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稻草竹子泥土,“土味”材料正在掀起绿色革命

建日筑闻 2025-02-10 15:48:54

多年来,可持续性一直是建筑讨论的核心主题,它不仅涉及建筑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向低碳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还包括保护文化遗产和弘扬地方传统。近年来,一系列项目和研究因其对自然材料的创新使用而脱颖而出。这些倡议巧妙地将创造力与技术同可再生资源相结合,展示了建筑如何能够提供符合当代可持续性和环境责任要求的高质量空间。

亚提亚维互动生活馆 ©Santos Winston Miranda Ramos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竹子、泥土、木材、秸秆与芦苇稻草等自然材料在建筑、工艺、农业和能源生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无缝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需求。例如,摩洛哥的柏柏尔房屋就是用泥土建造的,展示了这些材料在炎热和寒冷气候中的多功能性和高效性。除了实际应用之外,这些资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增强了使用它们的社区的身份认同和自主性。

竹云,叙向建筑 ©陈曦+金子雄

自然材料日益被视为未来可持续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解决方案。它们既促进了环境保护,又加强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通过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这种方法为应对当代环境和社会危机提供了创造性的途径,证明了在尊重环境的同时实现发展是可能的。

01草与桔杆

稻草与秸秆融合了传统与可持续性。由于其成本低廉、资源丰富且热效率高,秸秆常被用于屋顶和隔热墙体。长期以来,它一直是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等传统建筑中的主要材料,并继续在巴西和东南亚当代的生物建筑项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秸秆还因其能够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而有助于循环经济而受到重视。

Chaki Wasi , Shalala 手工艺中心

设计:La Cabina de la Curiosidad

地址:厄瓜多尔

©JAG Studio

©JAG Studio技术进步极大地拓展了这些细软的自然材料在当代项目中的潜力,使其成为解决近年来住房和环境挑战的一个易于获取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下文即将提及的位于阿拉善的巴丹吉林沙漠里的家及浙江的龚宅与便是其中的例子。技术创新增强了材料的强度和效率,使其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大规模应用。巴丹吉林沙漠里的家

设计: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阿拉善,中国

©吕晓斌

©吕晓斌位于阿拉善的“草砖房”的热惰性墙体以及“棚屋”包裹的气候过渡区,共同确保了建筑的热舒适性和低能耗。冬季,采暖集中在草砖房内,气候过渡区尽可能减免了热量的对外散失,Velux 高性能窗为室内带来充足的日照和得热;夏季,可呼吸的棚屋表皮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确保室内环境凉爽宜人。龚宅

设计:万社设计

地址:浙江,中国

©雷坛坛

©雷坛坛02竹材

竹子常被誉为“植物钢铁”,因其轻便、柔韧且坚固而备受珍视,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震多发地区尤其具有价值。近年来,ArchDaily 通过众多文章,深入探讨了竹子的建造技术、对现代设计的适应性,以及其在增强社区权能和培养对自然尊重方面的社会作用。

35万片竹条,天津智慧山园区的‘竹构公共空间’

设计:原地建筑

地址:智慧山园区,天津

© 夏至

© 夏至

Luna 海滩俱乐部

设计:Inspiral 建筑与设计工作室

地址:塔巴南, 印度尼西亚

© thomasirsyad

© nuanucreativecity03竹钢

近年来一种以竹材为基材的材料,竹钢也广受建筑师们喜欢。“竹钢”是一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以我国南方地区大量生长的慈竹为原料,把竹子中含有例如糖、水等易氧化腐化的成分去掉,只留下竹纤维和树脂,并把竹子高温高压合成。其强度可与玻璃钢强度比肩,拉伸强度是同等重量钢材的3倍,寿命可长达50年,因此被称作“竹钢” 。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改造

设计:麟和建筑

地址:上海,中国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山庾茶肆

设计:奥室建筑

地址:安吉,中国

© Wen Studio

© Wen Studio04泥土

利用泥土进行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实践,由于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且热效率极高,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广泛采用土坯、夯土和泥草等技法,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文化。ArchDaily 在近年的多篇文章探讨了这种材料的技术特性和各种应用,强调了其卓越的保温隔热和湿度调节性能,这些特性使其特别适合炎热干燥的气候。

郑州建业足球小镇游客中心

设计:水石设计

地址:河南,中国

©胡义杰

©胡义杰

亚提亚维互动生活博物馆

设计:La Cabina de la Curiosidad

地址:厄瓜多尔

©Santos Winston Miranda Ramos

©Santos Winston Miranda Ramos春武府里大楼

设计:SUPHASIDH

地址:泰国

© Jessica Tang

© Jessica Tang

此外,建筑师和生物建筑运动通过将这种古老技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重新定义了泥土的使用,创造出了如天然黏土灰泥等注重可持续性和最小化环境影响的材料。在此背景下,对位于塞内加尔达喀尔的专注于生物气候和生态建筑的工作室Worofila的采访,突出了他们对本土材料(如土砖和香蒲)的探索。通过应用现代技术,该工作室开发出了高效且可持续的建筑解决方案。

0 阅读:4
建日筑闻

建日筑闻

汇聚建筑灵感与建筑知识, 帮助建筑师建设更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