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路口骂车,却被评为“昆明好人”:他的人生被困在了1996

秋蝶评娱乐 2025-03-28 04:26:53

文 | 有书君

“他的人生被困在了1996年。”

车流汹涌的昆明街头,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头,对着路过的车辆“挥拳”,骂骂咧咧,半小时功夫,就凶了10辆电瓶车,5辆轿车。

但路人却说他是“昆明好人”。

这位奇特的老人名叫张爱清,总是穿着破旧的马甲和露出线头的裤子,头上的帽子写着两个大字“聋子”。

而他之所以耳聋,其实源于一场悲剧。

曾经的张爱清,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

自1990年,姐姐因车祸去世后,温柔贤惠的妻子和两对双胞胎便是他此生最大的牵挂。

可这幸福的时光,停在了1996年10月13日。

那天,妻子带着两对双胞胎去郊游,没想到面包车在宜良县68道拐弯时不慎翻下了悬崖。

当因故未能同行的张爱清接到电话,跌跌撞撞赶到现场时,只看到5架盖着白布的担架,以及一只蓝色书包——那是大女儿小芳的,拉链上还挂着他亲手编的红色中国结。

当法医掀起白布一角,露出孩子那半张青紫色的面孔时,张爱清撕心裂肺的哀嚎声让在场的人无不心碎。

这场车祸不仅带走了他的五位至亲,还震碎了他的耳膜。

医生诊断书上的“突发性耳聋”四个字,像一柄生锈的锁,把他关进了无声的牢笼。

失聪后的第三个月,张爱清出现在昆明东风东路口,义务指挥交通。

或许在失去所有至亲之后,交通安全在他眼里真的太重要了。

他听不懂红绿灯的提示音,便整日盯着交警的手势模仿。

交警们得知他的遭遇后,出于同情,便给他发了件旧制服,他如获至宝般穿上,从此再也没脱下。

渐渐地,大家也习惯了早晚高峰期时,路口有一位身穿破旧制服的假“交警”,兢兢业业地疏导交通。

尽管这位“交警”没有一毛钱工资,可他依旧如守护神般,护着过往行人的安全。

当交通没那么繁忙的时候,他会推着一个小推车四处检瓶子,而车上的小木牌写着:

“保护好孩子,气死人贩子。”

2015年冬天深夜,张爱清推着捡废品的小车路过夜市。

一个神色慌张的男人抱着啼哭的幼儿疾走,襁褓里露出半截注射器。

他扔下小车扑过去,死死箍住对方脖颈。

人贩子咬穿他左臂,鲜血浸透三层毛衣,直到巡逻民警赶到,他仍像树根般缠在歹徒身上。

“娃娃爹妈该急疯了。”

他在派出所比划着,护士包扎伤口时发现,那道新月形伤疤下还有十几处旧痕。

这些印记连成一部无声的勋章:他抓过327个小偷和人贩,资助了19个贫困学生,卖废品的账本上却记着“3月15日,收入8.4元,给小红买作业本”。

每月15日傍晚,张爱清会提着五碗米线走到盘龙江边。

四碗铺满香菜碎,一碗不见红油——这是妻子生前给孩子们定下的规矩。

他把米线摆在礁石上,对着江水“说话”,尽管他早已忘记如何发声。

2021年社区给他装了助听器,他却在次日退了回去:

“听见汽车喇叭声,总以为是孩子们在喊爸爸。”

他的床头贴着泛黄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小芳要买《安徒生童话》,小宝的足球鞋补一补还能穿。”

这些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成了他与1996年最后的通道。

今年春天,张爱清在指挥交通时突然踉跄。

急救车呼啸而至,他却在医院醒来后扯掉输液管,比划着要回路口。

此刻的东风东路口,晨光正掠过老人佝偻的脊背。

路过的公交车司机按下两声鸣笛,这是昆明人独特的问候。

张爱清听不见,但他对着车流露出笑容,仿佛看见四个系红领巾的孩子正穿过斑马线,朝着1996年的春天飞奔而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阅读:0
秋蝶评娱乐

秋蝶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