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比亚迪这家企业的强大,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它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
砺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随着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家独大,近两年其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同行围攻的对象。但比亚迪的根基不仅没有被这些同行撼动,相反其竞争优势还在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各大汽车厂商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含腾势、仰望、方程豹及出口车辆)销量为160.7万辆,在全行业遥遥领先。
熟悉中国汽车产业的读者会了解,上半年并非比亚迪汽车的发力期,代表其当下最前沿技术的Dmi5.0于5月份刚刚发布,搭载该技术的前两款车型秦L Dmi与海豹06 Dmi也刚在过去的6月份经历第一个完整的交付月份。虽然只是刚上市不久,比亚迪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便展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近日,笔者在大街上已经陆续能看到一些比亚迪新交付的秦L与海豹06的Dmi车型。之前已经在4S店见过这两款车的实车,但在大街上再见到,还是对这两款起售价只有9.98万人民币的车能做出如此高的品质而感到惊艳。虽然其他车企也可能做出一款不逊于秦L的车型,但成本至少会比比亚迪高出不止20%,这便让比亚迪有着充足的成本优势与定价权。而这种成本优势与定价权几乎很难被竞争对手复制,因为其叠加了比亚迪的战略优势、组织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与一体化供应链优势等多个要素累积而成。
秦L与海豹06给笔者带来的冲击,也反映在具体的市场销量上。6月份销量数据显示,秦L与海豹06的销量分别高达20100辆与14000辆。随着产能爬坡与交付速度的提升,这两款车在未来几个月还将持续创出销量新高。
而秦L与海豹06还只是比亚迪在2024年进行产品发力的一个开端,接下来的下半年其还将按照史无前例的节奏推出一大波新品。一方面是比亚迪主品牌旗下现有产品完成Dmi5.0的升级与L、海豹、海狮产品线的产品补齐,另一方面是腾势、方程豹与仰望三个高端品牌的一系列旗舰产品的推出。
例如,就在近日,比亚迪主品牌相继曝光了不久后即将推出的几款重磅SUV车型,分别是宋L DMI、宋Pro DMI、宋plus DMI与海豹05 DMI,这四款新品全部集中在市场份额最大的紧凑型与中型SUV产品领域。根据已经公开的产品信息,上述产品都在同价位产品中具有遥遥领先的竞争优势,势必将比亚迪的销量再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紧凑型与中型轿车、SUV市场是比亚迪主品牌销量的最大基本盘,在稳住这个基本盘市场之后,比亚迪将陆续开始在中大型与大型产品市场开始全面出击。例如,外界一直颇为期待的汉L、唐L与唐MAX等中高端车型将有望陆续对外正式公布。
目前,比亚迪公司已经凭借主品牌比亚迪在20万人民币以内的性价比市场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凭借仰望品牌在百万级豪车市场抢得先机。但由于之前战略节奏的缘故,其在20-50万人民币区间的中高端市场并未系统发力,这给到理想、问界、蔚来、极氪、领克与坦克等其他品牌一些机会。
但接下来比亚迪将在20-50万人民币的价格区间全面发力。除了前文提到的比亚迪品牌旗下的汉L与唐L两款最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腾势品牌的N9、Z9与方程豹品牌的豹8等旗舰新品都是瞄向该价格区间。从当前公布的公开信息来看,这几款产品相较同价格段的产品都有着明显优势。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将会是比亚迪在中高端市场后来居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届时,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2
当下,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比亚迪这家企业的强大,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它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在这么多年的商业研究过程中,笔者见证过太多优秀的企业,但之前还从未在中国遇到过一家像比亚迪这样带来巨大震撼的企业。即使是华为,其在运营商与智能手机业务上的发展经历,也远不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长经历如此荡气回肠。
要想深层次理解比亚迪的与众不同,需要我们回到它创建的初始。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29年的发展历程。复盘这29年,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比亚迪聚焦在电池领域的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比亚迪凭借创始人王传福在电池领域的深厚技术背景,先从最基础的镍镉电池起步,后又进入镍氢电池与锂电池,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手机企业的核心电池供应商。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代工产业。
由于在电池业务上与全球众多顶尖手机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让比亚迪具有了最优质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在满足这些企业苛刻需求的磨练下,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制造能力。
随着海外消费电子巨头企业在中国代工需求的提升,比亚迪的这些资源与能力积累为其提供了进军手机代工产业的机会。在进军该领域后,比亚迪又凭借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最终成为全球仅次于富士康的第二大手机代工企业。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汽车产业的阶段。
由于手机涉及很多精密元器件,其生产是所有产品领域最为复杂的品类之一。在手机代工领域的能力积累,让比亚迪具备了涉足其他复杂产品领域的信心与底气。
而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是公认的最大的产业机会之一。凭借在手机代工领域的积累,王传福认为造车对于比亚迪也并非什么难事,其最终于2003年通过收购西安秦川公司,进入汽车业务。再叠加比亚迪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厚基因,王传福重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电池研发,并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最终愿景。
不过在2003年,当时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还远未成熟,比亚迪便采用了传统燃油、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三种动力类型并行的产品路线。其先是于2005年,推出了第一款燃油汽车——福莱尔;2008年,发布了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F3DM;2010年,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动汽车的销量还较小,比亚迪便一直坚持用电池、手机代工与燃油车等业务的盈利来反哺电动汽车的研发,并带来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与产品领域的不断迭代升级,进而实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面领先。
第四个阶段,是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的阶段。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传统汽车厂商与造车新势力的涌入,这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型。
新能源汽车在供给端的产品品质提升,也带来用户在消费端的需求大涨,这让比亚迪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从2020年开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便开始迅速上涨。
尤其在插电混动领域,比亚迪凭借规模优势与强大的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已经能够做到与传统燃油车同级别产品的相同定价,这促使其于2022年正式宣布,完全退出燃油车车型,只专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由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聚焦,比亚迪在技术与产品领域呈现越来越强的复利效应,这也带动其市场销量高歌猛进。在2022年与2023年,比亚迪分别完成了186.34万与302万辆的销量,一举占据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场绝对领导者的位置。
进入2024年,比亚迪继续扩大优势,便有了我们前文谈到的产品与销量盛况。由于上半年的出色表现以及下半年的确定性预期,也带来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的更大信心。例如,全球著名投行摩根大通认为比亚迪2024年完成全年360万的销量目标几无悬念,上调其2024年度销量预估至400万辆,且将比亚迪A股目标价上调至440元。并同时预计,至2026年,比亚迪全球交付量将有望达到600万辆,其中约150万辆来自海外市场。
3
在对比亚迪上述四个发展阶段进行详细复盘后,笔者认为比亚迪带给中国商业界最重要的启示有四个。
第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手机代工等更大领域取得成功的原点,首先是建立在其在电池领域的行业领先。这启示其他企业,一定要先聚焦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当在主业领域做到极致时,新的机会会自动出现,而非在主业尚未做到极致时四处出击。
第二,比亚迪今天的巨大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长期探索与多次的战略迭代。这启示企业既要积极求变,但也不能在战略上好高骛远,要做好战略进取心与战略耐心的平衡。
第三,比亚迪在所有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都敏锐地把握了决定企业长久发展的两个最关键要素,一个是品质,一个是成本,并且围绕这两个关键要素实施了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策略。短期策略,即充分利用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构建“人工+夹具”相结合的半自动化模式;长期策略,也是最根本的,即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来实现“品质与成本”的领先。
例如,比亚迪目前拥有10大技术天团,工程师总数已经超过10万名。其中,电动化天团拥有2.5万名工程师,是比亚迪人数最多的研发团队,由廉玉波领衔。半导体天团拥有5000名工程师,由陈刚领衔。智能化天团有1.5万名工程师,由杨冬生领衔。轨道交通天团有2000名工程师,由任林负责。汽车集成天团有10000名工程师,由罗忠良负责。新材料和基础科学天团有3000名工程师,由宫清负责。动力总成天团有7000名工程师,由姚伟负责。电子研发天团有1.1万名工程师,由江向荣负责。电池天团有10000名工程师,由刘斯源负责。商用车天团有3000名工程师,由彭旺负责。
这些技术天团最终带来比亚迪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全方位领先。领先的技术,一方面为比亚迪带来绝对领先的成本优势与定价权,另一方面带来产品的差异化与品牌的高端化。
比亚迪的这种技术实践,对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很重要的启示,即不要希望通过外观、花哨功能等一些非关键要素的差异化实现速胜,一定要抓住决定企业长期胜负的真正关键要素。并且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关键要素的领先,长期必须依靠技术去突破。越早在技术上投入,就会越早收到成效。反观当下产业中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多将重点放在外观与花哨的功能上,而在品质、成本与技术等最核心的关键要素上缺乏积累。
最后一点,还是要回归到“用人”这个原点上。因为即使企业的战略与策略再正确,如果没有一批忠诚、能干的人才去落地,也无济于事。过去舆论过多关注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与商业成果,而大大忽视了比亚迪在“人才建设”领域的出色实践,其实比亚迪是一个极其重视人才建设的企业。
例如,在比亚迪发展早期,其内部便有着非常出名的“拆车文化”。其是指比亚迪在发展早期,便从知名高校广泛招募学生兵,为了培养这些学生快速成才,每年花几千万去采购各种品牌的汽车,让刚毕业的学生亲自动手拆车进行研究。且采购的都是一线品牌的产品,王传福认为,研究二线品牌没有意义。在这种“拆车文化”下,比亚迪迅速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都成为比亚迪日后技术蝶变的人才基础。
上述“拆车文化”还只是比亚迪人才培养的一个局部缩影,其在人才领域的战略可以总结为“人海战略”与“人心战略”两个关键词。“人海战略”,就是提前超配人才数量,提升人才密度;“人心战略”,就是打造“家文化”,从精神与物质等各个维度,为人才创造充分释放潜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打消员工离开的念头。
当前阶段,比亚迪在用人方面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例如,目前掌管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腾势、方程豹与仰望五大乘用车销售体系的负责人都是比亚迪内部培养,且之前在行业内多名不见经传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掌舵仰望、方程豹与腾势三个高端品牌的负责人中,仰望负责人胡晓庆与方程豹负责人熊甜波均是女性,腾势品牌负责人赵长江则是一位1986年的年轻人,比亚迪在用人上的大胆由此可见一斑。
4
在上述几个核心启示之外,比亚迪在研发、产品、供应链、品牌、营销与渠道等各个具体职能领域都有着非常优秀的实践,也值得其他企业系统学习。但这些实践一定程度上都是上述核心思想带来的结果。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并学习比亚迪。笔者建议,这些希望学习比亚迪成功经验的企业,一定不只是将一些“果”当成其成功的“因”,而是从这些表面的“果”背后,找到其更深层次的进化逻辑与成功根源,才能更精准地学习到比亚迪这家企业的核心精髓
国家巨额扶持电动车,那些钱本来可以用于民生,如果整个行业亏损,工人收入低,无法带动经济。
逆境而上,冲破重围,为中国争光!让群魔去乱舞吧!
群攻之下的比亚迪,不是越来越强了,而是它的对手们越来越弱了。
都银河系第一了,谣谣领先。
这背后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扶持这是最主要的
群攻之下还能领先,说明比亚迪是真的强啊!
群攻之下,比亚迪不仅没死,还越战越勇,这就是国货之光!
但凡有碟花生米也不至于喝成这样
有没有学心理学的,给科普一下长期活在偏见里的这些人是个什么心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