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对夫妻背井离乡,在浙江嘉兴讨生活。
然而,高昂的房租让他们难以承受,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悄悄地定居在桥洞。
10年来,他们每天与虫鼠作伴,甚至还带着4个孩子与他们一同生活在里面。
直到一篇报道的曝光,彻底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面对种种压力,他们不得不离开了这个蜗居了十年的“家”,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是什么样的遭遇,让他们在桥洞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后来怎么样了?
桥洞生活,苦中作乐
2000年的一天,许金火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江西老家,去浙江嘉兴闯荡。
尽管他已近不惑之年,但为了多赚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没想到父母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还凑了一些钱给他当路费。
来到嘉兴后,许金火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租房生涯。
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泥瓦匠,晚上就回到简陋的出租屋休息。
在工地上,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张芳(化名),她和许金火一样,也是从外地来嘉兴打工的。
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学历也不高,在工地上只能打零工,收入微薄。
但志同道合的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婚后,为了节省开支,许金火和张芳租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慢慢变好,但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房租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许金火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却依然入不敷出。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工地的项目快要竣工了。
许金火无意中发现,工地旁边有一个宽敞又隐蔽的桥洞。
他灵机一动,决定等项目结束后,就搬到桥洞里去住,这样就可以省下房租了。
桥洞南北通透,面积超过50平米。
许金火利用建筑工人的专长,用低价购置的胶合板将桥洞隔成了多个空间。
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家具一件件摆放进去,再找邻居接通了水电,一个温馨的小家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张芳有些不情愿,但看着几个孩子,她还是无奈地同意了搬进桥洞。
住在桥洞的日子,实在是一言难尽。
夏天一到,闷热潮湿的空气里,蚊虫肆意横行。
冬天情况更是糟糕,单薄的衣物根本抵御不了严寒,冻得人手脚失去知觉。
不仅如此,桥上经过车辆还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吵得人不得安宁。
但为了省钱,一家人也慢慢习惯了。
十年间,他一砖一瓦地搭建,不断对桥洞进行加固和扩建。
从最初简陋的容身之所,逐渐改造成了一个占地七八十平的温馨小窝,生活设施几乎一应俱全。
虽然花费不到6000元,但对许金火一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随着三个小孩的出生,桥洞里的小家渐渐热闹起来。
孩子们在晾衣杆上荡秋千,在河边嬉戏打闹。
每到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桌上还摆着几瓶啤酒,其乐融融。
尽管这个家藏在阴暗潮湿的桥洞里,但对许金火来说,却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记者到访
2010年5月的一天,张芳正在桥洞里忙着家务。
突然,听到外面的狗叫个不停,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出去查看。
她心里有些发慌,害怕是政府的人发现了他们,要赶他们走。
来到院子,张芳却发现一个陌生男子正拿着相机四处拍摄。
原来,这是一位记者,他无意中发现许金火一家在桥洞里生活,想要采访他们。
张芳赶紧叫来了正在工地干活的丈夫许金火。
面对记者的询问,夫妻俩坦诚地讲述了他们的遭遇。
由于收入微薄,交不起房租,他们才不得不搬到桥洞里居住。
许金火叹了口气,表示在这里日子过得很苦。
说着又踢踢脚边的垃圾,向记者倾诉起他们一家在桥洞生活的不容易。
尽管环境恶劣,但许金火一家并没有被困境击垮。
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上学问题成了许金火夫妇最大的心病。
他们只能四处奔波打听,却依旧在入学的门槛前徘徊,满心焦虑又无处排解。
善意涌现
记者在与许金火一家的交谈中,被他们朴实乐观的态度所感动。
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这家人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记者决定在《南湖晚报》上刊登一篇报道,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给予这个特殊的家庭以帮助。
报道发出后,果然引起了强烈反响。
许多居民在看到报道后,纷纷自发来到桥洞,给许金火一家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一些孩子们的衣物。
大家都被许金火一家的遭遇所触动,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的生活能够好起来。
一天,嘉兴汉伟幼儿园的老师们带着园里的小朋友,来到了桥洞下。
他们带来了许多幼儿图书和玩具,想要送给许金火的两个孩子许飞飞和许乐乐。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让阴暗潮湿的桥洞都仿佛亮堂了许多。
园长蹲下身,亲切地摸了摸两个小孩子的头,询问他们两个想不想去上幼儿园?
孩子们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园长微笑着对许金火夫妇表示,如果愿意的话,幼儿园可以接收他们来上学。
考虑到实际困难,除了一点必要的伙食费和书本费,其他费用都可以免掉。
许金火和张芳听后,激动地连连道谢。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帮他们的孩子圆上学梦。
张芳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紧紧握住园长的手,哽咽着向院长表示感谢。
搬离桥洞,艰难抉择
然而好景不长,许金火一家的遭遇在报道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天,几位城管来到桥洞,向许金火夫妇下达了搬离通知。
为首的城管耐心地解释道:居住在桥洞里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一旦遇到洪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为了安全考虑,最好尽快搬离桥洞。
许金火沉默地点点头,他理解城管的苦心,但又犯愁该去哪里。
原本打算6月底就带着全家搬回江西老家,但现在看来,要在半个月内找到合适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许金火满脸愁容地和妻子张芳商量,想着要不要他去求求城管,看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张芳叹了口气,安慰他别着急,先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先回老家。
就在夫妻俩无计可施的时候,相关负责人再次找到了他们。
负责人在了解许金火一家的实际困难后,破例允许他们推迟搬离,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
听到这个消息,许金火夫妇如释重负。
返乡筑梦,柳暗花明
随着搬家日期的临近,7月4日,他专门请来记者,想在离开前给桥洞生活留个影像纪念。
很快就到了搬家那天,在物流公司的帮助下,许金火一家的行李都装上了车。
夫妻俩亲自动手,把桥洞里的隔板都拆除,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
张芳表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问心无愧地离开。
就这样,许金火一家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陪伴了他们十年的“家”。
回到老家后,许金火夫妇用多年的积蓄,加上亲友的资助,很快就修建了一栋小楼。
尽管生活渐渐好转,但许金火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仍然计划去大城市打工,为小儿女将来的大学生活攒钱。
对于许金火在桥洞里抚养孩子长达10年,外界一直存在争议。
但更多的人,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后,都表示出理解和敬佩。
大家认为,许金火夫妇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如今,两个大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即将组建家庭。
两个小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成绩优异。
这个曾经饱经风霜的家庭,正在一天天变得更好。
对于许金火夫妻俩来说,如今平和安稳的生活,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结语
如今,许金火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孩子们也都有了不错的发展,这是他们一家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关爱的回馈。
生活的路上虽然充满荆棘,但只要拥有希望和毅力,终会迎来春天。
信息来源
1.嘉兴日报2010.07.01《图文:蜗居的桥洞很暗》
2.嘉兴日报2010.08.27《图文:江西上饶一家六口蜗居桥洞内 搬离后返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