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震撼全国,现在怎么样了?

以岭文学社吖 2024-11-22 20:56:22

还记得1991年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那张《我要上学》照片吗?

画面中,一个叫洋洋的小女孩坐在桌子前,皱巴巴的衣服上露出破损的小洞,头上的短发像鸡窝一样乱糟糟的,黝黑的小手上紧紧攥着一支铅笔。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她伏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在纸上勾勾画画,神情专注而认真目光紧紧地盯着纸上的线条和文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且温暖的家。

当时的主人公,是一位8岁的小女孩,名叫苏明娟。

那是一间由泥巴和茅草搭建的土草房教室,冬天的寒风像尖刀一样刺进肌肤,雨天的时候屋顶会漏水。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依然珍惜着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为何对上学有如此之大的兴趣?

在全国著名的贫困县安徽金寨县的一个家庭,苏明娟和家人靠三分薄地过活,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艰苦度日。_在那里,许多像她这样的女孩子由于贫困而被迫早早辍学。

然而,苏明娟的父亲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民一直深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为此,他们全家努力节约,克勤克俭,只为凑齐每学期六七十元的学费,为了让女儿有机会走进课堂。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摄影师谢海龙来到了苏明娟的教室,透过镜头看到了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后,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

这个按在一个贫困山区女孩的求学梦里,不仅被定格,更成为了改变她一生的转折点。

谢海龙回到北京后,以此照片为主题发表了一篇名为《我要上学》的文章。 这双眼睛纯净又清澈,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广大读者对山村贫困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求学梦想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张照片最终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形象。

一时间,众多媒体和公众关注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层面的目光都聚焦在此。

这张照片不仅让人们记住苏明娟,更重要的是让全社会看到了很多像苏明娟一样渴望知识但因贫困无法上学的孩子。

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8岁女孩,因为这张照片,即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她的故事即将从这里开始,展示出一段跨越30年的励志传奇。

当时的苏明娟从未想到,一张照片,一双大眼睛,居然改变了她的命运,更是点亮了无数贫困儿童的求学梦。

这位身穿破旧校服的小女孩将会在火热的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出大山,实现她自己的梦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赠社会,传递希望。

李万——一个好心人,最早向贫困的苏明娟伸出援手。这样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你说这世界有多奇妙呢?李万一看到这张照片,就被这个大眼睛女孩的求学渴望所打动。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给了苏明娟。

不仅如此,他还向苏明娟承诺,在她小学毕业以前,他每个学期都会资助100元。这显然对苏明娟家里十分有利,当时的学费每学期只有六七十元。

很快,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场爱心接力。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就是为了给这位渴望读书的女孩筹集捐款。一份份的爱心,托起了一个大山女孩的求学梦。

苏明娟常常感叹:这些人的帮助,永生难忘。

这位从前看不到未来的小女孩,现在已经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家对她的期望。14岁那年,她成为了人民大会堂最小的与会代表,这个举动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都感到欣慰。

她因不懈努力,又被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进一步证明了社会资助的重要性。

2002年对苏明娟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这年她凭借自己的供实力考入了安徽大学职业学院,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终于迈进大学的校门。

然而,大学毕业后的苏明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别人帮助我才能上大学,我一定不能让这些人失望。"她这样告诉自己。

她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

回想起这段求学路,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苏明娟父母的态度。当更多好心人想继续资助苏明娟时,她的父亲却婉言谢绝了:"孩子,他们帮助我们已经够多了,现在你也长大了,我和你妈妈干活也能养家了。

苏明娟一家始终铭记着那份知恩图报的心。每逢佳节,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回赠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这种感恩之心是非常纯朴和韩元的,它让人感觉倍感温暖。

苏明娟从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转变为走进象牙塔的大学生,她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进步,更是千千万万热心人共同托起的希望。

在爱的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这位女孩的心中也萌生了一份信念——有朝一日,她也将像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爱的接力,希望的传递,一直在延续。一个女孩的求学梦,串联起一个时代的感人故事。而故事的延续还没有到尽头。

苏明娟是一位怀有感恩心的人,虽然懂得感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能够像她一样彻底。知恩图报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大学时期的她,生活极其节俭,甚至在别人挥霍青春的时候。她在勤工俭学之余,慷慨地将自己挣来的钱捐给境遇相同的贫困学生。

"已经有能力挣钱的我,不希望那些孩子们因为贫穷而像我曾经一样上不起学。",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曾经受助者的心声。

毕业后,苏明娟在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了。她将每月的工资精打细算地分成三份,一份用于日常生活开销,一份打给父母,另一份则全部捐给希望工程。

这位姑娘到底抠不抠?不得不说,是的。单位提供一日三餐以及住宿,然而她基本上不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即使是这样,你也不能说她吝啬。

正是因为这样的抠门,她才给更多需要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每年都能雷打不动地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这样的坚持是非常不易的。

不仅如此,苏明娟的公益梦想和行为并非仅仅为了自己。当她在新闻上看到还有成百上千的孩子无法上学的情况时,她开始产生一个更大的想法:要为这些孩子们建造一所学校。

此时此刻,她突然想到自己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大眼睛女孩》的版权。于是,她立即联系到了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谢海龙,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这张照片的版权拿到拍卖市场上出售。

最终,这张改变了她命运的照片以30万元的高价售出版权。

苏明娟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用来援助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看着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学校,看着藏族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她觉得这是对这张照片最好的致敬。

后来,这所小学更名为《大眼睛小学》,翻开了希望的新篇章。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这是苏明娟一直以来的信念。她并非空口说白话,而是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从贫困女孩到热心肠的社会志愿者,苏明娟用她的方式展现了最美的“知恩图报”。

这个故事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来。

这是最好的反哺,也是最美的回报。那个曾经渴望上学的大眼睛女孩已经长大,并为其他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2017年,网上炸锅的消息称,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这位官员是副厅级的大人物!网上的议论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面对这些质疑声,苏明娟选择了保持沉默,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认为:“无愧于心就好,没有必要和那些持有不同想法的人解释。

实际上,许多人都不了解“大官”这个职位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苏明娟接受这个职务只是想要通过这个更大的平台去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比苍白无力的解释要有力量的多。2018年6月,苏明娟慷慨解囊,拿出了3万元家庭积蓄,在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自己的助学基金。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这可是她辛苦攒下的血汗钱。

有人说:成功的人会被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但真金不怕火炼。苏明娟用实际行动证明,她并非是靠一张照片走红的"幸运儿",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不论争议如何过去,初衷不能忘记。那位曾经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传递希望的使者。她没有被质疑的声音打败,反倒更加坚定的继续了公益之路。

生活就是这样,你用真心做事,总会有人指指点点;但只要问心无愧,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能对那些质疑声做最好的回应。

苏明娟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解释,但我们都应当对我们的选择负责。

我不得不感叹已经过去了30年,那个曾经温柔而真挚的眼眸女孩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了过去。

当年拍下这张照片的谢海龙说:"我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苏明娟等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去接触校园的机会了。

是的,这三十年来,苏明娟以她的方式传递着希望。她自从第一所希望小学设立以来,已经协助建设了3所小学,资助了8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梦。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无数命运的改变,以及一个个闪耀的梦想。

有个人问苏明娟:“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公益事业?”

她说:"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像当年的我一样为上学发愁。"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说出了她30年来一直坚持的初心。

从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一路成长为今天的母预使者,苏明娟的人生经历不仅彰显了个人的成长历程,更讲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被帮助是一种幸运,但能够帮助他人,则是一种更大的幸福。

在当今中国,不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公益行动也一直在稳步推进。正如苏明娟所言:"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我们就不能停下脚步。

那双对知识极度渴望的大眼睛,历经沧桑依然清晰明亮。现在的她,目光更远大了,不再只是盯着课室,而是更广更宽,跃然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和爱的传递。那个曾经的"大眼睛女孩",正以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和风采。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以岭文学社吖

简介: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