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安徽首富:创办迈瑞坐拥千亿,移民新加坡后市值蒸发2900亿

小风谈事儿 2025-02-22 05:38:1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李西廷带领的迈瑞,堪称“医疗华为”。

凭借着自主创新,成功打破了外资的垄断,跃身新加坡首富之列。

然而在移民新加坡后,行业市值竟蒸发了3000亿,那么这究竟怎么回事?他后悔吗?

信源:要为民族争光的“医疗华为”,老板成了新加坡首富,迈瑞医疗李西延的发家史 新浪财经2022-09-27

迈瑞医疗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资源极度匮乏,高端医疗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高昂的价格让许多医院望而却步,普通百姓更是难以承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来自安科的年轻人——李西廷、徐航和成明,怀揣着“国产替代”的梦想,毅然决然地创立了迈瑞医疗。

创业伊始他们也曾迷茫,为了生存,他们选择了代理GE和西门子的呼吸机,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然而,这并非他们的最终目标,他们的目标,是打造真正的中国品牌,打破外资垄断,让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走向世界。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宝贵的无息贷款,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1992年,迈瑞医疗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这标志着迈瑞医疗正式踏上了国产化的征程。

一年后,他们又成功研制出多参数监护仪,进一步巩固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立足之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迈瑞医疗逐渐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华尔街的华登基金,以及在科技领域赫赫有名的软银,都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这些资金的注入,为迈瑞医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面对外资巨头的垄断,迈瑞医疗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产品重点投放到中小医院和乡镇医院。

同时,他们还在价格上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一台机器只卖4万元,远低于进口设备的价格。

这种“高性价比”的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让迈瑞医疗的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站稳了脚跟。

2006年,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市值一路攀升。

然而迈瑞医疗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国产替代”,就必须走向世界。

大批外资垄断

2008年,迈瑞医疗果断收购了美国Datascope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

这一举动,不仅让迈瑞医疗获得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在此之后,迈瑞医疗又相继收购了美国的高端医学影像领军企业Zonare和澳大利亚的Ulco医疗有限公司,不断拓展技术领域,提升自身实力。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这场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欧洲的呼吸机产能出现严重不足,国际市场对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需求激增,迈瑞医疗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国产替代”的优势,拿下了大量的海外订单。

随后公司市值一路飙升,突破了6000亿大关,创下了连续23个季度增长的辉煌业绩。

而创始人李西廷的个人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跻身新加坡首富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李西廷已经入籍新加坡,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他先后在家乡安徽砀山捐资10亿元建设学校,投资4亿元建设科技产业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他选择了改变国籍,但在国内仍然拥有良好的口碑。

然而,盛极必衰似乎是商业世界亘古不变的规律,迈瑞医疗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便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

疫情过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逐渐回归常态,迈瑞医疗的高速增长也随之放缓。

同时,国内的集采政策开始落地实施,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压缩,各地医院采购设备的步伐也明显放慢,资金的紧缺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之下,迈瑞医疗的三大核心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营收出现了同比下降,曾经的增长引擎如今却成了发展的拖累。

体外诊断业务虽然保持了可观的增长,但依然难以弥补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下滑带来的损失。

至于医学影像业务,尽管推出了ResonaA20等新产品,但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仍然较小,难以力挽狂澜。

迈瑞医疗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更是暴露了其面临的困境,营收同比下降9.31%,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6000亿跌至3103亿,蒸发了近3000亿元。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迈瑞医疗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信源:刚刚!迈瑞市值跌破2900亿 体外诊断网 2025-01-08

迈瑞的未来

长期以来,迈瑞医疗过度依赖“销售驱动”的模式,销售费用远超研发投入。

这种“重渠道轻创新”的弊病,在市场环境favorable的时候或许并不明显,但在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就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48亿元的销售费用,与29亿元的研发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畸形的结构,将迈瑞医疗的短板暴露无遗。

如今,带金销售已经成为过去式,集采政策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迈瑞医疗如果再不转型,恐怕真的要凉凉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迈瑞医疗面前的生死存亡的考验。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竞争的焦点已经从“规模竞赛”转向了“价值深耕”。

迈瑞医疗的未来,不仅取决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革新能力。

是继续依赖“销售费用换市场”的老路,还是构建“技术壁垒+生态服务”的新护城河?

这是一个关乎迈瑞医疗未来命运的抉择,也是一个关乎中国医疗设备在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

李西廷曾预言,未来十年将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黄金十年”,如今看来,这个预言似乎有些过于乐观。

那么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大洗牌的局势下啊,迈瑞医疗是会逆势崛起,还是被时代淘汰?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29
小风谈事儿

小风谈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