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火冒三丈!有意缓和对华关系,但中方却没有多大兴趣!

小风谈事儿 2025-02-21 06:10:5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立陶宛这个小国,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整活儿”。

一会儿高调“碰瓷”中国,一会儿又低声下气地求和。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不禁让人疑惑,立陶宛究竟在玩什么把戏?难道真以为国际政治是过家家,可以随意切换角色?

信源:立陶宛“准总理”: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 2024-11-06 上观新闻

对华政策

2020年,中立两国贸易额达到23亿美元的峰值,一片欣欣向荣。

可到了2021年,立陶宛却突然变脸,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在首都设立“代表处”,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踩踏中国主权红线。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经贸合作也随之冰封。

到了2022年,立陶宛经济遭遇滑铁卢,出口暴跌78.3%,1300多家企业关门大吉,失业率飙升,这才意识到“玩脱了”。

于是他们开始向美国和欧盟哭诉,寻求援助,结果却吃了闭门羹。

2024年大选前夕,瑙塞达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竟然驱逐中国外交官,试图将经济困境的锅甩给中国。

大选结束后,瑙塞达连任成功,却又开始寻求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

最近,立陶宛官员又开始抱怨中国“不识抬举”,对恢复外交关系“兴趣不大”,这一系列操作,堪称国际关系中的“迷惑行为大赏”。

立陶宛这出“变脸戏”的背后,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俩字,缺钱。

中立关系破裂后,立陶宛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断崖式下跌,企业倒闭潮此起彼伏,失业率居高不下。

这对于一个经济体量本就不大的小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瑙塞达政府在国内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政策,毕竟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

更何况,当初美国和欧盟承诺的援助,最终都成了空头支票,立陶宛的“幻想”彻底破灭。

经济上的困境,迫使立陶宛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寻求修复的可能性。

除了经济上的窘境,立陶宛的政治投机主义也是导致其对华政策反复横跳的重要原因。

立陶宛执政的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其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反苏时期。

他们将中国视为苏联的“继承者”,将与中国合作视为对历史的“背叛”,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深刻影响了立陶宛的对华政策。

为了巩固政权,瑙塞达政府大打“民族主义”牌,鼓吹“恢复大立陶宛帝国”的口号,煽动民众情绪,试图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层面。

他们积极向美国靠拢,签署“出口信贷协议”,并与欧盟内部的反华势力勾结,试图通过对抗中国来提升立陶宛的国际地位。

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就是瑙塞达政府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豪赌。

他们高估了美国和欧盟的支持力度,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最终导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驱逐中国外交官之后,立陶宛更是试图将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一锁到底”,彻底断绝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立陶宛的独角戏

立陶宛的“反复横跳”,也与其尴尬的外交处境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夹在东西方之间的“小国”,立陶宛一直试图在“亲美”和“亲欧”之间寻求平衡。

然而美国对立陶宛的支持,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枚对抗中国的棋子,并没有真正考虑立陶宛的利益。

欧盟虽然在口头上支持立陶宛,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十分有限。

在WTO对华诉讼一事上,欧盟因证据匮乏而中止诉讼,然而,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却仍执迷不悟,叫嚷着要“继续对抗”。

这种“一根筋”的做法,不仅损害了欧盟的整体利益,也让立陶宛在欧盟内部更加孤立。

中国对立陶宛的要求一贯明晰,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正途,停止有损中国主权的行径。

然而立陶宛却似乎陷入了“既要挑衅,又要好处”的怪圈,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只会让其在国际关系中更加被动。

立陶宛的对华政策,就像一场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独角戏”。

他们一方面渴望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断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最终只会让他们自食恶果。

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后,虽然口头上表示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全面外交关系,但在实际行动上却依然我行我素。

他们继续维持与台湾的官方贸易关系,甚至纵容官员窜访台湾,这些行为都与他们所宣称的“修复关系”的意愿背道而驰。

前外长兰斯伯格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放狠话”,更是暴露了立陶宛政客的傲慢与无知。

他们似乎天真地认为,可以通过威胁来迫使中国妥协,却忘记了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立场。

立陶宛的这种“迷之自信”,或许源于他们对国际政治的误判,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紧跟美国的步伐,就能获得安全和繁荣。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美国并没有兑现其承诺的援助,欧盟也对立陶宛的支持有限。

立陶宛就像一个被美国“PUA”的“傻白甜”,为了讨好美国,不惜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损害欧盟的整体利益。

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最终只会让立陶宛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边缘化。

小国的博弈

其实立陶宛当前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他们为了迎合美国的反华战略,不惜牺牲与中国长期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最终导致经济受损,外交孤立。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在国际关系中,小国固然需要依附大国,但也必须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能盲目追随某些大国的脚步,更不能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去迎合大国的战略需求。

对于立陶宛而言,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是继续沉沦在“反华”的泥潭中,还是理性回归,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共赢?这是一个摆在立陶宛政府面前的严峻考验。

如果立陶宛继续执迷不悟,坚持对抗中国的路线,那么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经济困境和外交孤立。

反之,如果他们能够认清现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那么,中立关系便有可能回归正轨,立陶宛的经济困局也有望得到纾解。

笔者认为

立陶宛的“教训”,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小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大国的“糖衣炮弹”所迷惑,更不能为了迎合大国的战略需求而牺牲自身的利益。

那么大家如何看待,立陶宛这种反复跳脚的行为呢?

0 阅读:530

评论列表

用户86xxx59

用户86xxx59

4
2025-02-22 16:45

得了吧还棋子 最多拿出来恶心一下人

微醉的绅士

微醉的绅士

3
2025-02-22 14:48

还报道立陶宛干嘛。。。🤔

小风谈事儿

小风谈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