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逆袭计|太湖原乡如何借力突围,“逆袭”成全国发展典型?

交汇点 2023-05-24 07:32:54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灵湖村,这个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小村,与太湖的直线距离仅300米。虽然生态良好,风景秀丽,但多年来一直属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不过,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灵湖村却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案例。

灵湖村如何村如其名,灵动、灵巧、灵活地实现“逆袭”发展?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灵湖村进行蹲点调研。

聚焦•课题:

生态强经济弱,太湖原乡如何发展?

初夏,太湖之畔万物葱郁,一派盎然生机。走进距离湖岸线不超300米远的灵湖村,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房掩映在丛林小溪间,尽显太湖原乡的别致韵味。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如今这样一个人气满满的“网红”村,十多年前却是另一幅模样。“2010年,我担任村党委书记,当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不到200万元,是脱贫帮扶的重点村。”

由于灵湖村地处偏远、发展受限,许多村民还将土地流转出去,选择外出打工。看着村子日渐萧索,沈卫东感到十分心痛。缺人、缺钱、缺资源,作为太湖原乡的典型代表,灵湖村就真没办法发展?这成了摆在灵湖村党委面前的一大课题。

沈卫东带领村干部主动寻机,四处探求发展之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为了尽快甩掉贫困村的“帽子”,2015年灵湖村积极抢抓“薄弱村帮扶重点村”机遇,与镇内“工业强村”采莲村、“养殖强村”前塘村共同出资,联合成立苏州众村联合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强村带弱村”的抱团发展模式,这成了灵湖村实现“逆袭”的重要转折点。

行动·效应:

从闲置资源到一个个“网红”打卡点

搭乘田园小火车,穿过树影婆娑的乡间小道,感受不绝于耳的虫鸣鸟叫,再品味一杯香醇的林间咖啡……每逢节假日,灵湖村总能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村里村外热闹非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村里接待游客2.8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万元,创下新高。”见到记者前来,灵湖村党委书记沈卫东率先报了个喜,“尤其是我们田园小火车,旅游高峰期,单日平均营收能超1.4万元。”

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灵湖村的“灵”。

“2016年,隔壁园博园景区开园,带来了大量旅游人气。”灵湖村充分借力开园契机,把目光瞄准沿湖生态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以灵湖村内黄墅自然村为核心,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出森林集市、田园游乐、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民主决议成立村级合作社,租赁村民的“空关”房屋,并改造成“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等“能造血、能富民”的村级项目。

黄墅自然村村口不远处,一座黄泥墙茅草屋组成的小院格外醒目。“这里原来是村里的一处废弃加工厂,我们保留了原有黄泥墙、茅草顶的形态,改造成咖啡馆,没想到收获了意外的效果。”呼吸森林咖啡馆总经理周毅介绍,呼吸森林咖啡馆一经开业,便迅速刷爆苏州市民的“朋友圈”。如今每逢周末,咖啡馆常常一座难求,一天收益能超5万元。

呼吸森林咖啡馆的成功仅是个开始,看着乡村发展渐有起色,年轻创客们也纷纷涌入,农村空心化程度得到一定缓解。

在灵湖村,“网红”可不少。“80后”龚春红在设计师朋友的劝说下,带着妻子返乡创业,做起了民宿生意。“小时候,村里人都叫我阿毛,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起名叫‘去阿毛的家’。”龚春红说。这栋地中海风格的三层小楼已然成为村里的又一“网红”打卡点,节假日几乎都能达到满房状态。

除此之外,借助与优质文旅团队协作机会,灵湖村还逐渐培养出一批懂旅游的“行家里手”,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有资本、有经验、有人才,灵湖村信心更强、底气更足,一条旅游富民、生态富民、产业富民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愈发清晰。通过一系列探索,灵湖村有效实现了经济量质双升和农民持续增收,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0年的200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1488万元。

调研•问计:

曾经的“劣势”变“优势”,奏响三部曲

依托“抱团发展”,目光瞄准“绿水青山”,灵湖村将曾经的劣势不断演变为“生态优势”。在沈卫东看来,灵湖村的“致富路”上,奏响了“三部曲”:

一是联合抱团发展,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家底。主动抢抓“薄弱村帮扶重点村”机遇,与镇内“工业强村”“养殖强村”共同出资,联合成立苏州众村联合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本联合,解决了单个村“做不了、做不好”的难题。以异地资产收购、抱团合作的形式,收购了一批优质资产,有效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

二是聚焦绿色经济,将曾经的“发展劣势”变成“发展优势”。瞄准沿湖生态禀赋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在做好保护的同时,以黄墅村自然村为核心,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农文旅优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民房出租到联合经营,再到自主经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让旅游富民、生态富民、产业富民融为一体。

三是敢想敢干敢担当,培养一支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借助与外部优质文旅团队协作机会,协同培养一支接地气、懂经营、会管理、有创意的干部队伍,并在具体项目上锻炼干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言·启示:

通过新业态导入和布局提升发展质效

从“薄弱村”蝶变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全国典型,灵湖村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资产所有权行使主体,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积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引领集体成员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助理朱春晓看来,灵湖村通过“资本联合抱团发展”“资源整合融合发展”发展模式,打破了产业结构单一的藩篱,逐步发挥“沿太湖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优势,为发展打开了突破口。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仍要依靠自然禀赋,壮大农文旅产业,同时提升物业出租的品质,通过新业态导入和布局,提升单纯依靠租赁经济的发展质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朱春晓认为,像灵湖村这样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的乡村,要进一步拓宽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和工商资本下乡的通道,并解决好要素供给难、经营风险高、退出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构建支持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体系,使其不但要“引得进、留得住”,还要“发展好,带动强”。

策划|潘青松杜雪艳

统筹|刘海琴王高峰

采写|盛峥雷霆龚琰

视频|王浩然邱博

剪辑|穆怀佳

片头包装|张琦

0 阅读:1

交汇点

简介: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