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苏联边防军入侵珍宝岛,我军边防部队奋力反击,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
苏联人继续增兵中苏边界,在蒙古修建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在我国东北与新疆方向不断挑衅滋事,大有想把局部军事冲突扩大成全面战争的态势。
同时,苏联人在国际上放出话来,要对我国的核设施和重点城市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全世界为之震惊。
没想到,此时朝鲜竟偷偷地在鸭绿江边增兵,意图与苏联人一起合兵夹击东北。
若朝鲜军队强渡鸭绿江,北侵东北牵制我军,苏联人的重装装甲部队从蒙古南下奔袭北京、西面分兵新疆。三路敌军涌进,配合远程核打击,华北将危在旦夕!
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毛主席沉着应对,果断出手!
一番部署下来,朝鲜军队不战而退,苏联人被吓得不敢再叫嚣 ,中国北疆恢复了安定和平。
他老人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缘起中苏论战,苏联图穷匕见
中苏交恶始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权力绞杀中脱颖而出,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时代的所有政策。
他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有实力与美国人掰掰手腕了!
美苏世界争霸,开始在全球集结阵营。
此时的苏联,需要一个任由摆布的中国。
赫鲁晓夫开始对中国颐指气使,妄图让新中国政府全盘听从他的号令。
但是,他低估了毛主席。
中国可以是苏联的战友、兄弟与同志,但绝不是唯唯诺诺、毫无底线的跟班小弟。
毛主席好几次严词拒绝了赫鲁晓夫旨在侵犯中国主权的非分之想。
见中国不肯就范,赫鲁晓夫很生气。
他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走了所有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
接下来,赫鲁晓夫又多次在公开场合公开指责、批评、孤立中国政府。
中苏关系逐渐冷淡。
很快,赫鲁晓夫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十年后,他在苏联最高权力的角逐中失利,被解除了一切党内外职务。
赫鲁晓夫倒台,勃列日涅夫粉墨登场。
中苏关系并未因苏联方面换了新的当家人而得到改善。
勃列日涅夫比赫鲁晓夫更加地狂妄自大。
在他的主导下,中苏关系不进反退,进一步恶化。
自1960年的8月开始,苏联军队在中国的新疆与东北不断制造摩擦事件。
仅就1960年至1969年,苏联就制造了5700多起事端,平均每天爆发一两起纠纷冲突。
中国考虑到与苏联的历史关系,结合当时的国际关系局势,始终在中苏边境冲突事件中保持极度的克制与忍让。
这反而让勃列日涅夫更加地变本加厉。
1969年3月,早已蓄谋已久的苏联军队突然对我军边防巡逻部队发起偷袭,造成我军重大人员伤亡。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露出狰狞嘴脸的苏联人纠集了大批的步兵、坦克、火炮在珍宝岛向我军发起多轮武装侵略。
士可忍,孰不可忍!
毛主席下令我边防部队对来犯之敌予以迎头痛击!
震惊中外的珍宝岛事件爆发,国际上一片哗然。
苏军在珍宝岛被我军迎头痛击下没占到丝毫便宜,还被缴获了一辆当时最先进的坦克。
勃列日涅夫恼羞成怒,在中苏边境不断增兵,还把军队开进了蒙古境内,企图用大兵压境的态势使用武力恫吓中国。
甚至,在苏联军方中还有人叫嚣要用300枚核弹核打击中国所有的大城市,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问题!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许多国家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恐怖的核战争!
朝鲜突然增兵,态度阴晴不明
苏联威胁要与中国打仗,打大仗。
毛主席不怕!中国人民更不怕!
1969年3月15日,毛主席提出了“要准备打仗”的明确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准备战争。
同年,在中共九大预备会议上,毛主席再次强调了提前战备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九大的会议重心就是要总结经验、落实政策,为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做好一切准备。
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国内迅速展开,全国群众都热火朝天地开展“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全民运动。
正当国内国际紧张局势一触即发之时,没想到鸭绿江边又传来了朝鲜人的异动。
朝鲜竟悄悄地往中朝边界上增兵!
朝鲜人此时这样做,意欲何为?
他们想跨江与中国一起抗击苏联?绝对不可能!
他们怕中苏发动战争波及朝鲜?显然也不可能!
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想趁火打劫,勾结苏联人合起伙来夹击东北!
但是,朝鲜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想要两头讨好,朝鲜虚张声势
抗美援朝这才结束几年,朝鲜人就忘恩负义地想在背后捅刀子?
所有人都惊异朝鲜人的异常举动,愤恨他们的背信弃义。
“金日成不得已哟!他这是在向勃列日涅夫交‘投名状’!”高瞻远瞩的毛主席一眼就看出了朝鲜人的用意。
原来,中苏关系交恶以来,朝鲜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当年,中朝合力在战场上让美国人求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朝鲜就确立了与中苏两国“等距离外交”的外交战略。
朝鲜希望通这样的外交策略与中苏两国同时交好,最大化地获得中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这种外交政策在中国看来并没有什么,虽然我们对朝鲜的援助更多,但我国一直没有与朝鲜方面计较过什么。
但是苏联人明显要小气得多。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十年,苏联对朝鲜刚开始的援助可以说还是蛮给力的。
在这十年里,朝鲜的水丰水力发电厂被援建成为了东亚最大的水力发电厂。还有平壤纺织厂、兴成金炼钢厂、南肥料厂与南浦港等,都是规模朝鲜巨大的大型国企。
苏联人搞出来了一个“经济互助委员会”,朝鲜从中受益匪浅。
但是苏联人却有自己的打算:在“经互会”的体系内,所有被苏联控制的阵营国家经济深度捆绑,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离不开谁。但是谁要想离开“经互会”独立发展,在经济上就会产生严重短板,最终只能崩盘。
这样,所有国家都无法离开苏联,也就被苏联深度掌控。
朝鲜当然不想这样,苏联人虽然援助了朝鲜能源、钢铁、化学工业等工业建设,但对朝鲜最迫切需要的机器制造业却始终敷衍推脱援助,朝鲜只能严重依赖苏联的进口。
朝鲜很不爽,向苏联人表示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工业布局。
苏联人不仅不答应,反而还派人到平壤狠狠批评了金日成一顿。
金日成很不舒服,他又看不惯赫鲁晓夫在国际上与美国人虚与委蛇,两国关系相行渐远。
1962年,苏联决定暂缓对朝鲜的经济和军事与援助。
1964年,苏联正式停止对朝鲜的军事援助。
既然朝苏关系已经几近决裂,为何在中苏冲突的关键时刻,朝鲜人又会选择策应苏联呢?
原来,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朝苏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勃列日涅夫在战略上调整苏联的政治重心从欧洲向东亚倾斜。
虽然他进一步恶化了中苏关系,却在极力缓和着朝苏关系。
在勃列日涅夫的主导下,1965年2月到5月,苏联连续三次提升与朝鲜关系,既派出代表团访问,又达成军事协定。
同时,苏联还在《真理报》上谴责美国和韩国,表示对朝鲜的支持。
于是,朝鲜人的外交天平又开始向苏联倾斜。
时间到了1969年,中苏爆发剧烈冲突。
朝鲜人迫于苏联老大哥的压力,不得不在鸭绿江边集结兵力摆出一种姿态。
此时的朝鲜人,不敢得罪苏联。
毛主席其实早就看穿了朝鲜人的意图:
他们就是在边界排兵布阵地摆摆样子,真要同中国干一仗,朝鲜人是决计不肯的。
主席沉着应对,招招直击要害
毛主席洞察中苏关系、中朝关系、朝苏关系的根本,通过各方冲突表象睿智观察出各方矛盾的核心。在形势万般危急的情况下,沉着应对,举重若轻地化解了所有危机:
首先,他决定增兵东北,一方面遏制住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另一方面震慑朝鲜。
同时,毛主席下令大张旗鼓地宣传珍宝岛战役中我军的辉煌战绩。此举意在“敲山震虎”,朝鲜人亲眼见证过我们在朝鲜打服了美国人,现在又在珍宝岛把苏联人一顿胖揍。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面对中国军队时尚且如此,你朝鲜人民军能有多大能耐?
毛主席这样做,是要彻底断了朝鲜人想趁火打劫的念头!
面对来势汹汹的苏联人,毛主席的部署堪称神来之笔!
他敏锐地分析出,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并非中苏矛盾,而是美苏矛盾。
于是,毛主席半开玩笑地应对苏联人:
如果苏联人真的决定核打击中国,中国就先把所有的核弹头扔到美国去!然后全中国人都北上,到苏联打游击战去!
美国人听到毛主席的话,立马坐不住了!
他们当然不会真的认为中国会向美国扔核弹。但是他们听懂了毛主席的弦外之音:
如果苏联与其他国家冲突动辄就扔核弹。那么,下一个最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国家会是谁?
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就吓坏了美国人!才过去没几年,美国人坚决不允许苏联人再玩火!
于是,美国人隐晦地向苏联人表示:如果苏联敢向中国进行核打击,美国就立即向苏联展开核打击!
这下子,轮到苏联人坐不住了!
其实毛主席早就看透了勃列日涅夫外强中干的本质:他根本不敢真的同中国开战!
当时的苏联确实很强,勃列日涅夫也确实够狂妄。但是勃列日涅夫还没狂妄到真的认为自己能瞬间拿下中国。
珍宝岛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想与中国开战,根本就不可能轻易取胜!
原子弹也不好使!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打核战争大不了就两败俱伤!
苏联人不敢同中国玩真的,因为美国人一直在身边虎视眈眈!
于是,在中苏冲突最紧张的时刻。
苏联人,怂了!
接下来,毛主席再度出手,又一次震惊了全世界!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破冰,共同转过身来一起面对苏联人!
苏联人彻底惊呆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毛主席与尼克松谈了什么!
中美私下底之间是不是有专门对付苏联的底牌!
苏联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在1969年之后,针对中苏关系再不敢有深化彼此矛盾的言论!
1969年中国北疆的种种危机,被毛主席谈笑间轻松化解!
这就是毛主席,一代伟人!
没有人可以使他屈服,更没有人会吓倒他!
中国,正是有了毛主席等老一代领导人的英明领导,才有了今日的富强强大!
让我们永远缅怀敬仰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