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后,雍正为何将其爱妃逐出皇宫,却放过了她的儿子胤祺?

小姐姐讲史 2024-08-20 16:45:16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天气严寒,一代圣主康熙帝驾崩了。九子夺嫡后,四阿哥胤禛胜出登基称帝,改元雍正。在这段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除了皇位更迭的波澜壮阔外,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宫廷秘辛——关于宜妃与雍正帝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宜妃,作为康熙帝晚年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在国丧期间的一系列举动,意外地触犯了雍正帝。

清朝皇帝驾崩后从小殓到入葬陵寝期间,要进行一系列的奠献活动如:殓奠礼、三奠礼、初祭礼、大祭礼、绎祭礼等等。当时,康熙帝生前宠爱且最眷顾的宜妃,也就是胤祺的生母,正生着病,她连走路都走不稳。但是按照规矩,宜妃必须要去康熙皇帝的灵前行祭奠之礼。

她坐在四人所抬的软榻上,悠哉悠哉地前行着,当走到半道时,碰见了雍正帝的生母皇太后乌雅氏。按照清规,宜妃应该退让,让皇太后先行。

可她却没有让轿夫停轿退让,她依然坐在轿子上在皇太后前面晃悠,和她一块的还有康熙帝的其他的妃子,这样一来就使雍正帝的生母,这位刚刚成为皇太后的老太太很难堪,更让雍正帝觉得自己的母亲被轻视了。

雍正帝认为,宜妃得的又不是什么大病,她大可以用人搀扶着去,就算走路困难,或者走不动路,可以停下来随时随地哀悼先帝,而雍正帝的生母都已经62岁了,还是太后,身份比康熙留下的所有妃子们都尊贵,皇太后还步行呢,你宜妃凭什么坐轿,竟然还走在太后前面?

另外,就在康熙帝入殓前,在场的宜妃见到雍正帝,眼里并没有他这个皇帝,她那傲娇的气魄和风度让雍正帝感到扎心,她那张趾高气扬的脸在雍正帝看来很扎眼,雍正帝:她这是将自己当皇太后了吧?

雍正帝实在忍不住,就在康熙灵前,当着很多人的面训斥服侍宜妃的太监,办她难堪。

为了治理后宫,为了立威,为了生母皇太后这个太后当得名副其实,更为了杀一下宜妃的锐气,雍正帝特发上谕: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

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关于宜妃所行的僭越之事,《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里有简单明了得记载: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子三:允祺、允禟、允禌,允禌十二岁殇。”

宜妃多年身居高位,沉醉于之前的荣耀中,不能正视自己当下的身份,所谓卑微之分。其实在这之前,宜妃就已经惹胤禛母子不爽了。

宜妃名为纳兰珠,原正黄旗包衣后抬镶黄旗满洲郭络罗氏,佐领三官保之女,郭贵人布音珠的胞妹。

康熙十五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帝挑选秀女,宜妃从近百名秀女中脱颖而出,成为被选中的九位秀女之一。她的姐姐布音珠,这位25岁的寡妇也被康熙帝一并笑纳了。

自从入宫后,宜妃就以温柔贤淑赢得康熙帝的喜爱,得到康熙帝的宠幸,刚入宫四个月就享受了嫔等级的待遇,这在康熙帝的后宫中是稀有罕见的。后来她接连为康熙帝诞下三位皇子后,更加得到康熙帝的喜爱,在后宫的地位一路飞升。

“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永宪录》

《永宪录》虽是一本私人编写的杂史,不过这里对宜妃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

从其家族所得的荣耀及恩惠来看,宜妃的得宠程度确实不一般。在康熙帝出巡盛京时,他曾两次在宜妃娘家宅第停留暂住。宜妃的老爹三官保作为内务府佐领,能和从一品将军一同入坐和行走,很多的势力眼们都以祖辈称呼他。

随着盛宠的加深宜妃变得越来越骄纵,恃宠而骄的种子在其心里悄然种下,她开始自我膨胀起来,为了其家族利益,和其姐姐联手争得康熙帝的宠爱,这在无形中损害了后宫嫔妃们的利益,天长日久,导致一些人对她疏远与反感,其中包括雍正帝的生母。

随着盛宠的加深宜妃变得越来越骄纵,根本不把乌雅氏放在眼里。

雍正帝的生母德妃和宜妃是同龄人,她比宜妃早两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而在这一年,康熙帝的钮祜禄氏皇后去世,佟佳贵妃成为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女人,康熙帝就把乌雅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雍正帝)交给了佟佳贵妃抚养。康熙十八年雍正帝的生母被晋封为德嫔,而宜妃早在两年前就是宜嫔了。

康熙十八年宜嫔生了皇五子胤祺,他比雍正帝小两岁。康熙帝很看重胤祺,先是让佟佳氏抚养他,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胤祺9岁时,只做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病逝,康熙帝又让孝惠章皇后抚养胤祺。而自幼养在佟佳氏名下的老四胤禛已经11岁,他回到生母身边。

而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时,雍正帝的生母德嫔生了康熙帝第六子胤祚,第二年她与惠嫔、宜嫔、荣嫔四人一同晋升为妃,而德妃当时在妃位的位序排在惠妃与宜妃的后面。

后宫多“母以子贵”此时的德妃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而宜妃才生了一个儿子,宜妃得到的宠爱却比德妃多的多。

在宜妃生了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之后,更是受宠颇深,每每康熙帝远征在外,都不忘给宜妃带些特产,以表达慰藉之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病逝一年后,排在四妃第一的慧妃也去世了,当“大阿哥”胤禔因夺嫡之争被囚禁时,胤禔的生母惠妃在后宫也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因而本就位于德妃前面的宜妃宠冠后宫。

当宜妃提出要修弥勒院时,康熙帝大力支持,甚至调动官兵参与修寺工程。寺庙修成后,康熙帝亲笔题名 “香嵒寺”横石额并御制碑文。文武大臣路过此门,文官要下轿,武将则要下马。可见康熙帝对宜妃的恩宠有多深,这些是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所享受不到的。

康熙六十年(1721年),宁寿宫内有罕见的西洋香一匣。这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湖广地区的巡抚陈诛进献给康熙帝的,这是来自西欧的奢饰品,成为皇家珍藏。康熙帝宠爱宜妃就赏赐给了她,这是康熙帝对她后宫地位的确认。

康熙四十年左右,宜妃为翊坤宫首领主位,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一些西洋奇器开始流入宫廷,其中有一架望远镜,深得康熙帝喜欢。他亲自下令,命工匠仿制并改良,打造出加精密、实用的“千里眼”,以助其洞察四方,巩固皇权。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千里眼)二号的一筒出大外随侍呈交给康熙帝,康熙帝大喜,为分享这份喜悦就将这件珍贵物品赏赐给了宜妃。

康熙帝对宜妃所生养的胤禟很是宠爱,他每次出去巡幸,都让胤禟跟随。胤禟本人也不甘心只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他对权利有着很大的欲望。在九子夺嫡中,胤禟成为八爷党里的关键人物,他不遗余力地结交朝臣、拉拢地方势力,为八爷党争取更多的支持,最终与以雍正为首的四爷党成了死敌。

胤禟画像

胤禟还对外神化自己的出生。

说是在宜妃怀胤禟之时生了一场病。一日,宜妃在病榻之上,昏昏沉沉间进入梦乡。梦中,云雾缭绕,金光闪烁,一位身披铠甲、手持宝剑的庄严神祇缓缓降临,正是民间广为尊崇的真武菩萨。菩萨面带微笑,手中托着一枚形如日轮、色泽鲜红的小饼,轻轻递到了宜妃面前。宜妃虽心存疑惑,但在菩萨的温柔目光下,她接过红饼,毫不犹豫地吞入口中。瞬间,一股暖流自腹部升起,遍布全身,病痛竟奇迹般地消失无踪,连腹中的胎儿也似乎感受到了这份来自神灵的庇护,胎象变得异常安稳。

梦醒之后,宜妃惊觉身体轻盈了许多,病痛全无,心中满是感激与不可思议。不久,胤禟顺利诞生,他的到来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被视为真武菩萨赐予皇室的福祉。胤禟自幼便在这样的传说中成长,他对外神化自己的出生,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是在内心深处坚信,自己是天选之子,承载着特殊的使命。

这样的传说难免被雍正帝认为是宜妃的教唆,恨透了他们母子。

雍正即位后,对胤禟进行严厉的惩罚,他革去胤禟的黄带子,削除其宗籍,其名被改为“塞思黑”。

在押解他赴京时,胤禟身上被捆着三条铁锁,至京后被投入到外有重兵把守,四面加砌的高墙的囚室内,受尽虐待,在被囚三个月后胤禟惨死在牢中。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一位帝王,不仅对胤禟如此,对自己的其他政敌兄弟也是严酷打压、赶尽杀绝,甚至连他自己的胞弟老十四也没有放过。

对于雍正帝的继位,他的生母德妃并没有丝毫喜悦,《清世宗实录》记载,德妃听说胤禛即位后曾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不过,对于自己的生母的态度,雍正帝也只能将苦水独自咽下。

而宜妃作为胤禟的生母,其地位与影响力自然成为雍正打压的对象之一。不过,雍正帝看在其子允祺的面子上,加上先帝遗旨,给她留了生路。根据康熙帝生前有谕旨,在他驾崩后,年长的妃子可找自己的儿子去养老。

雍正帝就让宜妃搬到她的大儿子恒亲王允祺府中居住。

当时出宫的五位太妃,自出宫三年以来,一次都没有向雍正帝和皇后请安过,这让雍正帝很不满,但他并没有苛意难为她们。

到了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病死。雍正帝下旨让允祺的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的儿子弘晊承袭亲王爵位,仍让宜妃在恒亲王府邸之中养老。第二年,宜妃在恒亲王府寿终正寝,活了74岁,比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还多活了10年。

雍正帝恨透了宜妃,为什么放过了她的儿子允祺?

宜妃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允祺和二儿子允禟长大成人,她的小儿子允禌只活了12岁就死了,而允禟则被囚禁死。她还剩下唯一一个儿子允祺,雍正帝即位后却放过了允祺并对他褒奖,使允祺得以善终。

允祺剧照雍正帝之所以放过允祺:

雍正帝和允祺之间兄弟情义深厚。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680年1月5日),宜嫔生下皇五子“胤祺”,这是一个名字中蕴含着温润如玉之意的皇子。根据清规,位份低的嫔妃没有资格养育自己的亲生孩子,当时胤祺的生母郭络罗氏还只是个嫔,在皇宫中的位份并不高,所以就没有亲自抚养皇子的权利。胤祺就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抱去抚养,当时佟佳氏正养育着雍正帝,他们兄弟二人都成为佟佳氏手心里的宝,兄弟二人一同嬉戏,一同读书学习,他们在佟佳氏那里一起度过了九年的幸福时光。

当他们共同的养母佟佳氏病逝后,雍正帝回到生母的身边,而允祺并没有回到生母宜妃那里,他接着被皇太后养在宫中。允祺从一出生就和宜妃之间没有真正的母子情分,因而他没有受到宜妃丝毫的波及。再加上允祺心性善良,为人敦厚,和雍正帝兄弟情深,同根同心,雍正帝很喜欢他,他怎能对允祺下手?

2、胤祺并没有参与夺嫡之争

胤祺被嫡祖母孝惠章皇太后抚养,孝惠章皇太后虽身居深宫,但她从不干涉朝廷政事,与人和睦相处,胤祺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养成心性恬静的性格,他远离世俗纷争,与人关系和睦,以谦逊有礼著称。他在康熙帝的诸皇子中是最平易近人的,就连对待宫女和太监,都心平气和温柔对待。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参与对皇位的争夺。

3、胤祺所做基本上都于雍正帝同行。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征噶尔丹,命允祺和胤禛同行,允祺领正黄旗大营,胤禛掌管正红旗大营,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对抗敌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 16岁的胤祺同18岁的胤禛因军功皆被晋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冬,当康熙帝病卧在床时,胤祺同胤禛还有胤祉陪侍床边,做什么事兄弟二人都一块商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太子胤礽时,胤祺、胤禛、胤祉被封赐亲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再度废太子的“讬合齐父子贪赃不法案”中,胤祺、胤禛等通力合作一块领赏,各得赐银5000两。

在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两周年忌时,胤祺和胤禛、胤礼一块至奉先殿恭代行礼。

雍正帝即位后,对胤祺加以善待,雍正二年(1724年)清明时节,雍正帝命胤祺前往清东陵的孝东陵致祭。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雍正令胤祺和胤祉为已获罪的胤禟改名,胤祺没有顾念同胞情分顺从照办。

雍正帝对胤祺的厚待

雍正帝答应胤祺让其母亲宜妃跟随他颐养天年,让他尽孝,尽享天伦之乐。

公元1732年,胤祺病逝,终年 54岁,雍正帝为胤祺立碑,而且还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文中夸赞其“秉性平和,持躬谨慎,颇具乐善好施之风”。这些足以表现出雍正帝对胤祺的厚待。

雍正帝还下旨以亲王之礼厚葬胤祺,并赐谥号“温”,含义就是温和宽厚的意思,不仅精准概括了胤祺生前的性格特征,更在无形中传递出一种信号:即便是在权力斗争激烈的皇室,温和宽厚亦是值得推崇的品质。这不仅是对胤祺个人的高度评价,也是雍正帝借此向宗室及天下昭示其仁政理念的体现。

另外,雍正帝在胤祺去世后,对其子弘晊的爵位承袭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安排,雍正帝还下旨恩准胤祺的次子弘晊,直接承袭“亲王”爵位,一直到弘晊病逝,胤祺孙子才承袭“郡王”的爵位。

按照清朝祖制,宗室袭爵通常需遵循“降等承袭”的原则,即第一代为亲王,第二代降为郡王,第三代再降为贝勒,以此类推。然而,雍正帝却恩准胤祺的次子弘晊直接承袭“亲王”爵位,且这一特殊待遇一直延续至弘晊病逝,其后才由胤祺的孙子承袭“郡王”爵位。

总结:

小姐姐个人认为,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聪慧美丽,深得康熙帝宠爱,可是这份宠爱让她忘乎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还活在以往的荣耀中,不经意间“冲撞”了当时已继承大统的雍正帝。看似无心之举,却被雍正帝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与不尊重,把她赶出宫已是雍正帝很大的宽容。

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雍正对曾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兄弟及其母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压与清算。其中,胤祺的胞弟胤禟因积极参与八爷党活动,成为了雍正重点打击的对象,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这也是雍正帝憎恨宜妃的一个原因。

而胤祺自幼不被生母宜妃养育,使他脱离了这场夺嫡的斗争。他性情温和,待人接物谦逊有礼,不似其他兄弟那般对皇位虎视眈眈,而是更倾心于诗书礼仪,淡泊名利。这在当时的皇室中,不参与夺嫡之争,显得很可贵,也因此赢得了雍正帝的尊重和信任。

雍正帝铁腕治国与深邃的政治智慧令人瞩目。他对胤祺的厚待及身后事的妥善安排,展现了帝王家族中难得的手足情,体现了雍正帝在宗法制度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

雍正帝即位后,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深知稳定宗室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因此,对胤祺厚葬且特别恩典,不仅是对胤祺的看重,更是对宗室内部的一次情感与政治的双重安抚。

通过这一安排,雍正帝展示了自己作为君主的仁厚与公正,增强了宗室成员对皇权的认同感,他向宗室表明:只要恪守本分、勤勉忠诚,便能得到皇帝的认可与厚待。他通过对胤祺家族的特别关照,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和胤祺一脉的亲情纽带,为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处理宗室关系的典范。

0 阅读:54

小姐姐讲史

简介: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