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选了4人担任副总理,这四个人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的小书生 2024-10-19 04:50:3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后更名为国务院总理)

随后,在副总理人选的确定上,经过深思熟虑,周恩来选定了四位各具非凡才能与卓越贡献的人物。

这4位副总理中,有两位都是老革命家,那就是董必武和陈云。另外两位,一位是大文豪郭沫若,还有一位就是和毛主席有“窑洞对”的,提出“兴亡周期率”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

这四位副总理的声望不容小觑。

第一位:

董必武,生于1886年,清朝秀才出身,毛主席尊称他为“董老”。

17岁的董必武因不满当官者对考生的欺压,参加了包围贡院的斗争,却遭毒打。他深刻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他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将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支持全国运动。董必武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论资历、人品与贡献,他当之无愧为“延安五老”之一。担任副总理后,面对家乡乡亲们关于“升学”“就业”等问题的请求,董必武铁面无私,一律拒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始终兢兢业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位:

陈云,在新中国的领导群体中独具特色,他是担任副总理时间最长的领袖,从政务院到国务院,连任五届副总理。

李先念曾赞誉陈云:“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徐向前元帅,教我如何打仗,一个是陈云同志,教我怎么管理经济。”

1949年5月,周恩来推荐陈云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得到毛主席亲自批示。

陈云生于1905年,1995年去世。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淡泊名利,将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成员,陈云在经济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其革命功绩与思想风范有目共睹。

第三位:

郭沫若,广为人知的是他作为作家的身份,但实际上他是一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他集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戏剧家、书法家、思想家、革命家等诸多头衔于一身。

在职务上,他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重要职位。郭沫若与毛主席志同道合,两人常常吟诗作赋,友谊深厚。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郭沫若送给毛主席一只从欧洲带回的手表,毛主席欣然接受并戴了一辈子,足见两人之间的情谊。

最后一位:

黄炎培,是毛主席的老朋友,抗战即将胜利时,他受邀前往延安,著名的“窑洞对”便发生在那时。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与黄炎培的谈话长达十几个小时,黄炎培提出的“兴亡周期率”问题引起毛主席极大兴趣。

1949年,在地下党的保护下,黄炎培摆脱国民党特务监视来到解放区,不久后抵达北京与毛主席重逢。第二天,毛主席专门设宴招待黄炎培等人,对他十分尊重。

黄炎培学富五车、德高望重,虽表示一生不想做官,但在周总理的多次邀请下,出任政务院副总理职位。

这四位副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后几十年里,国务院副总理的人选足足有十几位,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凭借各自的才能、智慧和奉献精神,与周总理一起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奋斗。

0 阅读:620
历史的小书生

历史的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