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妻子张茜举报,男同志跟她进女厕所,那人的女儿当了副总理

文山聊武器 2024-09-16 02:58:27

抗战年代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是有志青年发挥爱国热情的重要舞台。这支团体不但留下了诸如《白菜谣》、《茉莉花》这样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轶事传说。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当年曾是战地服务团的一员,她就遇到过“被男同志尾随进入厕所”的糗事,这位“男同志”不但未受处理、还一路走到了建国之后,一个女儿更是成为了副总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尾随进入女厕所的“男同志”?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华大地上都有无数巾帼英雄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她们以毫不逊色于男性战友的勇气和毅力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8年初,新四军将军部从武汉迁到了南昌,随即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文艺宣传等任务的新团体——战地服务团。首任团长由朱克靖担任,团员有一百余人,主要由怀抱报国热忱、立志投身抗日事业的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组成。

这个团分为戏剧、绘画、歌舞、民运等等小组,他们不但一肩担起了宣传鼓舞的舆论重任,也承担了后勤、医疗、支撑甚至谈判等各个领域的其他任务。

当时年仅十六岁的进步学生张茜,也就是循着这样的道路加入新四军,成了战地服务团的一员。她秉持着多年来努力求学、关注时局形成的爱国理念,全心全力为抗日事业而奔走工作。但谁也没料到在一次演出任务途中,她居然遇到了被“骚扰跟踪”的事。

在一支革命军队里,怎么可能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张茜十分愤慨,也认为这样的行为必须严肃加以批评纠正,因此立即就报告了上级。团长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必须严格执行纪律、清正风气,可是张茜所说的那个尾随进入女厕所的“男同志”早已不知去向,无论是批评还是处理都找不到人了。

团长没有犹豫,一声令下“查!”,于是,在所有人集合整队的空档,张茜被叫出来进行指认——究竟是谁,做出了这样违反纪律的举动?

张茜一排一排地看过去,在队列中仔细认真辨认,最后终于找出了那个“罪魁祸首”。然而当她将此人指认出来,列队站好的战友中却爆发出了不少笑声,有些性格大方或是关系熟络的战友,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被指认出来的人名叫江彤,她和张茜一样都是女同志。只是因为江彤性格大大咧咧十分爽朗,加入战地服务团后为了方便工作,更是一直留着短短的男式小分头,腰里随时带着手枪,走路风风火火,熟悉的人都开玩笑地喊她一声“假小子”。

这样一来,却导致了张茜对她这个不大不小的误会。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在战地服务团成立后的许多个日日夜夜里,这样的事情只是一个极小的花絮,成员们当时一笑而过,事后有闲暇的时候也会拿出来开开玩笑。但在大多数日子里,这个服务团的所有成员都投入到忙碌且形形色色的工作任务之中,鲜少休息和谈笑的闲情逸志。

由于成立之初就以文艺青年和学生为骨干,“战地服务团”常常被人认为类似现在的官方演出团体,是一个以表演和宣传为主的单位。实际上,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也是他们最为本质的任务,他们用不拘一格的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既为战士们表演,也为驻地附近的老百姓表演,既是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将“抗日救国”的理念深植到所有人心中。

他们把《义勇军进行曲》编排成歌舞合一的表演形式,又陆续创作了《勇敢队之歌》、《黄桥烧饼歌》、《新四军之歌》等等反映时代风貌的歌曲。戏剧也是他们重要的宣传武器,他们编排出了《大时代的女性》、《繁昌之战》、《一条扁担》、《送郎上前线》等剧目,所到之处受到军民热烈欢迎。绘画组忙着创作各种各样的宣传画,张贴散发到部队驻地附近的村庄里,宣传抗日救国、参军光荣、军民一家的道理。

为蒋军伤兵开展慰问演出

当团员高唱着抗日救国的歌曲、列队走过街头巷尾,群众的爱国热情也得到极大鼓舞。老百姓口耳相传,夸奖这支队伍朝气蓬勃纪律严明,有这样的队伍开赴抗日前线,“一定能打败小日本鬼子”!

此外,服务团的任务还包括民运这一块。他们深入到农村,帮助群众务农、关心群众生活,发动群众组织自己的各个协会,并发动群众开展减租运动。群众通过种种细节认识到了谁才是真正和自己站在一边的人,更多群众主动加入了抗战协会组织。

某次他们在火车站转车时,意外遇到了一队前方撤下来的蒋军士兵。这一队士兵吃了败仗、多人身上带伤,又抱怨蒋军的长官只知道自己跑路,丢下当兵的不管,情绪十分低落。

见此情形,团长朱克靖便和大家商量,也为这队蒋军士兵表演一场,安抚一下他们作战的紧张和苦闷。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便紧急为这一队蒋军组织了一场简短的慰问演出。

战地服务团演唱的第一首歌是田汉和聂耳合作的《慰劳伤兵歌》,随后又表演了以抗战救国为主题的舞蹈、朗诵等节目,节目既有慰问含义也带着鼓舞和褒扬的意思,这队伤兵的精神状态也藉着观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等到演出临近尾声,伤兵们知道给他们慰问表演的队伍原来是新四军的战地服务团,不由得也纷纷称赞感谢。

“用笔和戏剧作武器”

除了这些任务之外,只要有必要,他们还承担着收容教育战俘、协助后勤、进行谈判等各类工作。团长朱克靖自己就是既富有经验、又很有能力的干部,新四军打到泰州一带时,为了争取控制当地的李明扬、李长江团结抗日,朱克靖就曾经受命前往泰州谈判。

朱克靖和李明扬在北伐战争时期曾有过一些接触,他与李会面之后,向对方分析当时当地的局面,特别重点分析了顽固派韩德勤的意图,又阐明了新四军团结抗战、一致对付侵略者的立场,最终成功争取李明扬保持中立,为新四军的东进扫清了障碍。

当时担任支队长的汪道涵、分团负责人的林恒也各显其能——他们一个只身前往殷庄、靠着自己良好的人脉关系说服了一支800多人的所谓“中立武装”归建新四军;另外一个更是独自深入合肥附近一处土匪窝点,向他们宣读《告绿林同胞书》,劝说他们以国家和家乡利益为重,接受新四军整编共同抗日。

因为这个团队的重要贡献,他们曾经受到战斗部队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们虽然是用笔和戏剧作武器,但同样是为了抗日而远离家乡,因此也是一样的勇敢和光荣。

经历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锤炼,许多人也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里快速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能够担起职责的干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超过400名干部经过战地服务团的工作锻炼提升了自身能力,转而进入部队或者地方,其中不少人都在新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成绩。

“中国第一外交夫人”:张茜

那件小小轶事中的两位主角——张茜和江彤——也都是经历了战地服务团锻炼,一路走到新中国建立的战士。后来,张茜成为开国元帅陈毅的夫人,本人则陆续在革命工作、外交、翻译等不同的领域工作深耕。江彤则与后来担任三野后勤司令员兼政委、农业部副部长的刘瑞龙结成革命伴侣,两人的四个儿女也都各有成就。

张茜与陈毅的相识,同样也和这个战地服务团脱不开关系。张茜加入新四军不久,战地服务团在云岭大戏台演出抗战宣传剧《一年间》,正好担任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来到当地开会,一向对文化艺术兴趣浓烈的陈毅当即前往观剧。

陈家祠堂舞台上扮演新娘子的张茜,一出场就吸引了陈毅的注意。此后陈毅虽然曾经绕着弯儿向老战友朱克靖打听张茜的消息,但新四军当时任务频频,两人之间并没有进一步的交集。直到另外一次演出进入准备期,无巧不巧,张茜竟然偶然看到了陈毅为自己写的一首情诗。

为了这一场演出,演出队需要一套部队首长的服装,领队让张茜去找陈毅司令员商借。陈毅听过缘由之后,也非常爽快地脱下了身上的外衣,交给张茜拿去演出使用。

谁知道,这件外衣的口袋里放着陈毅此前写下的一首诗,诗名《赞春兰》——张茜在头一次和陈毅说话的时候就曾经提过,自己的本名叫“掌珠”,儿时小名就叫“春兰”。

“豪情廿载今何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一首绝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两人不久后便结为伴侣,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就此一起走过。虽然后来人们都知道张茜是“元帅夫人”,但她本人的努力、工作和成就绝不仅仅是“当夫人”而已。

革命战争年代,她曾经先后负责宣传、政工等方面的工作,考虑到今后可能的用途,她还挤出时间、自学了英语和俄语。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担任上海市长,孩子也渐渐成人,张茜本打算将工作中心逐渐转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那就是进修俄语、从事俄文著作的中译工作。不过建国初期,外交领域的工作纷繁且重要,为服从国家大局,最终张茜还是又一次放下了翻译爱好,成为新中国“夫人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被称为“中国第一外交夫人”。

江彤与刘瑞龙

江彤的伴侣,则是党在南通地区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后担任三野后勤司令员兼任政委的刘瑞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刘瑞龙不止一次出生入死,但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生死反而看得很淡。熟识他的人曾经回忆,在战争年代,他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生死寻常事”。

新中国成立后,刘瑞龙专注农业领域的工作,自己仍然保持着节俭朴素、不事铺张的生活习惯,不管何时外出从来不住高级宾馆,将实地调研视为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

江彤在建国后还继续深造,考入清华大学完成学业。两人一共养育了四个子女,其中长女刘延淮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后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次女刘延东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副总理等职务;小女儿刘延宁的职业是一名工程师。其子刘延申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曾于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父母戎马一生,子女则各有成就,这也可以说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一段佳话。

1 阅读:243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