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花蚊子,来中国仅50年,为何会令人“闻风丧胆”?

蝉说春秋 2024-06-23 18:46:12

全球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

除了人类以外,第一反应是老虎、狮子、猎豹、毒蛇等,但其实是每逢夏季都跟我们“亲密接触”的蚊子。

蚊子每年导致人类死亡的数量高达72.5万人,全球蚊子种类约3300种,中国境内有大概400种。

本文要讲的就是入侵中国50多年的花蚊子。

简单了解下“花蚊子”

花蚊子的学名是亚洲虎蚊、白纹伊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整体呈黑褐色,明显的特征是分布有白色斑点,所以被称为“花蚊子”。

雌性花蚊子每次可产300~400枚卵,卵期1~4天,6月和9月为产卵高峰期,环境适应性强,具备不俗的耐寒耐热性,即便白天也能行动自如,通常栖息在水池水潭附近、房屋潮湿的角落边。

花蚊子是如何入侵中国的?

花蚊子原先分布在赤道周围的东南亚国家,进入中国的时间点约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例如广东。

由于近些年人类社会化进程加快,生活面积越来越大,导致青蛙、蜻蜓等以蚊子为食的动物数量明显减少,蚊子肆无忌惮的繁衍后开始向北进攻,从而越过边境进入中国。

此外,蚊子的卵能产在蔬菜水果中,随着20世纪70~80年代国际贸易的兴盛,大量东南亚国家货物进入中国,甚至花蚊子还能乘坐轮船火车进入中国,再加上蚊子这种动物防不胜防,最后花蚊子成功进入中国境内。

花蚊子进入欧洲的时间点也差不多,科学家在1979年于阿尔巴尼亚首次发现,此后很快也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发现花蚊子的身影。

1999年,美国发现花蚊子。

2012年,俄罗斯发现花蚊子。

后来科学家分析,花蚊子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演化出了更强大的耐旱耐寒性,例如美国西北部缺水,俄罗斯属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些区域都出现了花蚊子。

为什么花蚊子会令人闻风丧胆?

插播一条冷知识,全球3300种蚊子,95%的蚊子都不吸血,幼虫以藻类、微生物等有机质为食,成年后以植物花蜜、果汁,属于妥妥的素食者。

只有5%种类的蚊子才会吸血,例如库蚊、伊蚊或按蚊等,其中吸血的又是雌性蚊子,为啥?

雄性蚊子吃花蜜,雌性蚊子吸血,背后的科学原理是雌性蚊子在产卵过程中,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营养,所以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包”,都意味着我们在帮助蚊子繁衍后代。

普通蚊子属于昼伏夜出,它们反感光照,但花蚊子不同,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它们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并且还有比其他蚊子更出色的灵敏度,能迅速接近目标,躲避来自天敌的威胁。

花蚊子消化血液的速度快,叮完后又会迅速“开吸”,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包括影响睡眠、引起皮肤瘙痒红肿,极少数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仅仅是这样,蚊子也不可能每年导致72.5万人死亡,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全民公敌”,直接原因在于蚊子能传播疾病。

传播疾病的蚊子很多,为什么盯着花蚊子怼?

正如上文所言,花蚊子的灵活性高,不管白天黑夜都会出现,消化血液速度快,这些都让它成为蚊子家族中的“战斗机”。

相比于普通蚊子,花蚊子能携带的病菌更多,例如登革热病毒、疟疾、黄热病、罗斯河病毒、塞卡病毒等。

当花蚊子吸取感染登革热患者的血液后,再吸取正常人的血液,那么这些细菌病毒就会进行扩散传播。

感染登革热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疹、出血等症状,严重会导致死亡,目前全球起码有超过3亿人感染登革热,2024年上半年,全球登革热病例数超过65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7300例。

关键一点在于,目前即便是医疗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研发出特定治疗药物,所以登革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花蚊子是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而且可以终身携带和传递给后代,这种属于垂直传播。

仅仅一个登革热就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如果再考虑花蚊子还会传播疟疾、黄热病、罗斯河病毒、塞卡病毒等,怪不得蚊子被称为全球第一危险的动物。

如何防范花蚊子?

花蚊子主要集中在阴暗潮湿区域,应当保持屋内清洁干燥,日常睡眠时做好防蚊工作。

如果家中出现积水,要迅速清理,当然了,日常凉白开水的时候,最好不要敞开,没准花蚊子会将卵产在里面。

从科学角度出发,目前科学界正在研发转基因蚊子,核心原理是通过人为手段,对实验室的花蚊子进行辐射以及感染新型共生菌,放归野外后会导致区域内野生花蚊子族群丧失生育能力,以此来达到大面积清除蚊子的效果。

0 阅读:0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