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晴雯进了宝玉的被窝后又做了4件不该做的事,惹祸上身

小涵读书 2023-07-15 12:06:57

[阅读提示]此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晴雯和宝玉的关系究竟有多好?

两人虽然没有肌肤之亲,却有过同床共枕的经历,尤其是晴雯死前两人互换内衣,更见真情真意。但是两人关系如此之好,为何却没有善终?

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晴雯进了宝玉被窝后,又做了4件出格的事,最终自咽苦果。

1.晴雯三更半夜进入宝玉被窝

晴雯三更半夜进入宝玉被窝事发偶然。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记载:

袭人母亲病故,她回家善后。晴雯和麝月负责守夜。

三更半夜,宝玉睡醒喝茶,麝月服侍后,外出赏月。晴雯调皮,穿着短衣跟在后面跟麝月开玩笑,刚刚出门就被宝玉喊回来,并让她帮助掖被子。宝玉摸到晴雯手冷,帮她暖手时顺势将她拉进自己的被窝里取暖。

晴雯顺势钻进宝玉被窝。

此事本身问题不大,如果妥善处理,不会引发任何问题。但是晴雯随后做了四件不该做的事,最终影响了她的人生终局。

2.晴雯错事之一:温柔乡里不起身

晴雯在宝玉的被窝里做了什么事,无人得知。

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也无人知晓。

无论时间是长是短,最终都被麝月发现。

麝月回屋后见晴雯无影踪,以为她在屋外,于是开口便问,宝玉当即答道:

“这不是她,在这里渥呢!我若不叫的快,可是倒唬一跳。”

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怪自惊的了。”一面说,一面仍回自己被中去了。

麝月见她穿着很少,嘟囔几句后,将火盆上的铜罩揭起,拿灰锹重将熟炭埋了一埋,拈了两块素香放上,仍旧罩了,至屏后重剔了灯重新安睡。

晴雯之举,起身太晚,难免惹出闲人碎语。

3.晴雯错事之二:悖宠而骄不出屋

晴雯第二天便感冒发烧。

为了照顾晴雯,宝玉出面让人告知李纨,说明晴雯的情况,并说出要将晴雯留在怡红院里休养。

李纨作为管家人,自然要按照规矩办事,于是派人婉转的说:

“大奶奶知道了,说两剂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

李纨没有明说,但表达出想让晴雯搬离怡红院养病。

晴雯对此大为不满,张口就说:“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我离了这里,看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

俗话说,祸从口出。此话一出,就得罪了李纨。

4.晴雯错事之三:大张旗鼓请太医

晴雯留在怡红院里养病,宝玉怜爱她,于是派人请太医为她治病。

太医诊治过后,认为是个小伤寒,并开出了药方。

宝玉拿到药方后,看到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不放心地说道:

“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打发这名太医后,茗烟请来王太医给晴雯诊脉拿药。

宝玉做法出于真诚,晴雯也很享受这种待遇。但是,客观来说,晴雯这样做却是不对的。

端午节期间,袭人被宝玉踢出了血,情况比起晴雯的更严重,但是袭人却不动声色,没有让宝玉去请太医。

晴雯的做法与袭人相比,太高调,同她的身份不相符。

5.晴雯错事之四:不知深浅用西药

王太医给晴雯用药后,病情渐好,但是仍是发烧不止,头疼鼻塞声重。

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通关窍。

晴雯感觉比较舒畅时,宝玉又对麝月说:“和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

麝月奉命而去,跟王熙凤讨要了膏药。

晴雯此举,惊动了王熙凤。

封建大家族,礼法森严,晴雯用王熙凤的药,多少有些不知深浅、不守规矩。

王熙凤虽然看在宝玉情面上赠药,但一定会留下坏印象。

6.结论启示

晴雯所做四件事,惊动了王熙凤,得罪了李纨,引起了袭人警觉,影响了麝月,四个人当中,王熙凤和李纨是当家人,袭人和麝月是竞争对手,接二连三得罪四个人,无异于自讨苦吃。

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王夫人撵走晴雯的关键时候,王熙凤不帮忙,李纨不知道,袭人和麝月看热闹。最终,晴雯落难后,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她只能一人感受世态炎凉。

晴雯为何这样做?

在她的认知,她的做法没有错,贾府里有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她按照规矩办事没有错。但是她忽略了,世俗之人,往往都有“双标”标准,对自己宽,对他人严。尤其是身边之人,一旦有利益交集,就会出现“落进下石”之举。

晴雯之殇,给我们每人都敲响了警钟。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3 阅读:3481

评论列表

孔子

孔子

1
2023-07-28 12:51

其他细节请参看红楼秘史

小涵读书

小涵读书

撰写读书写作体会,发表不一样的见解;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