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85后小伙,靠织毛衣两登央视,一件毛衣卖8990元,年入500万

古堡梦织语 2025-02-11 23:31:47

汕头有这样一位小伙子,只是发布了一个筷子织面条的视频。

就收获了百万粉丝,还将“过时的”手工毛衣卖出了9000元的高价。

后来,他靠着织毛衣的绝活,两次登上央视,带着全村妇女勤劳致富。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为什么会迷恋上织毛衣?他织的毛衣又有什么不同?

与毛线结缘

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名叫潘锐彬的男孩。

当别的孩子在田埂上追逐嬉闹的时候,潘锐彬却喜欢坐在院子里织毛线。

而他之所以对毛线如此热爱,主要是因为他的妈妈。

在村子里,几乎每个女人闲暇之余都会织毛衣来补贴家用。

而潘锐彬的母亲,更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不仅手艺精湛,还特别有头脑。

她大胆的招揽了一百多名女工,在家里开起了手工毛衣作坊!

那时候,潘家的院子每天都坐满了女工,特别热闹。女工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织毛衣。

在她们的影响下,潘锐彬刚满6岁,就能像模像样织围巾。到了10岁,就能独立完成一件毛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毛衣,款式新颖、价格便宜,迅速占领了市场。

而潘锐彬母亲的手工毛衣作坊,也因为订单锐减,不得不关门停业。

那些曾经在潘家院子里忙碌的女工们,也纷纷另谋生路。

母亲呢,也收起了那些陪伴了她多年的棒针和毛线。

而那些曾经穿着手工毛衣长大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

他们开始觉得手工毛衣“土气”、“老气”,不再愿意穿了。

手工毛衣,就这样,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辞职创业

时光流逝,潘锐彬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还自学了日语。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外企工作。

闲暇时,潘锐彬总爱拿起针线,沉浸在编织的世界里。

看着一针一线间渐渐成型的毛衣,他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与母亲一起织毛衣的快乐时光。

终于,在2010年,潘锐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要辞去外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开一家网店,专心卖手工毛衣!

这个决定虽然看似有些鲁莽,但他却满怀憧憬。

他想,既然如今网购这么方便,何不借此机会,让更多人领略手工毛衣的魅力呢?

对此潘锐彬的家人,自然是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创业风险太大。

面对家人的质疑和担忧,潘锐彬却很坚定。他把自己的卧室,改造成了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起初,潘锐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招募村里那些曾经和母亲一起织毛衣的阿姨们。

让她们重新拾起手艺,然后通过网络,把毛衣卖出去。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那些阿姨们,虽然曾经有着丰富的织毛衣经验,但时隔那么多年,也都生疏了。

潘锐彬只好让她们先试织一批毛衣,但这些毛衣,往往达不到他的要求,根本无法卖出去。

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成本,也让锐彬感到非常沮丧。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网店的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也让锐彬焦头烂额。

他既要负责设计、又要负责采购、还要负责销售、更要负责客服……

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却收效甚微。潘锐彬的网店,生意一度陷入了绝境。

他不禁怀疑,难道真的是自己太天真了吗?难道手工毛衣真的已经没有市场了吗?

逆风翻盘

就在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发小给他指了条明路。

他建议潘锐彬,去系统地学习一下网店经营和服装设计。

更让潘锐彬感动的是,这位发小还慷慨解囊,借给了他20万。

这笔钱,对于当时的潘锐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带着发小的信任和支持,潘锐彬踏上了前往杭州的学习之旅。

在那里,潘锐彬学习着各种电商知识,从店铺运营到营销推广,从客户服务到数据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潘锐彬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网店,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产品图片拍得太丑,根本吸引不了顾客的眼球。

比如,产品款式太老旧,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再比如,客户服务不到位,经常引起顾客的不满。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锐彬开始着手进行优化和改进。

他请来了专业的摄影师,给自己的毛衣拍了一组美美的“写真”。

他重新设计了毛衣的款式,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他还专门培训了客服人员,提升了服务质量。

经过一番“改头换面”,锐彬的网店,焕然一新。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订单一天比一天多。

但潘锐彬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更长时间,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绝活”。

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各种织毛衣的技法。

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拜访了许多老手艺人,甚至还自己琢磨出了一些新的针法。

如果说,之前的潘锐彬,只是一个“织毛衣”的。那么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毛衣设计师”了。

短视频走红

就在潘锐彬的网店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短视频悄然兴起。

潘锐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开始尝试着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织毛衣的过程。

视频里,他用两双筷子当针,把碗里的面条当毛线,飞快地织出了一块“面条布”。

这个充满创意和趣味的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一时间,潘锐彬成了“网红”。网友们纷纷点赞、评论、转发。“这小伙子太厉害了!”

“织毛衣还能这么玩?涨见识了!”网友们的赞美和鼓励,给了潘锐彬极大的信心。

他开始更加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分享更多关于手工毛衣的知识和技巧。

如今他的两个抖音账号,粉丝数都超过了百万!

潘锐彬的手工毛衣,也一路飙升到8990元一件!甚至还供不应求!

潘锐彬的传奇经历,很快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

先后有多家电视台和报刊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他还两次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一时间,这个来自小山村的"毛衣哥",成了万众瞩目的励志偶像。

但潘锐彬并没有被这些光环冲昏头脑,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

那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将失传的手工毛衣技艺发扬光大。

他积极发动身边的留守妇女加入到织毛衣的队伍中来,手把手教授她们各种编织技巧。

如今,在潘锐彬的带动下,村里已经形成了一支上百人的"织女"队伍。

她们利用闲暇时间织毛衣,不仅能贴补家用,还能寻找到久违的自我价值.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半边天"。潘锐彬的事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将其视为返乡创业、振兴乡村的典范,但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一个大男人,整天织毛衣,太娘了吧?”

“不好好上班,搞这些‘歪门邪道’,能有什么出息?”面对这些非议,潘锐彬却泰然处之。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由性别或职业来定义.

只要是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做。

"织毛衣,不分男女,关键要用心。"这是潘锐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

在潘锐彬眼中,人生苦短,与其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期待中,不如专注做好自己认定的事。

只要肯努力,梦想终会开花结果。

结语

潘锐彬用自己的努力,将织毛衣从爱好变成了事业,还带着村子里的妇女共同致富。这让人不禁打心底里敬佩,而他这种勇于尝试,敢想敢做的精神也值得所有人学习。

参考文献:

1.新华报业网:《火了!大男孩辞去翻译工作织毛衣,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2019-10-8

2.扬子晚报:《小伙辞工作织毛衣 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2019-10-9

0 阅读:1
古堡梦织语

古堡梦织语

古堡梦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