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动物,如果一方死了,它们能经受住交配的诱惑吗?

蝉说春秋 2024-06-23 18:45:54

进入现代文明后,绝大多数国家人民都遵守“一夫一妻制”,那么动物界呢?

动物界是否普遍存在一夫一妻制?

如果一方死亡后,另一方选择终生不娶(嫁),还是接着找配偶?

本文就来盘一盘动物界的婚姻,答案或许让你大吃一惊。

首先得知道,为什么生物进化出了一夫一妻制?

不管是人类也好,动物也罢,孕育生命和哺育幼崽的行为都是由雌性承担,在这个特殊阶段,雌性综合力量较为薄弱,所以需要雄性的帮助,例如捕食、抵御天敌、筑巢等。

如果雄性在交配完之后不管不顾,那么雌性成功繁衍后代的概率就会降低,不利于族群的长久发展,并且在自然界中,一般由雌性挑选雄性,所以雌性会挑选专一的雄性,长久之下,这种基因就慢慢烙印在骨子里了。

对于那些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来讲,雌性一般都有独立繁衍的能力,既然它们不需要雄性的帮助,也就不在乎是否一夫一妻制。

所以那些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通常在自然界有很多天敌,例如鸟类。

根据著名科学家David Lack在调查9200多种鸟类后得知,超过90%的鸟类都采取一夫一妻制,例如人类用来寓意美好爱情的鸳鸯,所以鸟类是自然界忠贞爱情的代表。

但事实的真相却是,鸟类也不忠贞,例如南美崖燕,它们算是鸟类一夫一妻制的代表,但在现代DNA鉴定技术的研究下发现,40%的蛋都不是名义上雄性的后代,而是雌性和其他雄性鸟类生下的。

大数据的结果是,超过70%的鸟类都会出现“雄性替其他雄鸟养娃”的情况,其中黑喉蓝莺的比例在鸟类算很低的,但数值也要高达8%。

以下用鸳鸯来举例。

鸳鸯在古代诗词歌赋、刺绣、瓷器中,常被用来形容彼此之间美好的爱情,是忠贞的象征,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每年4~9月,鸳鸯进入繁殖期,雌性在众多求偶者中挑选,所以雄性冒着被天敌发现的危险,也要进化出强壮的体魄和一身艳丽的羽毛,反倒是雌性灰暗的颜色,除了不美丽之外,的确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属于天然保护色。

当雌性鸳鸯选中一名求偶者后,它们会完成繁衍任务,但是在幼鸟能够独立生活后,雄性和雌性就会分开,当下一个繁殖季来临,它们会挑选不同的配偶,而不是原先那一位。

再来说下帝企鹅。

帝企鹅跟配偶之间也很忠贞,在雌性企鹅产卵后,雄性企鹅需要24小时孵化这枚蛋,因为南极温度太低,稍有差池,蛋内的小生命就会死亡,在孵化的60~70天内,雄性依靠之前储存的脂肪硬抗,而雌性企鹅会去觅食补充能量。

当雄性太饿了,雌性就会接力,让雄性去海里进食补充能量,后续照顾幼崽也是如此,总之就是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夫妻轮流照顾幼崽,谁饿了谁去吃饱,吃饱了回来替班。

帝企鹅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动物界忠贞爱情的代表,但现实的情况是,不管雄性还是雌性,在如此恶劣的南极,它们也只能每次产一枚蛋,因为根本没有能力去多抚养后代。

你会发现,在帝企鹅抚养后代的过程中,雄性和雌性是高度参与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勉强养活一个后代已经很吃力了,所以它们压根就没其他心思。

但是在完成抚养任务后,帝企鹅夫妻之间就会解除关系,等到下一个繁殖季,它们会重新挑选配偶。

如果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在配偶死亡后,它们能经受住交配的诱惑吗?

从鸳鸯和帝企鹅两个案例能看出,动物界其实没有人类想象中的爱情,因为它们的脑容量注定无法领悟“什么是爱情”,这是高等智慧生命的产物。

在动物看来,繁衍是第一大事,甚至比自身安全都重要,举个例子,你在网上随便搜索,就能搜到很多宠物猫突然性情大变,当主人开门的刹那,它们会立刻跑出去,接着再也没有回家过。

有些宠物猫如果找不到机会逃出去,甚至会从窗户里直接跳下去,如果楼层太高,它们就会死亡。

为什么?

因为当猫进入发情期后,体内激素会猛然上升,为了方便理解,假设猫体内的“繁衍人格”占据了“生存人格”,那么猫的脑海里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繁衍。

其他动物基本也是如此,与其说它们没有长相厮守的概念,倒不如说低等智慧生物无法领悟这一点。

繁衍期,那些在一起的动物,属于合作性质,大家通力合作把幼崽抚养长大,之后各飞东西,那些幼崽继续留在身边的群居动物,它们也不是爱情,最终答案是合作,当然了,很多动物能领悟亲子感情,但领悟爱情却有些不现实。

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即便配偶在世,当完成繁衍任务后,大家也会各自散去,当配偶离世后,在繁殖季,体内激素会“冲昏”它们的头脑,继续和其他异性完成繁衍任务,因为动物的第一准则是繁衍,生存次之。

0 阅读:210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