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来自香港《文汇报》的报道,标题是《再不奋斗就老了!谁说中年危机就只能靠加班?》。文中以一个香港职场人为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社会中年人的现状:有事业心,有生活重心,却很少有人去奋斗和拼搏。“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我看到这篇报道后,我想去奋斗了。”40岁的郑伟东说。
1.从香港到北京
郑伟东出生在香港,他的童年在香港长大,受香港文化影响,他曾一度觉得,自己永远没法在大陆长大,因为那里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好。但这一次在看完文章后,郑伟东改变了想法。郑伟东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香港通讯公司的网络技术工程师,工作之余还要帮同事写代码、打字。郑伟东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亲是本地人,母亲是地道的广东人,但郑伟东从未想过自己会为此而奋斗。2011年10月底,郑伟东决定辞职,来到北京工作。
2.职业选择
在职业选择上,郑伟东发现了两个方向:一是做服务型工作,二是去学校或培训机构深造。“之前,我认为服务型工作更有前景,可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变成了‘半服务型’工作,不仅没有上升空间,反而因为有更多社会资源去发展自己的事业。”郑伟东对记者说。而对于现在年轻人普遍喜欢在网上做兼职时的选择而言,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有可能的——这比之前他做 IT时所遇到的情况要好得多了。
3.中年危机
今年春节,张丽娟过得非常痛苦。除夕那天,张丽娟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在单位加班。她和丈夫在一起一年多,感情非常好,每次回到家,看到丈夫还在加班,心里就特别不适应:“要是我一个人在家很寂寞还好,要是他天天加班、喝酒应酬到深夜甚至通宵,那我们两个怎么办?”这让张丽娟意识到:老公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主要经济来源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还继续在外打拼,自己可能就像被困在一个又脏又累的大房子里,再也无法得到释放的快感了;如果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自己以后甚至连依靠婚姻生活来养活自己的能力都会消失殆尽。
4.中年“职场人”的标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郑伟东最近没有像其他香港职场人一样“被折腾”,他所在的公司没有裁员,反而出现了员工申请调职。郑伟东说,现在他的工作内容变得非常多,如果不是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计划”。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郑伟东从事企业管理行业长达15年。《文汇报》也在其首页发文:“中年人正被贴上”“年纪越大,职业危机越高”等标签。
5.未来,中年人的职业发展
中年人职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模式,一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职场模式。前者以事业为中心,后者以家庭为中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年人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已经有一定地位,而这也将影响到他们将来职业发展。未来几年中,中年人应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到2020年,中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年,占总人口数的18.6%;而到2030年则会增加至17.5年,占比为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