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纵览新闻报道,湖南博物院最近首次公开了“辛追夫人”的3D数字人形象。
然而,一些网友发现,“辛追夫人”的面部特征,尤其是鼻子,与项目负责人、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非常相似,引发了质疑。
湖南博物院展览中心主任喻燕姣回应称,注意到了这些讨论,但“辛追夫人”的数字人形象与袁中标的面部特征无关。 尽管湖南博物院做出了回应,但质疑声依然存在。
大约一个月前,即5月18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了“辛追夫人”的3D数字人形象,自此,社交媒体上对于其与复原专家相似度的讨论未曾停歇。 湖南博物院坚称,邀请的颅面复原团队是国内顶尖的,复原的形象比以往更为精确。
然而,这样的回应似乎并未消除疑虑。是否相似,虽有主观判断的成分,但众多网友的一致看法形成了一种共识。
湖南博物院认为这是炒作,但这样的说法并未得到认同。 湖南博物院有责任提供事实证据,比如团队复原时依据的资料和所用的原理,以明确真相。
简单地强调专家水平高,并不能作为有效的辩护。
专家水平再高,也不能保证复原的一定准确。 湖南博物院急切地想要辩解,是可以理解的。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著名的文物遗址,国人皆知。
该墓属于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而“辛追夫人”是其妻子,也是一号墓的主人,于1972年出土。 “辛追夫人”的遗体是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之一,也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多年来,博物院一直在尝试复原“辛追夫人”的真实容貌。 这次请来的专家袁中标,是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的高级工程师,也曾因“塑骨寻人”挑战成功而被称为“塑骨神探”。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相关庆典活动不少,而“辛追夫人”的3D数字人形象可能正是其中的重点。 从5月18日开始,“辛追夫人”的3D数字人形象就受到了官方媒体的关注。
投入来看,“辛追夫人”的3D数字人形象从2023年10月就开始立项,除了专家团队,还有AI公司参与,人力和经费的投入肯定不小。
尽管宣传专业,但效果与期待有差距。 如果效果好,有助于文物研究,也能推动当地文旅发展,那么投入也算值得。
但如果技术和投入只换来一个与专家相似的脸,既没有专业价值,也无法满足观众,那么就值得质疑了。 因此,对于“辛追夫人”容貌的调侃并非无关紧要。
背后的问题需要追问:项目的合理性、一年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公共资金是否值得。
湖南博物院希望将“辛追夫人”打造成AI智能体,因此有必要回应公众的疑惑。否则,只要疑虑存在,湖南博物院都会感到尴尬。
屎滴分裤里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就是把专家自己的相复制粘贴一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怕啥来啥是命运想啥没啥是人生
屁话,辛追3D头像早就由医学院的人复原了,搞个AI换头像技术,手机都可以搞定。