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仙游画派中的新亮点——读蒋金读先生《川谷斋文札》有感

夏天文化 2024-09-18 22:57:02

在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个画派的产生,发展及至成熟,无论是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具备其独特的哲学基础、艺术理论、造型形式与语言、艺术领袖与重要作品、审美情趣等所构成的价值体系。然而,遗憾的是,仙游人最津津乐道,福建史上首屈一指的“仙游画派”,固然曾经名闻遐迩,颉颃北齐,但其理论构造与概念推广仍然十分欠缺,以致有式微之疲。可能正是以上这一缘故促使蒋金读先生不顾九十高龄,毅然隆重推出《川谷斋文札》,它不仅可以答谢其亲朋的贺寿之谊,还能弘扬仙游传统国画艺术,一箭双雕,诚为难得,值得喜欢或乐意探寻“仙游画派”的朋友们耐心研读。 蒋先生的《川谷斋文札》共有五辑,分别为:精品赏析、翰墨寄语、人生履痕、诗文抒情和附录。其中精品赏析是对李霞、李耕、黄羲的主要作品进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欣赏分析,从而着重论述李耕的奇拙法,大布白的构图法,李霞的人物画法等,极其精确地揭开了“仙游画派”艺术领袖的重要作品的神秘面纱,令人叹为观止。而翰墨寄语则先从缅怀李耕开始,逐步剖析他的创作实践与感想,坦率地吐露了他对仙游国画艺术继承与发展问题的关切与意见,有的放矢地辨析了继承传统与立足创新的重要作用,毫不吝惜地公开了他的重要作品——《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创作体会,为热爱国画的朋友们准备了丰盛的艺术大餐。随后的人生履痕与诗文抒情两辑则是侧重展现他的人生经历与修养,是读者全面认识蒋先生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切入点。至于附录的内容则是部分社会贤达对该文札的真切品评,不乏机锋与珠玉,堪称清音与俊赏。一言以蔽之,本书五辑,重在前三。 我之所以会说《川谷斋文札》共有五辑,重在前三,是因为“仙游画派”的名声不可谓不大,但外人对它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于有些专业人士也常一头雾水,不知底细。这时,蒋先生适得其所,奋笔直书,要而不烦地胪陈了“仙游画派”的渊源、名作、技法、布局与看点,虽然他未能将它们高度的系统化、理论化,但他至少给我们提供了窗口,指明了门径,特别他是作为一位有着九十高龄的长者仍能不断思索与总结,实在是弥足珍贵,不失为后仙游画派中的一个新亮点。如果“仙游画派”的传人们都能有李耕先生“长到老,学到老,不能半途而废”的艺术追求,有蒋金读先生如此的坚持不懈,那么“仙游画派”的辉煌可以延续,国画界的视线一定还能被仙游吸引,而多数人对“仙游画派”的陌生感也会一扫而光。不可否认,假设的东西总是过于美好,但现实却很严峻,因此,蒋金读先生的《川谷斋文札》与其说是他自身的艺术反刍,不如说是李耕传人中的自信呐喊。 事实上,一个事物有其兴起,难免衰绝,具体延续的时间长短则取决于源头与承续。粗源必有长流,这是毫无疑义的。由此可见,“仙游画派”能叫多久,传多长,评估源头是必要的,提点新人也是刻不容缓的。放眼当前,国人的艺术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连仙游都一跃而成为中国三大油画生产基地之一,并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画都”,那“仙游画派”要走向何方,显然是值得李耕传人们认真思考的命题了。一直以来,我认为后仙游画派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多是少跨两步,一是未曾画出独特性,二是缺少出口转内销。李霞以《麻姑晋酒》扬名,以《十八罗汉渡江》和《函谷跨牛图》荣身;李耕以《弥勒佛》受赏,以被印尼总统苏加诺收藏为缘,得周恩来亲自过问而飘香;黄羲的画独具一格,早已饮誉海内外。对于现今仙游籍画师画匠,我不甚了然,不便评说,但蒋先生成名已久,再加上年岁已高,没了名缰利锁,便多了份超然,于是有了《川谷斋文札》,有叙说,有感慨,有独特的视角,有深沉的观照。如果有人见到本书,不管你是老还是少,是行内人还是门外汉,建议翻一翻,必有所得!

0 阅读:0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