什么好时代。
国辉
明朝文人继承了两宋以来理学熏陶下的文人的最卑劣最丑恶最自私的一面!
清音俗世流
我发现大明稍有作为想要建功的皇帝都是非自然死亡。朱厚照、朱由校都是游船落水病死。而当时的政治环境都对文官集团不利。
用户17xxx08
那是朱棣,引外敌攻打自己国家的人。所谓北伐,结果是被人家从外蒙古步步打到长城下。现在有人引日本人打中国,肯定被人骂死。当年朱棣就干这样的事。
没名字的你
清朝修的!那解释不通也说的过去!
用户11xxx94
肯定是黑的,韩国那个踩踏都不止这个数,何况全副武装打仗了,十万人的大战,拿板砖互砸都得死一片。
老羊
说到底主要是武宗没儿子,只能任由嘉靖黑了。
Gemini
刘大夏该遗臭万年
杨骐源
我国古代是十分重视王朝的军功的,所谓的盛世,并非指的是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而是王朝威名远播,对外开疆扩土、不断胜利,古代所有的盛世莫不如此。~~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从来是说说而已哈。😉😏
青莲居士
因果分明:文官严重压制下的宋和明中后期,都是军事孱弱的
战狼本质是狗
假战争
飞天
乾两万编的史[得瑟]
用户15xxx66
看看倒数第二张图,这不就是最近沸沸扬扬的李宁服装事件中的“太君帽”样式?仅少了个盔缨而已。
用户15xxx61
名实亡于东林党
qquser
几十万人聚会烧烤不行吗[得瑟]
用户17xxx67
差点成了第二个留学生
缘梦
文人误国
赛德克巴莱
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啊!
总裁可达鸭
有意思!就这?
大飞
或许应州之战就并未发生过两军主力正面开战的情况。从逻辑上来讲,五万骑兵遇到五万以上的守城士兵,大概率会主动退却。如果说清朝抹黑,那在近200年以后会以这种漏洞百出的描述来抹黑么?夸大明军战损或干脆记述为明军大败或不记述发生过这段战争不是更好?很可能是清朝时期翻查当时的史料就是这种奇葩的记录,只好照抄,反正也不能证明明军神武。而为什么明朝史料会留下这种记载,强行粉饰战果的可能性也比文人刻意抹黑的可能性更大。如明军果真大捷,一是没有封赏记录,二是并未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至于此战的影响,史料记载只是后来蒙古人未敢深入,但并未停止犯边的行为。实际上在在明朝中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蒙古虽然屡屡主动进犯,但称得上规模很大的并不常见。一旦规模巨大,基本都会对明朝造成巨大影响。比如土木堡之变和庚戌之变。这可能才是应州之战明军虽然战果不大,但仍然能迫使蒙古主动退兵,且未对明朝百姓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下,需要特别作为大捷记录下来的原因。总之,虽然没有朱元璋朱棣主动出击那么牛逼,但比朱祁镇更牛逼。另外,在成化年间也是这位达延汗在位时同样有一场面对三万蒙军,斩首十几人,明军损伤几百人的大捷。[横脸笑]
一条神鱼
估计有一万多吧
用户11xxx42
明军斩首其实一直都不高,赏格太贵给不起认不认得兵部派人来核查![呲牙笑]
WHLH-飞飚
文人抹黑,加上武宗没儿子。
独孤冷藏
这场战争打的很奇怪,朱厚照这人不靠谱是肯定的,不然宁王也不会觉得自己造反有机会获胜,想学朱棣搞一场靖难之役。但是史书的记载肯定被做了手脚,两军几十万人对战结果阵亡不到100人怎么可能,况且后面蒙古人很久没来劫掠说明这场仗明军打的还可以。
极光的灰烬
明武宗虽然浪,但是大是大非面前可从不糊涂,三两下就都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