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美联储通报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16日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表现出感染了病毒的症状,目前正居家办公。
这事情本来没啥,主要看到我们网络上一堆人在这个新闻下面评论“啊?还有新冠?”“这是2024年的新闻?”
这就是舆论长期弱化新冠的后果,一堆人主动把头埋进沙子里当鸵鸟,另外还有一堆人不停给普通人埋沙子,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当鸵鸟。
你跟他说点事实,让他别当鸵鸟,保护好自己健康,他还骂你。
新冠病毒仍然一波又一波肆虐,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不断产生超额死亡,让长新冠人群保持在一个稳定数量,但一问就是“啊?还有病毒啊”“反正就是小感冒”。
然而,人们却忽视了人群整体免疫力下降,过去这一年多,各类五花八门呼吸道传染病一波又一波都不带消停的。
一说就是“免疫债”,把人群整体免疫力下降的黑锅甩给“戴口罩”,一说就是“戴了三年口罩”,但实际2020年和2021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人们戴口罩次数屈指可数。
一说就是“打疫苗害的”,但我们大范围接种疫苗是2021年,2022年底放开时,大部分人其实距离上一针疫苗都普遍超过一年时间。
但2022年底放开之前,也没看到这种各类传染病密集来袭,也没看到这么多人反应长新冠。
是人们在2022年底普遍感染后,才开始有大量长新冠案例,才有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密集来袭。
疫苗都有副作用,咱也不是说疫苗完全没副作用,但这得看概率,肯定是会有人打完疫苗后出现一些副作用。
但这个副作用概率通常是十万分之几的级别。
这个概率很低,但放到14亿人口里,也会有几万人的规模。
灭活疫苗至少在安全性上还是优于mRNA疫苗,毕竟灭活疫苗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技术路线。
而且灭活疫苗本身就是已经“灭活的病毒”,是死病毒。
“灭活的病毒”本身的副作用,怎么也远比直接感染活病毒要轻得多。
“灭活的病毒”出现副作用概率是十万分之几的级别,即使按照万分之几来算。但初次感染活病毒,是大部分人会发烧,出现长新冠的概率就有10%左右;
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感染活病毒的危害性不去重视,反而整天扯着疫苗去虚空打靶,这比鸵鸟还鸵鸟。
其实放开已经一年半了,我相信稍微能理性去认知的人,应该能客观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实际危害。
毕竟感染新冠后,这种普遍身体素质下降,是大多数人能感知到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这种身体虚弱,通常可以在一个月时间内恢复,即使自己感知不到的免疫力下降,通常也能在八个月内下降。
会有能感知到的长新冠症状,人群比例也不到10%,严重长新冠可能比例只有1%。
但新冠感染后,更容易感染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这是很多人都能感知到的。
新冠显然是最大变量,而不是口罩和疫苗。
我们即使因为一些客观现实因素,没办法去做好个人防护,但也应该客观了解新冠病毒,而不是靠当鸵鸟来安慰自己,因为这无济于事。
不要无视新冠病毒的危害,但也不要过度恐慌。
我一直强调的是理性认知,保持平常心应对。
认知改变命运,保护自己健康,从认知做起。
另外贴一下每周“新冠感染情况”的投票结果分析。
我每周日会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统计读者群体的新冠感染比例。
截止5月20日的数据如下:
5月19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终值3.5%,比上周又小幅回落,但仍然高于两周前水平。
我个人是倾向于,当前比较类似于去年8月小高峰的状态,疫情数据有反弹,但应该不会马上接着来一波大高峰。
但这个还是要以实际数据为准,疫情预测也是变数太多。
另外,关于初值数据和终值数据,我也做点说明,之前经常有人问。
我现在投票都是周六提前一天发,这样可以在周日分析投票结果时,提前收集一部分投票数据,就是初值数据。周日文章发出后,投票人数会进一步增加,就是终值数据。
一般我周日写文章时,现在初值的投票人数是3000人左右,终值投票人数是7000人左右。
所以终值数据会有一些浮动变化,但通常这个浮动范围不会太大,所以周日文章才能提前分析投票结果。
但如果碰上疫情反弹,或者疫情高峰期,因为很多人会阳了才进来投票,所以就会出现终值数据大幅上升的现象。
这也是我从过去一年多投票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
再来看看港澳的数据。
澳门本周的疫情新增数据倒是出现下降,没有进一步反弹。
香港的疫情数据,上周也出现下降。
港澳的数据没有持续反弹,也算是一个好信号。
加拿大的疫情数据,因为KP.2,目前已经结束下降期,开始进入一波上升期,不过目前上升幅度还并不高,处于新一波疫情的酝酿阶段。
目前全球疫情已经开始错峰,没有像去年那么同步了。
可以大致看到,北美的疫情跟东亚的疫情,基本是错开的。
日本在今年2月,跟我们一样是出现一波疫情高峰。
然后日本也是3月开始出现疫情快速下降周期,整个4月都处于下降过程,上周才开始出现小幅反弹。
新加坡近期也出现疫情反弹。
据报道,5 月 5 日至 11 日当周,新加坡 COVID-19 感染人数升至 25,900 例,与前一周的 13,700 例相比增加了 90%。
而且出现公立医院减少非紧急择期手术的情况。
不过,目前新加坡卫生部并没有公布每周新冠感染周报了,所以也看不到新加坡疫情趋势。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