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世界》杂志:
鲁迅先生与篆刻艺术
侯 勇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在书法创作和绘画研究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此世人皆知。而他对篆刻艺术的关注和研究却被人淡忘了。
其实,鲁迅先生不仅收藏了许多名家印作,还亲自创作过篆刻作品,甚至撰文阐述印学观点,堪称中国近代印学史上的一位超级“发烧友”。
一、鲁迅先生的篆刻创作:
周作人著《鲁迅的青年时代》载:1900年,鲁迅就读于南京水师学堂,时先生年方二十,血气方刚,满怀杀贼报国热忱,遂镌了:“文章误我”、“戎马书生”、“戛剑生”三印以言志,
今“戎马书生”印(图1)尚存。观此印可见:章法谨严规整、虚实相生;线条亦方亦圆、厚重朴实;甚有汉印清新古朴之韵。
“迅”草书印(图2)是许广平女士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捐赠的,并特别说明乃鲁迅先生亲自刻之。该印作于 1925 年前后,笔势迅劲流畅,刀法爽捷老辣,颇见功力。
“随喜”、“善”、“完”“翻”四枚花梨木印(图3-6),有元押印之风骨,非一般匠人所能为,鲁迅先生在1918年4月19日的日记有云:“晚往琉璃厂取季市印及新裱字联,又取自刻木印五枚,工五元。”此为其五中之四。据此,该组印很可能是鲁迅先生书写印稿后由印工代刻者。
二、鲁迅先生常用印:
鲁迅先生生前常用印近百方,现存57方(原印49方,印脱6方)。其中不乏名家精品。
陈师曾是中国现代印坛大家,与鲁迅先生为日本弘文学院学友,又共事于北京教育部,交情很深,他曾为鲁迅先生治印5枚。这些印章在先生的日记中部有详细记录。1915年9月8日载:“陈师曾刻收藏印成,文六,曰'会稽周氏收藏”(图7);1915年9月29日载:“陈师曾为刻名印成,即“周树”印(图8);1916年4月26日载:“陈师曾赠印一枚,文'周树所藏'四字”(图9);1916年11月30日载:“上午陈师曾贻印一方,文曰'俟堂”(图10)。1919年1月4日载:“陈师曾为刻一印,文曰'会稽周氏”(图11)。陈师曾承缶翁衣钵而能成自家面貌,作品以浑厚质朴见长,其为鲁迅先生所作之印,皆精心力作,艺术水平极高。
刘淑度是齐白石先生的高足,也是中国
少有的女篆刻家。鲁迅先生曾委托郑振铎请刘淑度篆刻“鲁迅”(图12)、“旅隼”(图13)二印。鲁迅先生在给郑振铎的信中说:“名印请刘小姐刻,就够好了。居上海久,眼睛也渐渐市侩化,不辨好坏起来。这里的印人,竟用楷书改成篆体,还说什么汉派浙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篆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年轻印人的器重和抬爱。刘淑度所作之印一承齐派单刀直刻、纵横泼辣之势,亦不负先生厚望。
“鲁迅”印(图14)是先生使用最多的一方名章,为先生所钟爱。该印为篆刻家吴德光所刻,是典型的汉印风格。据周作人著《鲁迅的故事》记载:鲁迅的叔祖周芹侯擅长治印,曾为先生作闲章二枚,文1:“绿杉野屋”(图15)“只有梅花是知己”(图16)。
“周豫才”木印(图17)是鲁迅先生在上海北新书局所用完稅印。另外,先生还有数十枚常用印,此不--赘述。
三、鲁迅先生的印学论述:
在鲁迅先生的书札、日记中总能找出其印论的只言片语,而最完整的一篇当数《蜕龛印存序(代)》了。
该文是为篆刻家杜泽卿(号蜕龛)印集作的序。以文言写成。虽只五百余字,言简意赅,述论明了。
文章首先简单地回顾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印章盖始于周秦,人汉弥盛,……后世熹事益多其制,乡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世稍稍景附,乃复见尔雅之风,至于今不绝。”
文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印法以宗汉制为上。文曰:“故铸凿之事,必有世守之法度,可以为后来者准的”。
文章还提出师古而不泥古的主张:“……铁书之宗汉铜,固非徒以泥古故也”。
这篇文章是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收入《鲁迅全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在中国文人触类旁通的才学上。诗、书、画、印兼修是中国艺术家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是当代印人不可退却的责任。 --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