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医大师”,挂号费仅27元,97岁仍在出诊,3根手指断安康

施和口香糖 2024-05-18 09:31:29

把复杂的事做好,是优秀的体现。

但是,如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则是更难能可贵的。

很多人对中医的理解停留于把脉、针灸,认为这是一些简单的技能,从心底里不太信任。

所以很多人得了病,宁愿去看西医,也不去尝试中医。

还有一些人,看西医看不好,才去尝试中医,内心抱的是一种试一试的态度。

归根结底,都是把中医想得太简单,太肤浅了。

殊不知这看似简单的事,却蕴藏着很多学问。

今天介绍的是一位“国医大师”,名叫张志远,他的中医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志远把脉的时候用三根指头,用不了几秒钟就能找出病因,很快就能开出一张方子,患者吃几个疗程就能药到病除。

曾经有一位耳聋的男孩,看了很多西医都看不好,还去北上广的大医院尝试,也是一无所获,来到张志远这里,张志远给他采取了很多中医疗法,并且开了中药,没想到治疗后男孩的耳朵恢复了正常。

事实上,这类例子在张志远身上发生过很多次,有很多西医看不好的病,张志远却总是有办法,甚至治疗起来轻车熟路,非常简单。

最让人佩服的是张志远的挂号费,一次只收27元,找他挂完号之后,也是由他本人亲自帮患者看病。

很多人对张志远竖起了大拇指。

有人评价张志远,“只用3指就可以断安康。”

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远的故事,看看他的人生经历是什么?他是怎么和中医结缘的?

为了将中医发扬出去,他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一、张志远和中医结缘。

张志远,家住山东德州,1920年出生。

张志远出生的那个年代,很多孩子都不怎么上学,但张志远家是书香门第之家,父亲给张志远报了私塾,让张志远上学。

张志远在私塾识了很多字,学了很多首古诗,成语,更令张志远欣慰的是,在上学期间他学会了文言文。

这对日后张志远学习中医大有帮助,因为很多中医文献都是文言文。

张志远小时候得过一场感冒,连续几天都不见好转,咳嗽,发烧,身体难受,家里生活拮据,父亲舍不得带张志远去医院看病,耽误了几天后,张志远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父亲不忍心,这才带着张志远去诊所输液,这一输液,就是一周,虽然最后张志远被治好了,但是花掉了家里很多钱。

张志远看在眼里,就发出了一个疑问,“不就是一些小毛病吗?为什么花掉了这么多钱?”

早在张志远感冒之前,他曾看过一本有关中医的医书,上面记载了发热该怎么治,受凉该怎么治,头痛该怎么治,甚至身体难受该怎么治。

下面则记载了该用哪些中药,一次吃几个疗程等等。

所以张志远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感冒若是用中医去治疗,会不会可以给家里省下一笔钱呢?”

因此张志远下定了一个决心,“他想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的方法张志远都已经想好了,通过看医书。

张志远学习中医只有一个目的,“将来当一名医生,给患者看病。”

同时他希望将中医发扬出去。

二、张志远学习中医。

当时,张志远家种了几亩田,家里有很多家务,父亲偶尔还要外出打零工,张志远需要留在家里帮忙打理家务,因此留给张志远学习中医的时间并不多。

但尽管如此,张志远却加倍努力,爱学中医的张志远特意去了一趟书店,把很多中医典籍买回来放在家里,并且把这些医书分了类,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起。

张志远开始学习哪种症状代表的是哪种疾病?哪种疾病需要用到哪种药材?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症状出现变化,又该如何治疗等等。

对于张志远来说,中医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张志远费了很大的功夫,学了好几年,才只学了一些皮毛。

而且光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也是没有用的。

此时的张志远便和村里的一些大爷大娘套近乎,每当看到他们坐在石凳上晒太阳,张志远则嬉皮笑脸地来到他们面前,开玩笑地说道,“大爷,我看你气色不怎么好,我帮你看病吧。”

大爷倒也愿意配合,没想到张志远这一把脉,还真的发现了大爷身体存在的问题。

不过张志远从未给别人看过病,他也不敢确定一次把脉得出的结论,张志远只能多把脉几次,才能确定病因,然后张志远便把一些治疗方法告诉大爷,让大爷回家试一试。

虽然张志远只是诊断出了大爷身上的一些普通小毛病,并且没有给大爷开中药,只是告诉了大爷一些简单的土方法,但大爷回家尝试了张志远提供的方法后,还真有效果。

张志远便在这一朝一夕中,看病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光靠自学肯定是不够的,毕竟书本里的东西有限,而张志远又没有中医基础,无法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张志远的医术一直停滞不前。

直到后来,张志远终于找到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是一位老中医。

张志远跟着老师学习,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张志远总算将所学的知识渐渐融会贯通,而且在跟着这位老师学习期间,张志远也尝试着给别人看病,并且不断地和老师切磋医术。

直到这时,张志远才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医。

但是张志远深知自己还不能就此止步,毕竟不同人之间的医术差距很大,他初出茅庐,水平的确有限。

张志远认为自己的学医之路还很漫长,一定要更加认真地钻研中医,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张志远拜访名师。

张志远对中医的渴望是无穷的,就好比喜欢一项技能,除了将这项技能学会以外,也想将这项技能掌握得无比透彻。

也因此,张志远开始游历四方,全国各地地跑,寻找一些中医名师,然后向这些名师拜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

张志远从山东德州出发,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只要是一些有名气的老中医,张志远纷纷会去拜访。

起初张志远的确从这些名医身上学到了很多医术,但是到了后来,张志远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他们其中的很多人。

不过张志远仍然虚心请教,他觉得人的身上常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小毛病,虽然自己的理论知识足够扎实,但是很多疑难杂症可能自己也没有见过,张志远觉得自己需要终生学习。

就这样,张志远四海为家,四处学习,学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让自己的医术更上一层楼。

这时的张志远正式成为了医生,开始给病人开方配药。

还别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

张志远的中医诊所刚一开张,很多病人慕名而来找张志远看病,张志远认真诊断,给他们开药,没想到一剂药吃下去他们果然药到病除。

而且,很多回头客对张志远的评价是,“张志远开的药不仅能够药到病除,更关键的是,张志远开的都是一些便宜的药材,让他们花不了几个钱。”

“他们说仿佛有点石成金的效果,普普通通的中药材,却能治好他们的一些复杂症状。”

对此,张志远给出的回应是,“他的确是在帮患者省钱。”

“他就是希望将困难的事情简单化,不用费太大周折,将病治好。”

“这不仅是在为患者着想,也让张志远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感。”

后来张志远还额外花了一段时间,开始记各种中药材的效用,毕竟中药材有上千种之多,如果任意搭配的话,种类更是繁多。

只有牢牢记住它们的效用,面对不同的症状时才能随意搭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唯一令张志远遗憾的是,他虽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治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毛病,这些病其实用西医也可以治好。

况且别人之所以来找他看病,不过是为了省钱,张志远觉得光是治疗这些小病没有什么成就感。

幸运的是,就在张志远觉得自己没有做出成就时,一位耳聋的男孩来找张志远看病,这位男孩的耳聋不是天生的,是出了一场事故导致的,很多大医院都治不好,父母一度想放弃。

男孩的父母听闻张志远看得好,就来张志远这里碰碰运气,张志远第1次面对如此复杂症状的患者,一开始张志远也没有头绪,但一想到男孩是后天才变聋的,张志远认为应该有办法,立马充满了信心。

张志远让男孩先回去,自己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男孩走后,张志远开始翻阅医书,虽然医书上有关于耳聋的治疗方法,但是和男孩的症状都不一样,这让张志远无从下手。

不过张志远早已将各种医学理论融会贯通,经过他的一番思考,总算找到了方法。

张志远通过很多中医疗法对男孩进行医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男孩的耳朵终于恢复健康了。

男孩的父母对张志远竖起了大拇指,觉得张志远太了不起了。

这件事发生后,张志远的名气不仅打了出去。

另外一个变化是,很多得了大病的患者,也开始找张志远看病,张志远渐渐地尝试治疗一些大病。

还别说,经过张志远的一番努力,总能把患者治好。

四、挂号费只收27元。

都知道,中医不可能像西医一样,借助很多仪器检查病情。

对于很多老中医来说,其收入只有挂号费以及开药的费用,所以往往中医的挂号费要稍微高一些,如果是名医的话,还要更高一些。

但是像张志远这样医术精湛的“国医大师”,一次的挂号费只收27元,患者挂完号之后,就由张志远亲自把脉看病,然后去开药。

算下来每一个患者在张志远这边花的钱,也就100过一点,最多不会超过500,相当于是在帮他们省钱。

张志远回想起了自己学习中医的初衷,当时父亲带他去输液,小小的病,输了几瓶液,花的钱让父亲心疼了好几天。

张志远学习中医就是想用简单的办法治疗病情,让患者可以省下一点钱。

“毕竟有些患者看病看到最后,本身就很拮据,他在为他们着想。”

所以张志远后来的名气不只是他精湛的医术带来的,还有他的“医者仁心”,也因此,张志远被大家誉为“国医大师”,还得到了国家给予的津贴。

后来,张志远还趁着闲暇时光去高校任教,为学生们教授中医知识,因为他想把中医发扬出去,让更多学生可以学到中医。

张志远开讲座的时候几乎坐无虚席,大家都在拿着小本子记录,讲座结束后,张志远要离去,现场则排起了长队,都是向张志远请教问题的,张志远也是倾囊相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当然,张志远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张志远把完脉后,也会让患者去附近的医院做仪器检查,然后根据两方的结果给患者开药。

毕竟有些病确实是复杂的,寻找病因时一定要认真,因为只有病因找对了,才能对症下药,张志远是在为患者负责。

2017年,98岁的张志远离世,事实上直到97岁时张志远仍然在坐诊,为别人看病。

还是那句话,中医看起来之所以简单,不是因为本身简单,而是医生的医术太过高明,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中医不太依赖于仪器检查,不过最后如何去治疗,还是要考验医生的医术。

所以不要认为中医看起来简单,就觉得治不了病,事实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包罗万象的,完全可以尝试着将两种治疗方式结合起来,例如如果西医看不好,可以去尝试看中医,如果自己更喜欢看中医,也可以从一开始就去看中医,要知道有很多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他们开一剂药,或许就可以药到病除。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2

施和口香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