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一次突围,60万大军在敌人包围下消失,成就军事史上传说

郊布城墙 2025-02-27 07:51:35

台儿庄大战告捷,士气大振,乘胜追击

1938年,台儿庄那场大战,日军损失惨重,死了上万人。这事儿让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民族精神大涨,大家都觉得抗战有了盼头,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一场大战让中国军队大展雄风,也让蒋介石兴奋不已。他觉得,现在应该趁热打铁,在徐州再搞几个像台儿庄那样的胜仗,跟日军进行大战的时刻到了。于是,他下令全国各地的部队都往徐州赶,很快,徐州周边的中国军队人数就超过了60万。

这个行动恰恰合了日军的意——这可是个一下子消灭国民党军主要力量的绝佳机会。

日军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

台儿庄一战,让日本侵略者如梦初醒。他们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立马改变了打法,用现有的兵力在前面拖着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同时日军的主力部队悄悄绕到西边,打算从后面包抄徐州,想一下子就把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给吃掉。

接下来,一连串的兵力调动和将领安排就开始了。

日华北方面军的第一一四师团,还有在淞沪那一带的第十六师团等队伍,都接到命令赶去徐州打大战,就连在满洲的关东军,也抽调了两个独立混成旅团过来。

那时候,日本鬼子侵华的总兵力大概40多万,编成了18个师团。而在徐州战场上,他们一下子就投了8个师团进去。这里面,华北那边来了五个半师团,华中那边派了两个半师团,加一块儿超过了20万人,占了他们总兵力的一大半。

26号那天,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全力发起了反攻,但日军拼死抵抗,导致国民党军损失很大。为了对抗日军的猛烈进攻,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开始慢慢往北线靠拢。这样一来,日军想要把国民党主力围在台儿庄附近的目标,算是初步达到了。

日军的真实目的

战场上打得火热,战斗异常激烈。

不过,日军的真正打算是从南面和北面悄悄绕到徐州西边,打算用20万兵力把那边的国民党军60万主力给团团围住,然后一举消灭。

往南方向看,4月23号那天,第六师团的板井部队从芜湖动身,一路攻下了巢县和庐州。紧接着,4月24日,第一〇一师团的佐藤部队也从东台出发,他们先后把盐城和阜宁给占了。

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精锐都在北边,所以这两路日军没碰到啥大力阻拦,就直接一路闯了进来。

那时候,淮北地区正闹大旱,河里都没水了,这样一来,日军的那些机械设备可就派上了大用场。

5月4号那天,日军第三、第九和第十三师团,他们在凤阳、蚌埠、怀远这些地方集结好了,然后就分别顺着北淝河和涡河的西边一路往北开进。

13号那天,咱们拿下了蒙城和永城后,转头就朝着江苏的萧县和砀山冲过去了。再看徐州那边的主战场西南角,日军已经从后面悄悄摸到了国民党军主力的边上。

15号那天,南边的日军第十六师团的一队精兵跟北边的日军在陇海路上碰了头。他们不光拦住了想去支援郑州的国民党军队,还切断了徐州那边国民党主力部队往西逃跑的路。

16号那天,日本军队的第十师团已经离徐州只有六公里远了,他们算是把徐州给团团围住了,包围圈刚开始形成。

到了五月中旬那会儿,日军在徐州西边悄悄布下的局开始一点点展开,并且越来越紧。

当代版的“虚张声势计”在当今社会,有个策略被人们悄悄运用,就像是古代战场上的“空城计”重现。这回,它不是用在城墙上,而是在商场、谈判桌,甚至是日常生活的种种情境中。想象一下,某个人或企业,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压力,表面上不动声色,内里却精心布局。他们不直接对抗,而是展示出一种看似空虚或无力的状态,实则暗藏玄机。这就像是在告诉对方:“你看,我这儿没什么防备,你尽管来吧。”但实际上,他们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策略,只等对方一放松警惕,便迅速出击。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迷惑对手,让对方摸不清虚实。它需要的是沉得住气,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布局。而一旦成功,往往能以小博大,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虚张声势计”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它考验的是使用者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用它来扭转局势,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多一点策略和智慧,总是没错的。

徐州那边的国民党军队突然陷入了大麻烦,这让因为台儿庄打了胜仗而有些飘飘然的蒋介石,一下子就从兴奋中清醒过来了。

他突然明白过来,日本鬼子就是打算一举消灭徐州那50个国民党精锐师。既然日军的阴谋已经大白于天下,再硬守徐州,既不切实际,也没了战略上的价值。像何应钦、白崇禧、陈诚这些大佬也都觉得,趁着日军包围圈还没勒紧,得赶紧想办法冲出去。这次蒋介石没再犹豫半秒,立马给第五战区下了命令,让他们放弃徐州,找机会突围撤退。

虽然南北两面的日军攻势猛烈,但他们兵力到底不足,所以在徐州那一带弄出来的包围圈,到处都是破绽和缺口。

徐州那地方的撤退,跟上海、南京的可真不一样。第五战区指挥得当,从5月16号起,咱们中国军队就一边打一边撤,队伍整齐,有条不紊地往西、往南走。日军挡哪儿,咱们就冲哪儿,各路军队一个个突破包围,最后都聚到了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

李宗仁带着700多名长官部士兵,成功穿越了敌人的包围网,到达了潢川。另一边,刘汝明部留在徐州城里,假装拼死抵抗。等各路大军都撤走了,他们马上放弃徐州,灵活地摆脱了日军的包围,安全撤离。这简直就是一场活生生的现代“空城计”。

之后,日军把徐州这座没人的城给攻占了。

收尾的话: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的来说,以上就是我想表达的全部内容。希望我说的这些,能给你带来点启发或者帮助。咱们就此别过,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再聊。

徐州那场大战,虽然最后是国民党军队输了,但咱们中国军队在那场仗里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有些局部战斗中,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就像是足球赛里的精彩短传一样,打得挺漂亮。

关键是,国民党军队在徐州一带硬扛了整整5个月,成功达到了他们“用地盘拖时间”的战略计划,给中国军队在武汉集结、布置防线争取到了十分难得的时间。

0 阅读:114
郊布城墙

郊布城墙

大家好 我是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