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猜?牛街是先有地名还是先有街道?

妙语又连珠 2024-08-02 00:29:39

牛街,在北京城里很有名,它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形成了老北京特有的人文特色与生活环境。这里是回族居民的聚集地,尤以饮食文化和胡同文化最为鲜明。历经宣武到西城,牛街街道都是北京人和很多外地朋友心中的网红美食地区,更是探索北京宣南胡同故居的首选之地。牛街街道将这片区域浓缩成四个字:古街情韵,期待老住户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共情,感受浓浓的北京文化。那说到牛街街道的地标性打卡地,牛街,自然是其中的代表。

2010年之后的新西城区牛街街道,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菜市口大街,西至广安门南街,南起南横西街、枣林前街,北至广安门内大街。

您知道牛街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唐朝吗?牛街这个地名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牛街的地名历史没有街道历史长?

说起来啊,牛街这个名称的历史远远没有这条街悠久,牛街在辽朝时叫做柳河村,是一片很大的石榴园,传说原来叫“榴街”、“枣榴街”。新疆伊犁一带的人落户到这儿,喜欢种枣树、石榴树,所以叫“榴街”,叫来叫去就叫成“牛街”了。

不过当时牛街附近的确有很多果园和菜园,枣林街、樱桃园和南菜园的名称都是从那个时候沿用下来的。明嘉靖年间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无牛街的记载,只有一条名叫“礼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末,因牛街在庚子之变中较为安定,慈禧太后曾经颁诏将其改名为“太平街”但始终没有获得民间认同。

牛街的出名是因为座落于这条街上的牛街礼拜寺,礼拜寺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其历史要远远久于牛街这条街道的历史,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牛街还有一座佛教寺院和一座道观,佛教寺院名为峨眉禅林,建于清康熙初年,道观建于元初,本名长春观,是元十四道观之一,相传为长春真人丘处机弟子所建,至清初,长春观已经毁弃,仅余陵墓数座,民间俗称道士坟。

早年间回族在京城以“三把刀”着称,所谓三把刀指瓦刀、切肉刀和切糕刀,即指回族群众主要从事泥瓦匠、屠宰和小吃制作销售这三种行业。牛街是回族聚居区,因而牛街的小吃也是闻名京城的。

牛街清真寺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关于牛街清真寺的始建年代,史料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在公元960年前后,有一位叫革瓦默定的阿拉伯“筛海”来北京传教,他的儿子品行很好,而且有特异功能,对金银财宝、爵位官衔没什么兴趣,他对皇帝说燕京这块地方以后必将是个兴隆之地,希望能在这里修建一座清真寺。皇帝对此大加赞赏,恩准他在京城南郊建了一座礼拜寺,就是牛街清真寺。

早在牛街清真寺修建之前的唐代,西域的商人就陆陆续续地通过丝绸之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经商,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久居中国,是中国最早的“回族人”。但是回民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则要“归功”于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们。12世纪末,成吉思汗两次西征,占领了许多阿拉伯国家,俘虏了大量的回人。成吉思汗明白自己的帝国战争需要不断地扩充军队,于是他将数十万的回人编入蒙古军队,驱使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帝国梦”。但是这些虔诚的穆斯林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半个多世纪以后,忽必烈修建了大都城,并下令各军就地落户,于是,这些回人随着蒙古军队开进了大都城,开始在北京城内定居。作为穆斯林,礼拜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牛街上的清真寺开始热闹起来了。

牛街清真寺占地六千多平方米,他的建筑和布局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式相结合的产物。整座礼拜寺的建筑框架采用中国木结构,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却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

清真寺经过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修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在主体礼拜殿的东面接出一座大殿,到了康熙年间,又给礼拜殿接出了三间抱厅,使寺内的建筑布局更加紧凑,搭配更加合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礼拜寺修缮完毕之后,康熙皇帝赐了一块“敕赐礼拜寺”的牌匾,至今仍保存在寺内。

0 阅读:0

妙语又连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