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大学生辱骂外卖员,亟待补上一节“共情课”

交汇点 2020-09-18 16:43:34

近日,安徽马鞍山一大学生辱骂外卖员一事广受关注。事情的起源是:外卖员唐先生按照订单送餐至安徽工业大学,点餐学生先是未接通其来电,随后又要求外卖员在校园管控期间将餐送至楼下,且在取餐后发送辱骂性短信,引发网友热议。

发送辱骂短信或许事出有因,或许只是出于一时激愤,却也暴露了这位大学生在面对普通劳动者时的优越感,以及作为消费者,在服务者面前“我掏钱我有理”式的傲慢。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往往寄予“德才兼备”的期望,有时却会失望地发现,有些学生在成才之前,并没有先学会成人。

何谓成人?学会尊重他者、包容同类,具有同理心与共情能力,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对身边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都应怀有尊重和尊敬。反观事件当中,这位外卖小哥的回应,“不要因为一句话毁了这个学生,毕竟只是个没有出社会的孩子。”其体恤和恻隐之心,相较订餐的大学生,反让人生出敬意。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去年,叶敬忠教授刷屏网络的“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毕业致辞,折射出来的共情感和悲悯心,在今天这个时代弥足珍贵。

为什么要学会“共情”?因为世界并不完美,人们各有差异,而弱者总会存在;因为对待弱者的态度,衡量着社会文明的尺度;因为强者难以恒强,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习惯唯我独尊、盛气凌人、恃强凌弱,只会加剧冲突戾气、加深社会裂痕,而心怀他人、以己及人,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助人,也是自助。

身处社会之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想必每个人都曾体会过被陌生人中伤的愤懑与无奈。比如排队两小时,却遭遇“办事两分钟”式的潦草敷衍;或者在正常驾驶中,莫名承受对面司机的路怒。须知无论学历高低、财富多寡,我们终归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当空气变得污浊,没有人能够幸免。从这个角度看,学会共情、学会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真的是大学生们必须要修炼的课程。在恶言将要出口之前,想起自己曾经无端遭受的恶意,因而有所忌惮;克制以眼还眼的冲动,以免成为与对方一样的人……或者可以说,这堂缺失的“共情课”,你我都需要补上。

(安柯宣 陈立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