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穷鬼的钱“刮”进国库?

二楼象女士 2024-11-19 08:52:11

古代治理国家,是一门大学问,业内称之为“帝王术”。

帝王术,一个必备的科目是,要学会如何从百姓的手中“刮”走钱财,这是考验古代帝王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既要“刮”的国库充盈,还得让百姓别有太大的意见,最好的方式是让百姓在感恩戴德中,被“刮”的如沐春风。

这门“刮”百姓钱的学问,实际上到汉武帝时期,已经相当完备。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①周厉王硬刮

周厉王面对国家财政的窘迫,选择的是最直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收回原本由民众使用的自然资源——山川林泽。不允许民众进行渔猎和耕种,一切都得由周朝王室经营,目的是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问题是,你都把天下资源占为己有,老百姓拿什么活,哪怕是吃土,那也是周天子的土,也吃不得。

于是乎,周朝人为了活命揭竿而起。周厉王试图镇压这些暴民,奈何暴民太多,最后周厉王被民众从都城抬着扔出城外。

周厉王的做法给后来的帝王敲响了一记警钟,刮钱这种事硬来是不行的,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后面的帝王,明白这一点后,手段越来越聪明。

②管仲“刮钱于不怒”

春秋时期的管仲拥有十分高超的敛财智慧。他提出的“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的理念,对后世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意义,历朝历代想要长治久安,必须得学管仲这招。管仲是这样做的。

国家应掌控关键资源,如金属矿产和食用盐,配合垄断经营的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他算了一笔账,相比于直接向民众征税,垄断经营不仅能够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关键是能避免引发民众的反抗。

以食用盐为例,那些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贫的富的人都需购买。朝廷只要略微调整一下价格,让老百姓感觉价格贵了点,但不至于到活不下反抗的地步。朝廷收入增加了,老百姓也不闹事。

不得不服管仲的高明,他在朝廷刮钱和百姓反抗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拿捏的相当到位。

③桑弘羊“能刮则刮”

后世真正把管仲“刮钱”精髓学明白的人,当属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这厮是天生的敛财高手。汉武帝常年征战匈奴,急需大量的军费,桑弘羊从管仲思想中领悟到这一点,在恢复盐铁专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专营的范围扩大到酒类、茶叶等商品。

这一招挺狠的。等于是无处不刮、能刮则刮。老百姓空有怨言,但还不至于到发作的地步。最终的结果是富了朝廷,穷了大众。但朝廷不管老百姓生活不易,只要不造反,那就一个劲地刮。

在古代,什么叫盛世,什么叫明君,只不过是刮老百姓钱的时候,稍微温和一点而已。皇帝也不会想什么民间疾苦,他们想的是如何在增加收入和保持稳定中,寻求一个平衡。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