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土皇帝”王垚:生活奢靡却多次获官媒表扬,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风谈事儿 2025-02-22 05:38:2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非洲当地,王垚被人称作“土皇帝”。

极度奢靡,是他生活的标签,住豪宅,开豪车,一掷千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调的人,却屡次得到中国官方媒体的表扬,究竟为何?

信源:专访非洲十年王垚:要影响非洲人,根本上还是要让他能挣钱 观察者网 2021-06-28

派驻坦桑尼亚

王垚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兰州小伙,成长于体制内的家庭,父母分别是国企员工和单位小领导。

高中毕业后,他成功考入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并同时获得了汉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随后,他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研究生,学成归国后,顺利入职一家国企,负责海外业务。

2009年,他被公司派驻坦桑尼亚,负责国产民用飞机的销售工作。

在坦桑尼亚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非洲各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结识了当地许多有权有势的人物。

2011年,王垚离开坦桑尼亚,前往肯尼亚,并成为整个东非地区的负责人。

然而,从小喜欢旅游和做各种兼职的经历,让他拥有了比常人更开阔的眼界和更敏锐的商业嗅觉。

在肯尼亚,他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也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最终王垚毅然放弃了国企的稳定工作,选择投身商海。

他最初的创业项目是二手服饰批发零售,在非洲,许多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很久。

而国内服装市场更新换代迅速,许多款式新颖的二手衣服价格低廉,王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空白,将国内的二手衣服运到非洲销售。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店铺生意火爆,甚至出现货物还没到就被预售一空的情况。

短短一年时间,王垚就实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完成了从国企员工到商人的华丽转身。

他在非洲购置房产、聘请保镖,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而这仅仅是他“非洲传奇”的开端。

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王垚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面对困境,他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处于风口浪潮的短视频行业。

“非洲土皇帝”

2020年8月,王垚开始在名为“非洲十年”的账号上,分享自己在非洲的生活日常。

他出入豪车、居住海景别墅、身边美女环绕,这些画面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也为他赢得了“非洲土皇帝”的称号。

然而,王垚的视频内容并非一味地炫富,在准备拍摄短视频之初,他发现平台上关于非洲的内容大多是“脏乱差”、“卖惨”等刻板印象,这让他感到不满。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现一个真实的非洲,打破国人对这片大陆的误解。

王垚在视频题材的选择上颇费心思,他将镜头对准了和他一起在非洲打拼的朋友,记录他们艰苦创业的故事。

他带着观众参观中国人在非洲建设的公寓、桥梁、超市、工厂,展现中非合作的成果。

他还拍摄非洲人学习中国竹编、制作兰州拉面、穿着中国旗袍等场景,展现中非文化的交融。

从视频构思到后期剪辑,王垚都亲力亲为,每周更新四五条视频,每条视频的制作时间都超过15个小时。

他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非洲十年”账号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粉丝,视频内容也获得了大量点赞和评论。

“土皇帝”的人设,无疑是王垚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密码,豪车、美女、奢靡的生活,这些元素迎合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也引发了争议。

有人质疑他是在“贩卖焦虑”,也有人批评他过度消费非洲文化,然而王垚的视频并非只是简单的炫富。

他展现了非洲的多样性,也记录了中非人民的友好交往,他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一种声音,非洲并非只有贫穷和落后,这里也有希望和未来。

王垚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官方媒体的认可。

官媒的表扬

观察者网、新华社等媒体都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了他的创业故事和在非洲的经历。

这些报道不仅肯定了王垚的商业成就,更重要的是,肯定了他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

在官媒的报道中,王垚不再仅仅是一位“网红”,而是一位连接中非两国人民的“文化使者”。

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中非合作的成果,展现了非洲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改变了国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

在王垚的视频中,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随处可见,这些场景,不仅有趣味性,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交流意义。

它们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促进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通过这些视频,国内的观众得以窥见一个更加真实、多元的非洲,也对这片充满活力的大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除了记录中非文化的交融,王垚也积极参与到非洲的扶贫事业中。

他在卢旺达创办了中国技术培训学校,教授当地人各种实用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改善生活。

这些学校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非洲蓝翔”、“非洲陶瓷工厂”、“非洲竹编培训中心”。

然而,王垚的扶贫理念并非简单的施舍,而是“授人以渔”,帮助当地人掌握技能,实现自力更生。

他曾在一次高峰论坛上表示,“我们的产品不是飞机大炮,而是改变数十万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这句话,也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笔者认为

王垚在非洲“土皇帝”般的生活,与国内官媒的赞扬,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大家认为王垚的“成功”,究竟是中非合作的典范,还是另一种形式的“争议”?你怎么看?

0 阅读:9
小风谈事儿

小风谈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