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宅旁有砂,财富到家”,原来“砂”是这样的地形

依依聊文化 2025-04-20 09:33:10

在农村,常听老人提到,房左屋右,以及房前“有砂”和“无砂”之说,且民间也有含“砂”的俗语,“宅旁有砂,财富到家”。

那么,俗语中所说的“砂”,到底指什么呢?

俗语中所谓的“砂”,并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解释的“矿物和岩石碎粒”或者“筛选天然矿物”,而是另有的指,其包含的范围较广。

根据不同的建筑规模,相对来说,所指的地形有所不同。可以指山,也可以指,还可以指隆起或突起,高于地面的地形。

到后来,按照山地的地形类推,对于城镇来说,将房屋两边和前面的建筑物,也视为是“砂”。

比如,山区的城镇、村庄的“砂”,相对靠山来说,左右两边的“砂”稍低矮一些,但不是小山丘和土堆,而是名副其实山。

对于一些山塆地带形成的自然村落(相当于一至两个村民小组),或者一到数户农户建房,其两边的“砂”,介于山和小山丘之间,但习惯性称为山。

而对丘陵地区来说,房屋两边的“砂”,因这类地区山的高度本身就比较低,山塆处建房,左右两边有的是山,有的则是小山丘和土堆。

而平坦之地房屋两边的“砂”或前面的“案砂”,则将土堆、隆起之地、高地视为“砂”,有“高一寸为砂”之说。

由此可见,所谓宅旁有砂,就是指宅旁的青龙山和白虎山,又称为青龙砂和白虎砂,即民间平时所说的“左青龙,左白虎”。另外还有宅前的案山,也称砂,叫案砂。

通常来说,俗语中的“砂”,可以指房屋两旁边单一的山、小山丘、土堆、高地、建筑物等,也可以有数层的山、小山丘、土堆、高地、建筑物等。

俗语中的“宅”,也不是单指人们的住宅,而是指阳宅和阴宅(坟墓)两种,在民间习俗中,这两种“宅”均对两旁的“砂”有讲究。

那么,古代为什么要把山、小山丘、土堆、高地、建筑物等称为“砂”呢?

我国古代,风水作为一种技艺,需有师承关系,也就是老师带徒弟授业。

有一些风水老师,往往年纪大了才收徒。而风水技艺必须有实操经验,对各种地形地貌要了然于胸,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老师的年纪大了,年老力衰,不可能力带着学徒满地跑,去察看山势地形。

于是,古人风水老师就借鉴古代军事作战中制作的沙盘,用于教学。

相传,秦在部署灭六国时,秦始皇亲自堆制研究各国地理形势,并制成沙盘。而沙盘用于军事推演,有史料记载的,是在汉代。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初期军事家马援,在作战中的指挥中,开始使用沙盘用业。

比如,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时,当时的大将马援就使用了“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的沙盘,使光武帝看过推演后,顿时就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

古代风水老师通过沙盘进行教学,可将高山、丘陵、城池、江河、大海、湖泊等各种地形地貌,堆砌在模型中。

这种沙盘,既立体感强,形象直观,又制作简便、经济实用,还能节省爬山涉水的时间和力气,且教学的效果也很好,后来就成为风水教学中,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方式,与风水老师的年龄倒没有多大关系了。

因沙盘中的山、小山丘、土堆、高地等,用砂石堆砌而成,在教学中就将这些地形称为“砂”,当学徒学成出师后,在实际操作中,或者在著书中,也就将这些地形称为“砂”。这就是俗语中“砂”的来由。

以上介绍了“砂”的含义及历史来由,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宅旁有砂,财富到家”这句俗语。

“宅旁有砂”最早是指山地建房或者葬坟而言的,本文只讲阳宅。《阳宅集成》卷一说:

“山以大势奔驰,左右环抱,风不能吹……,故附山民居,皆在弯曲平坦,有兜收处建宅。”

这里所说的“左右环抱”,即左右的龙虎山,也就是龙虎砂,要成包抄之势,再加上后有靠山,如此就是有山三面环抱一面开阔之地。

古人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建房,是山地建房理想之地,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藏风纳气”,即避免冬季寒风,可以让春夏秋的风吹进来。

这样的环境,可让居住者感到很舒适,同时也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还让人有安全感。

后来,古人将这种地形模式进行类推,城镇居民以相邻的建筑物为“砂”,而平原地区则以左右厢房为“砂”,或者以邻居房屋为“砂”,有的甚至人为堆砌土丘、高地、种植林木等为“砂”,其目的还是为了“藏风纳气”。

至于“财富到家”之说,主要是为了强调前面住宅地形或者格局中,“宅旁有砂”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古人来说,家里人的身体健康,就是没有灾祸。对农村民众来说,家人没病,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既不要为了看病就医花费钱财,又有劳动力为家里创造财富,这样的家庭当然就会兴旺起来。

这就是“财富到家”的真相。

总而言之,我们在理解“宅旁有砂,财富到家”这句俗语时,要把握俗语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不能想当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

直到现在,人们在建房选址时,“左右环抱”,且平坦的环境,仍然是农村民众建房或者葬坟的理想环境。如果这样的地方交通便捷,选择用来建房,就会更为理想。

1 阅读:15
依依聊文化

依依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