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因为上汽大众的贡献,中国汽车必须感谢德国大众的付出;未来40年,因为上汽大众的锐意变革,德国大众一定会感谢与中国汽车的深度捆绑。
作为一名从业25年的汽车媒体人,天天就是研究汽车,可以不谦虚地说对很多车企都如数家珍,但对于上汽大众,我一直是个门外汉。因为这家车企已经运营了40年,早年的历史没见证过,作为后来者你很难走进企业的核心,只能在外围打打酱油。
在今天自主品牌强盛,新兴品牌更抓眼球,全行业唱衰合资的当下,一家老牌合资车企很难收获多少流量。事实上,我对上汽大众特别关注也是从近些年开始的,尤其是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主政上汽大众的2023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家静悄悄的车企焕然新生。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2024年上汽大众是唯一,最多唯二能实现销售正增长的合资车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汽大众变革的种子才刚刚埋下,以上汽智能电动技术为载体的新奥迪和一系列纯电、增程车型还在研发中,还远远不到收获的季节。这在卷生卷死,万马齐喑的合资汽车板块中,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有这些素材做背景墙,12月10日,上汽大众40周年的庆祝活动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迈向新目标的誓师大会。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宣布了全力以赴支持上汽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二次创业,激荡出澎湃活力的大目标。专程从德国赶来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明确了2030目标,推出18款新车,让上汽大众在智能网联时代占据领先地位。18款新车,绝大多数是与上汽联合开发,方脑壳的大众开窍了,上汽大众将率先进入技术合资的新模式。为啥会这样?奥博穆的原话是:“依托中国创新力量,加速大众集团转型”。
在所有跨国公司中,大众All in电动车的决心和投入最大,但碰了个头破血流,随后投资小鹏汽车,入股地平线,重金打造了自己说了算的江淮大众。这些变革前者隔靴搔痒,后者异想天开,无非是再挖个坑,然后跳进去。毋庸置疑,上汽大众的新合作模式才是真正改变大众汽车的开始,只有彻底拥抱中国三电智能技术和供应链体系,大众汽车才能脱胎换骨。假以时日,这未尝不是中国汽车卷向全世界的一种新路径。
这样的改变为啥会发生在上汽大众?从根本上说,这与合资40年,双方长期磨合建立的认同分不开。国内大多数其他合资车企,从成立开始就是印钞机,中外股东的目的就是赚钱,一旦不赚钱了,合资企业就没价值了,于是要么收缩,要么关闭。上汽大众成立的1984年,是改革开发的初期,中国汽车积贫积弱,几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合资初期,每卖出一台桑塔纳,上汽大众就会抽出2.8万元利润,组建了累计金额几十亿元的“桑塔纳基金”,用于扶持配件生产企业。但即便如此,桑塔纳国产化的质量也很难达到德国大众的标准。说到标准,方脑壳的大众就来劲了,甚至“一颗螺丝钉也要拿到德国去认证”,这一度被称之为德方对中方“卡脖子”。
中方提出可以搞两个质量标准,外销产品用德国标准,内销的可以低一些,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双标”,但德方断然拒绝,理由是:中国人的命也是命。这个斗争持续了很久,直到高层领导调研后提出“决不允许低标准、瓜菜代”,上汽大众才走上了质量就是生命的正轨。今天老汽车人评价说,如果不是大众当年的坚持,后来者都可能被带到沟里,中国汽车不知道要走多少年弯路。
正是从桑塔纳开始,中国第一批高标准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拔地而起,中国汽车才有了高标准,高质量。事实上,上汽大众的40年,一直都在做难而正确的事。
上汽大众现任总经理陶海龙是从质保部门做起的,他回忆说,进入2000年,因为市场竞争加速,大众新产品导入速度太慢,就把大众巴西公司研发的高尔导入了。2003年这款两门小车上市,一年的质量索赔高达8亿元。
2004年,陶海龙履行质量部部长,用了一年时间才把索赔降到一半。那是上汽大众最难的时候,于是围绕新产品和德方新一轮拉锯战开始了。2008年,上汽大众自主开发的朗逸上市,一炮而红,高峰时候朗逸家族年销50万辆,上汽大众进入合资2.0时代。
从2020年开始,中国汽车快速进入智能电动的新赛道,合资汽车完全跟不上节奏,销量快速下滑。2023年,贾健旭从上汽延锋平调到上汽大众任总经理,提出了“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的九字方针,促使大众放手让上汽大众自主开发插混车型,联合开发奥迪新一代智能电动车型,开启了技术合资的3.0时代。
做难而正确的事。过去40年,因为上汽大众的贡献,中国汽车必须感谢德国大众的付出;未来40年,因为上汽大众的锐意变革,德国大众一定会感谢与中国汽车的深度捆绑。
40年河东河西,上汽大众也是中国汽车业一股不可低估的新势力。
上汽和大众的第一辆车,都说有了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真的是收获满满啊,中国车市有上汽大众而更好啊
相信下个40年,上汽大众会给我们更不一样的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